【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毒品生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透過求癮追求快感、求取平靜的背後,是亟須忘憂、害怕受苦的心靈。

說到關於毒品的著作,英國作家約翰.海利所著的《追逐尖叫》(2017,麥田出版),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別於過去總是追求以刑罰禁絕毒品的思維,該書不只點出現代毒品思維的矛盾之處、關於成癮的迷思,同時也斷言毒品戰爭不只看似正在失敗,若是方向持續,也終究會迎來失敗結局。

比《追逐尖叫》更在地、詳盡的毒品紀事

對於這本6年後,由報導者所出版的《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以下簡稱《島國毒癮紀事》),有些人或許會期待它能成為台灣版的《追逐尖叫》,但在實際閱讀後,就會發現其中所談論的毒品議題,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全面且詳盡,同時也因為接近性,更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

從毒梟落網的事件、台灣在國際販毒產業中的角色切入,《島國毒癮紀事》可說是一本台灣本土毒品議題大全,包含執法單位面臨的挑戰、台灣毒品使用的剖析,一段段與毒品相關的故事,更讓讀者看見新聞事件中,不可能出現的生命紋理。


比起單純的正反二元對立,在結構性的論述之下,毒品問題(包含禁毒、販毒、成癮者等),甚至是社會大眾對於「刑罰化、重罪化」的癮,也被縝密地呈現;就連近年因合法化爭議,而鬧得沸沸揚揚的大麻議題,在書中也能夠佔有一席之地。儘管成癮者應被視為「病犯」已成為趨勢,但書中也點出了,在法律修改之後,硬體無法跟上的困境等,社會大眾在討論相關議題時,極少思考到的關鍵。

如果以房子來比喻毒品問題,新聞事件就如同一張張房屋局部外觀的照片,稍有關心的一般大眾則是由窗外窺視內部的程度;而《島國毒癮紀事》,扮演的則像是稱職的房仲,細細帶領讀者看見房子內的每個角落,可見與不可見、新裝潢與沈屙。

從政策、緝毒、成癮者 看見台灣毒品生態的全貌

社群軟體的出現,讓現代人擁有更多的自我意識,但在自我意見表達的同時,也扼殺了許多議題被好好審視、討論的空間;在不支持毒品合法的立場下,《島國毒癮紀事》依舊企圖在有罪與無罪之間,創造更多讓讀者有更多思考的機會。儘管書中的正向故事,或許屬於少數,但它們提醒了我們,「毒品施用者不是犯錯的機器,是『有溫度的人』」,唯有學會接住他們,才能從根本解決毒品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如同每部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每本書的版權頁,或許是其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享受內容的同時,讀者經常忽略除了作者以外,其他幕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同出版如此自由的年代,很容易遺忘前人是如何披荊斬棘、以青春甚至生命,開闢言論自由的道路。
回顧台灣歷史,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被好好探討、釐清的事件與創傷,但在探究真相的同時,如何讓這些相對嚴肅的議題更加親近人群,或許是另一個台灣歷史教育必須面臨的難題。「漫談台灣 —— 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大概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先行者,藉由漫畫的敘事,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塵封已久的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作用下,對於「台灣」的主體認同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在「台澎金馬」逐漸被約化成「臺灣人」的同時,犧牲的卻可能是彼此理解、包容的能力,以及更多面對未來的能動性。
電影、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有了各種影音平台,就算不出台灣,同樣也能夠接觸各國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觀眾或許很少會想到,其他國家的觀眾同樣也會藉由影視作品,來建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認知。
睽違了超過兩年,吾友薇晨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以「金魚」為名書寫關於生命體悟、寫作、寵物「雪乖」,以及在書中佔有四分之一「金魚文學」。比起第一本散文集《青檸色時代》,或許是經歷了更多生與死,讓《金魚夜夢》中的薇晨顯得不再青澀,儘管青春尚未遠去,在清麗的文字中卻也暗暗透出對於人情世(事)故的無奈
以1960~1990年代北愛爾蘭社會為背景所著的《牛奶工》,透過一位受到騷擾的少女視角,呈現了混亂社會中所可能產生的各種荒謬情境,同時也讓讀者看見,當社會失去安定,所謂公平正義是如何地模稜兩可且容易被權力所操弄。
如同每部電影最後的工作人員名單,每本書的版權頁,或許是其中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享受內容的同時,讀者經常忽略除了作者以外,其他幕後人員的努力;就如同出版如此自由的年代,很容易遺忘前人是如何披荊斬棘、以青春甚至生命,開闢言論自由的道路。
回顧台灣歷史,至今仍有許多尚未被好好探討、釐清的事件與創傷,但在探究真相的同時,如何讓這些相對嚴肅的議題更加親近人群,或許是另一個台灣歷史教育必須面臨的難題。「漫談台灣 —— 通往黎明的路上」系列,大概可以算是這方面的先行者,藉由漫畫的敘事,企圖喚醒台灣社會塵封已久的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在各種複雜的因素作用下,對於「台灣」的主體認同已經逐漸成為主流,但在「台澎金馬」逐漸被約化成「臺灣人」的同時,犧牲的卻可能是彼此理解、包容的能力,以及更多面對未來的能動性。
電影、電視劇作為大眾娛樂,已經深入現代人的生活,尤其有了各種影音平台,就算不出台灣,同樣也能夠接觸各國的影視作品。儘管如此,觀眾或許很少會想到,其他國家的觀眾同樣也會藉由影視作品,來建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一切認知。
睽違了超過兩年,吾友薇晨終於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以「金魚」為名書寫關於生命體悟、寫作、寵物「雪乖」,以及在書中佔有四分之一「金魚文學」。比起第一本散文集《青檸色時代》,或許是經歷了更多生與死,讓《金魚夜夢》中的薇晨顯得不再青澀,儘管青春尚未遠去,在清麗的文字中卻也暗暗透出對於人情世(事)故的無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很近又很遠的記事,透過報導者眼光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聽到報導者雪莉主編的演講,那時候是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去看見,新聞人對於真相的追求,與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傳播的熱情,進而購買當時最新剛發行的出版品。 打開之後,覺得非常的驚艷。書中探討毒品的角度非常的多元,從毒品販運的暴利、成癮背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股癌大力推薦,但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作者開頭看到寫性成癮的故事還有自己看性愛小說成癮的故事講了好大一篇幅,心想這是什麼奇怪的書就暫時棄看。 後來有一天聽到瓦基(閱讀前哨站)的pocast講這一本書,就重新拿起這本書來閱讀,原來作者是一個精神科醫師,透過故事跟研究來闡述爽痛平衡的概念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短時間讀了兩本有關毒癮的書,病人、犯人之間的拉扯都為著癮。究竟成癮是一種犯罪或是一種疾病,處遇的方法自然大不相同,而成癮物質的定義,以及濫用的定義,也因為化工的技術,一直不斷的變化當中。有機化學光一個有機鍵的改變,就會將A物質變成A+或A-物質,但刑法罪刑法定之下,這二種都不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總之是
Thumbnail
《戒不掉的癮世代》一書透過多樣的案例探討毒品在台灣社會中的多重面向。書中指出,毒品不僅是一種成癮物質,更扮演著社交工具、身分象徵甚至貨幣的角色。透過作者剖析不同族群使用毒品的背後動機,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提供了對成癮現象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Thumbnail
本書揭示了中共毒品走私對美國的嚴重影響。該書包括豐富的歷史事件和對美國政治人物的指責。這份文章的內容涵蓋了從中共毒品走私的歷史到當前的芬太尼危機。還有為何一些美國重量級政治人物對此默不作聲
Thumbnail
毒品,先說一下我的個人感受,它本來並不壞,而是遭人濫用後才變成壞東西,事實上許多藥品都是如此,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痛苦和壓力,卻遭到濫用,心理素質較差,無法敵擋其所帶來的放鬆感,變得有依賴性、逃避現實,或者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和戒斷症。 今天的案件主角還未被列入毒品,不過這玩意兒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比其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小說改編自台灣真實案件──陳高連葉毒童案。 「陌生人給的東西千萬不要亂吃」這句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單純是關心,更來自該案件帶給台灣人刻骨銘心的恐懼。畢竟,誰知道平常的好鄰居給的糖果竟然摻有劇毒。 心理學教授月雪必須在陳林淑芬被處死之前與她會面,研究出到底是什麼心理因素使她對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很近又很遠的記事,透過報導者眼光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聽到報導者雪莉主編的演講,那時候是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去看見,新聞人對於真相的追求,與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傳播的熱情,進而購買當時最新剛發行的出版品。 打開之後,覺得非常的驚艷。書中探討毒品的角度非常的多元,從毒品販運的暴利、成癮背
Thumbnail
會接觸這本書是因為股癌大力推薦,但第一次看的時候,看到作者開頭看到寫性成癮的故事還有自己看性愛小說成癮的故事講了好大一篇幅,心想這是什麼奇怪的書就暫時棄看。 後來有一天聽到瓦基(閱讀前哨站)的pocast講這一本書,就重新拿起這本書來閱讀,原來作者是一個精神科醫師,透過故事跟研究來闡述爽痛平衡的概念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短時間讀了兩本有關毒癮的書,病人、犯人之間的拉扯都為著癮。究竟成癮是一種犯罪或是一種疾病,處遇的方法自然大不相同,而成癮物質的定義,以及濫用的定義,也因為化工的技術,一直不斷的變化當中。有機化學光一個有機鍵的改變,就會將A物質變成A+或A-物質,但刑法罪刑法定之下,這二種都不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總之是
Thumbnail
《戒不掉的癮世代》一書透過多樣的案例探討毒品在台灣社會中的多重面向。書中指出,毒品不僅是一種成癮物質,更扮演著社交工具、身分象徵甚至貨幣的角色。透過作者剖析不同族群使用毒品的背後動機,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提供了對成癮現象更深入的理解。
Thumbnail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Thumbnail
本書揭示了中共毒品走私對美國的嚴重影響。該書包括豐富的歷史事件和對美國政治人物的指責。這份文章的內容涵蓋了從中共毒品走私的歷史到當前的芬太尼危機。還有為何一些美國重量級政治人物對此默不作聲
Thumbnail
毒品,先說一下我的個人感受,它本來並不壞,而是遭人濫用後才變成壞東西,事實上許多藥品都是如此,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痛苦和壓力,卻遭到濫用,心理素質較差,無法敵擋其所帶來的放鬆感,變得有依賴性、逃避現實,或者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和戒斷症。 今天的案件主角還未被列入毒品,不過這玩意兒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比其
Thumbnail
「臺灣人偷東西,被日本警察抓到以後,會被剁掉一隻手」、「日本統治臺灣五十年,屠殺了四十萬臺灣人」諸如此類的「謠言」都沒有什麼根據,往往是一些不懂歷史的人出於各種理由編造出來的,接受這些,好比吃下沒有營養又有害身心的食物。以下為大家介紹幾本能讓我們遠離謝絕那些歷史謠言,又能讓我們更瞭解那個時代的好書!
Thumbnail
        小說改編自台灣真實案件──陳高連葉毒童案。 「陌生人給的東西千萬不要亂吃」這句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單純是關心,更來自該案件帶給台灣人刻骨銘心的恐懼。畢竟,誰知道平常的好鄰居給的糖果竟然摻有劇毒。 心理學教授月雪必須在陳林淑芬被處死之前與她會面,研究出到底是什麼心理因素使她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