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的客觀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心得要怎麼客觀?但至少可以不要參雜太多個人感受。
來內觀的起因
前幾年聽了某個應該是越南的建築師的講座,台中建築師公會舉辦的演講,那時候我還非常熱衷聽這些建築師說的話,印象這位建築師說「我一天只工作1個小時,其他時間只要靜坐就可以了,靜坐的時候這些設計自然就會完成」,在場的台灣建築師一片譁然,反問這位越南的建築師說「那你的員工都工作多久呢?」,建築師回答「他們可以一直靜坐的話我也不會強迫他們畫圖」
有這麼好的事我還不找來看看是怎麼個靜坐可以幫我做設計?
參加內觀
從有念頭到來參加過了約莫5-6年,起初是很難搶名額,接著是疫情(OMG疫情到底抹殺了多少青春美好),今年2023的6月終於有幸參加。
內觀只是為了傳授「觀內」的技巧,雖然好像是以佛教為背景,但其實這個技巧學下來任何時候都受用,請不要夾雜太多不切實際的想法,這樣可以學到更多。
事前準備
其實我沒做什麼準備,但在5月的時候突然就只想吃菜(非常神奇的身體)。我估計是平常吃太多肉了,突然知道未來10天都要吃素,身體自己怕自己不習慣所以轉型了吧?
看了幾支影片:
這隻影片講一些問題之類的,對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內觀的人蠻有幫助的:https://youtu.be/uhUwIaOTFlU
這一支影片對我來說比較像引導級的幫助,在整個10日的過程中一直不斷的想起他說的感受:https://youtu.be/lgRbtiXYktc
另外有一個完全無用的影片就不貼上來了,哈哈哈看完只覺得這麼討厭的話就不要拍影片分享啊😂
行李
因為不知道內觀中心的設備和提供的工具,所以我非常全面的帶了以下:
  1. 十二天的乾淨衣物及內衣褲
  2. 吹風機
  3. 保養品(香味非常淡的臉部保養品)
  4. 盥洗用具(洗髮精、香皂、洗面乳)
  5. 預防可能會洗衣服帶了洗衣精
  6. 被子、枕頭、毛巾
  7. 耳塞、眼罩
  8. 水壺、餐具(其實要自己帶餐盤但我沒帶只能跟中心借)
內觀中心這邊提供了完善的宿舍及供餐,還有以下設備:
  1. 脫水機
  2. 吹風機
  3. 晾曬衣服的場地
  4. 洗衣粉、洗髮精、香皂、衛生紙
  5. 涼被、枕頭、床墊(六龜中心的是乳膠床墊非常舒服)
內觀開始
接下來的行程內觀中心的網站(https://tw.dhamma.org/zh-tw/)有提供大概的行程,接著我就稍微客觀的陳述我的感受(其實已經準備好寫第二篇超級個人感受版的了哈哈)
我除了需要靜坐的時間以外的休息時間,吃飽就是在睡覺,打鐘了就去靜坐,然後繼續睡覺,反正也沒辦法說話,也沒辦法用手機,這對我的身體來說簡直就是最美好的休息了!
第零天
這天是報到日,最後一天可以使用手機,也是最後一天可以講話,要於下午2-5點報到。
印象中我是3點左右抵達的,報到後直接前往我的房間F17,男女分開的,所以本次活動42個女生住在一區,總共有28間房間,所以1/3的機會可以自己一間(我在第一天靜坐的時候算的哈哈哈)
接下來的日子由於不能說話,我就會開始自言自語(其實我平常就自言自語的很厲害了哈哈哈),但這些自言自語是純粹陳述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在我一個人的時候所以不打擾他人。
第一天
今天練習觀呼吸,非常有趣(?)
開始體驗4點起床的感覺,非常棒!跟以前大學的時候天還沒亮的4點起床趕圖學一樣,老師你看看我多認真(喂
時間到都會打鐘提醒,鐘響的時候也不用慌張,還會有一些剩餘的時間可以喝水和移動到大堂。
第二天
一樣是觀呼吸,但觀的範圍更明確。
這天我開始早上4點起來的時候就去沖冷水澡,畢竟高雄的夏天只有熱,還有就是很熱。雖然中心在山上,但溫度還是中部北部的夏日程度。
第三天
一樣在觀呼吸,但是範圍更小更明確。
這天我過的非常之苦,要觀察的地方根本沒什麼感覺,真的就是盲人摸象,自己體悟。總之要有耐心的觀察。
但晚上的開示都很有幫助,對整個行程來說,夜晚的開示可以提點到隔天的很多事情。
第四天-第九天
開始觀察身體。
之後的日子都在觀察身體,但都有些微的不同,因為要客觀的陳述,所以就不明確的說明了。
主要是會從沒什麼感受一直到逐漸可以觀察到感受。這可以幫助觀察自己的身體發生的事,也是在訓練自己不要產生下意識的反應,有些避急的反應是為了謀生,有些則只是帶來痛苦。內觀的中心思想就是帶我們觀察內部發生的事,以去除這些痛苦,包含了貪嗔痴等等的痛苦。
由於我還沒這麼有智慧到可以修慧的體悟除去這些痛苦的感受,所以也只能說說而已,網路上有顆程的開示影片可以看。
第十天
這是一天過渡期,讓你從完全守戒到逐步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所以相對來說很輕鬆,可以說話也可以用手機(就是我現在在製造這個心得的當下)
結語
10天說長不長,短的話也沒有很短,畢竟要空下這麼長時間對於上班族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但對於內觀修行來說又根本只是在皮毛上游走,整體來說我覺得收穫很多(關於開示的部分),我也會推薦我的朋友及看到文章的各位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參加看看,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悟,希望你們也能來有這些體悟。
開示的運用-戒、定、慧
對我來說這非常有趣。
因為一些因緣,現在正在教書的我聽到戒定慧的時候覺得根本和學習的過程一模一樣。所以我決定要把他寫下來,也許之後在分享我教學的感想時也會再進一步補充。
在這一點的運用上,我認為是「界」更合適於日常中。
戒,是要守戒。是為了推動定和慧而需要守的戒律。
但生活中已經要守法、守道德、守孝等等的,已經有非常多既存的戒律了。
而「界」除了可以表示:界定、劃分可以做的行為和不能做的行為之外,也可以界定責任、界定範圍,而有了這樣的界定,可以更好的去做到生活上的「定」和「慧」。
簡言之就是定下來坐在那裡。定下心和行為,穩定、安定的坐下來。
慧有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就是知道、思考、做。
這個部分非常有趣,我一直在想著和學習的過程根本是一模一樣。知道原理了但只是知道並不理解;開始思考了這個道理,也有自己的思辨,這就是知道的下一步;再來修慧則是親身去做,只有親身做了才會有體悟,才會理解。
學習的過程中不也是這樣嗎?我們先界定範圍,然後坐下來,接著開始聽講、思考、寫習題。這些都做了才會真正的瞭解「原來是這樣啊」、「原來這個東西是這樣啊」。
願眾生都能體悟解脫-從自己解脫出來。
avatar-img
4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久沒有再寫些什麼了, 然後下雨了。 這一場雨感覺下了好久好久,把整個世界都淹沒了,甚至找不到呼吸的空間,找不到浮木也找不到自己了。 烏雲開始聚集前大概是人生中的某個小目標達成的當下。 大概是正式從「好的職業軌道」上脫軌的時候開始下的雨。 可能到了今天才終於發現太陽就是自己本身,直到告知全世界接下來
很久沒有再寫些什麼了, 然後下雨了。 這一場雨感覺下了好久好久,把整個世界都淹沒了,甚至找不到呼吸的空間,找不到浮木也找不到自己了。 烏雲開始聚集前大概是人生中的某個小目標達成的當下。 大概是正式從「好的職業軌道」上脫軌的時候開始下的雨。 可能到了今天才終於發現太陽就是自己本身,直到告知全世界接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我很想念內觀那段時期! 5/5離開觀因寺之後,約有一週的時間我都處在一種很平淡,有一點點出世感,直到工作跟一些外在因素開始慢慢干擾後,我才有接地的感覺。那時候我都會跟朋友開玩笑,說我的內觀藥效已經剩不多了。 剛開始,我調整我的起床時間,希望可以早起打坐,但目前沒有每天打坐,老實說現在打坐也沒有當
Thumbnail
國中會考壓力山大,但我竟然花了七天的時間在禪堂裡學習放鬆、放空、放下。 時時刻刻都是妄念、每分每秒都在想,什麼時候才會想完呢?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十天觀禪的經驗,過程中發現飲食與身體之間的聯繫,靜坐期間遇到脹氣問題,調整飲食後發現效果良好。身體感受是需要關注的,靜坐時間讓作者意識到飲食選擇的重要性。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這些年每次動念想報名內觀,很快就會打消念頭,畢竟要閉關10天,每天打坐10小時,還要吃素(我豆類過敏),還沒內觀頓悟,光想像就感到痛苦。 越到中年,越想要更深入了解自己,鬆開生命,2024年終於鼓起勇氣報名。帶著對人生待決定事項及對自身的疑惑,企圖透過10天的修練來突破。
Thumbnail
我很想念內觀那段時期! 5/5離開觀因寺之後,約有一週的時間我都處在一種很平淡,有一點點出世感,直到工作跟一些外在因素開始慢慢干擾後,我才有接地的感覺。那時候我都會跟朋友開玩笑,說我的內觀藥效已經剩不多了。 剛開始,我調整我的起床時間,希望可以早起打坐,但目前沒有每天打坐,老實說現在打坐也沒有當
Thumbnail
國中會考壓力山大,但我竟然花了七天的時間在禪堂裡學習放鬆、放空、放下。 時時刻刻都是妄念、每分每秒都在想,什麼時候才會想完呢?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十天觀禪的經驗,過程中發現飲食與身體之間的聯繫,靜坐期間遇到脹氣問題,調整飲食後發現效果良好。身體感受是需要關注的,靜坐時間讓作者意識到飲食選擇的重要性。
    這是我去參加十日內觀禪修的感受分享。     內觀第一天我懷疑,這樣做真的可以解脫煩惱嗎?真的可以不再受苦了嗎?沒想到第十天,真的讓我看到深藏在心裡的傷,我一直掉眼淚,雖然不知道到底在傷心什麼‧‧‧。     參加內觀的十天之內,不能使用手機、文字,不能說話、不能有眼神與肢體接觸。每
Thumbnail
祇園舉辦禪七,佛陀很開明,怕我年紀小坐不住,特別開放我隨喜參加,阿難一直鼓勵我,叫我無論如何都要去體驗,結果,每天都在數日子。終於到了禪七最後一支香,舍利弗親自主持綜合座談。
Thumbnail
感受著法鼓山生活的體驗,滿滿的感慨和收穫,這次靜心之旅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寧靜。通過一連串的體驗,我意識到平淡的生活也能帶來滿足;另一方面,營隊中經驗到的此時此刻,讓我意識到自己多年的習慣對身體的影響,就好比生命這條軸線上的check point,使我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和未來,領悟到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