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語貫 (2)

更新於 2023/09/1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上 (入楞伽經問答品第二。大乘入楞伽經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無上世間解。聞彼所說偈 (已。以偈答曰)。

大乘諸度門。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問。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諸陰身往來。
正受滅盡定。三昧起心說。

心意及與識。無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及與現二見。

乘及諸種性。金銀摩尼等。
一闡提大種。荒亂及一佛。

智爾燄得向。眾生有無有。
象馬諸禽獸。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及與作所作。
叢林迷惑通。心量不現有。

諸地不相至。百變百無受。
醫方工巧論。伎術諸明處。

諸山須彌地。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眾生。身各幾微塵。

一一剎幾塵。弓弓數有幾。
肘步拘樓舍。半由延由延。
兔毫窻塵蟣。羊毛𪍿麥塵。
鉢他幾𪍿麥。阿羅𪍿麥幾。
獨籠那佉梨。勒叉及舉利。
乃至頻婆羅。是各有幾數。

為有幾阿㝹。名舍梨沙婆。
幾舍梨沙婆。名為一賴提。
幾賴提摩沙。幾摩沙陀那。
復幾陀那羅。為迦梨沙那。
幾迦梨沙那。為成一波羅。
此等積聚相。幾波羅彌樓。
是等所應請。何須問餘事。

聲聞辟支佛。佛及最勝子。
身各有幾數。何故不問此。

火燄幾阿㝹。風阿㝹復幾。
根根幾阿㝹。毛孔眉毛幾。

護財自在王。轉輪聖帝王。
云何王守護。云何為解脫。
廣說及句說。如汝之所問。

眾生種種欲。種種諸飲食。
云何男女林。金剛堅固山。

云何如幻夢。野鹿渴愛譬。
云何山天仙。犍闥婆莊嚴。

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
云何禪境界。變化及外道。

云何無因作。云何有因作。
有因無因作。及非有無因。

云何現已滅。云何淨諸覺。
云何諸覺轉。及轉諸所作。

云何斷諸想。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誰。何處為何身。

云何無眾生。而說有吾我。
云何世俗說。唯願廣分別。

所問相云何。及所問非我。
云何為胎藏。及種種異身。

云何斷常見。云何心得定。
言說及諸智。戒種性佛子。

云何成及論。云何師弟子。
種種諸眾生。斯等復云何。

云何為飲食。聰明魔施設。
云何樹葛藤。最勝子所問。

云何種種剎。仙人長苦行。
云何為族姓。從何師受學。

云何為醜陋。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覺。阿迦膩吒成。
云何俗神通。云何為比丘。

云何為化佛。云何為報佛。
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
云何為眾僧。佛子如是問。

箜篌腰鼓華。剎土離光明。
心地者有七。所問皆如實。
此及餘眾多。佛子所應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森愛耦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八、示廓然居士 (謝機宜)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八、示廓然居士 (謝機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導讀:   【何以故?】:空生起慧,解佛所說
Thumbnail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多生累劫的因因果果,在世間法很多的學問、學說沒有交代甚至沒有去觸及,如何去解決?人的心性要保護它的純潔,只要是正確良善的宗教,很多跟佛法相應之處,但是最究竟的問題是在佛法中得到答案。什麼答案?生生死死,不斷地六道輪迴,不斷投生到很多的境界,比如投到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境界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導讀:   【何以故?】:空生起慧,解佛所說
Thumbnail
《金剛經.無得無說分第七》,佛問須菩提:「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金剛經》裡的每一分都是緊密相連的,佛作是問,是延續〈正信希有分第六〉而來。那麼佛陀為何這麼問呢?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讓我們更加契入《金剛經》,而不是單純誦念,單純的依文解義。   筆者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