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文化弱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目前是個社群文化快速傳播的時代,社群平台的影響力並不亞於槍砲的征服力,然而在社群平台的影響力中台灣的貧弱是明顯可見的,當政府以自己的狹隘政治正確在防堵小紅書及抖音這類來自大陸社群平台的文化影響,反思一下為何台灣無法如大陸一樣建構屬於自己的社群平台,官員們常常把軟實力掛在嘴邊,而數位發展部花費了天文數字的公帑後卻無法如大陸的社群平台發揮文化的影響力,我們的官員只知道炒作統戰的恐懼卻不思考用文化反向影響大陸的策略,這讓台灣在文化傳播的貧弱暴露無遺。
台灣在對外文化影響貧弱除了硬體(社群平台)方面的匱乏外,軟體方面最糟糕的就是炒作去中國化造成的文化斷層,其實想起來歷史是很諷刺的,經過文革重創的大陸如今在中華文化的傳播及華人文化圈的話語權,壓過了沒有經過文革的台灣,民進黨的政客天真的認為只要去中國化強行嫁接所謂的台灣二字就能催生所謂的台灣文化,但沒有根基的文化是無法產生影響力,自然對外影響力貧弱,文化的影響就是話語權,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大陸在中國文化的維護及社群平台的影響力,不亞於其國家實力的影響力,這也是國力相對較弱的台灣要做為借鏡的,或許在刀兵相見上難有贏面,但台灣的民主自由產生的文化卻是拉近這一差距的利器,只是這些政客短視近利罷了。
不論是小紅書及抖音及BILI(B站)這類的社群平台,都是能夠發揮文化影響力的工具,而在言論自由下的台灣這類高影響力的社群平台卻無一席之地,這是相當可惜的地方,台灣的民主自由文化本來是國之重器,只要善加傳播都能發揮不錯的影響力,而我們的官員只知道對統戰二字去斤斤計較,完全忘記自身的文化影響力,文化本身是具有交流性,而且在現今網路爆炸的時代透過社群平台的爆炸性傳播將更具影響力,大陸顯然比台灣更早看到這一點,而台灣這些官員只知道做所謂的防堵及思想箝制,不去思考如何反其道而行去影響對方,我在BILI(B站)就親身遇過這樣的事件,在生存遊戲低動能槍的討論中,大陸朋友就明確的羨慕台灣開放的態度,這就是我們的民主自由也能影響大陸的一個例子,文化是弱勢一方的堅兵利器,捨棄統戰的枷鎖,建構文化傳播的社群平台,增加影響力是船堅炮利下的領一個解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187內容數
攀附權貴簡單,但是卻會失去做人的脊梁,不管誰當權,只要有任何的失道寡助,老夫絕對不會視而不見,我腦後的反骨專為當權者而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建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來一個刑事判決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到激起民憤的程度,居然法官只判了殺人犯嫌15年的刑期,理由也很有意思,法官審酌犯嫌出獄已經60歲才做出這樣的判決,這也是激起民憤的根源,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殺人償命,這屬於大眾感性的一面,替受害者激憤的共情作用,但拉到法治面卻是另外一回事,生命刑的執行法官往往
台大學生會的選舉結果,及學生們開始對所謂「政治學生」政黨側翼份子的反感,不禁讓人感慨當初喊得信誓旦旦震天價響的政黨退出校園,如今還是沒有落實,諷刺的地方國民黨在解嚴後君子般的將黨政軍抽離校園,然後當初高喊黨政軍退出校園的民進黨無縫接軌填補了國民黨在校園的真空,吸收黨員發展側翼,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手眼
近來民進黨的性侵案可以說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接二連三的爆發,特別是在接近選舉提名的當下,才讓這些被鄉愿掩蓋的醜事重見天日,諷刺的地方在於如果不是接近選舉提名的敏感時刻,恐怕難以見諸報端讓當事人討一個公道,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試想平日無人護航掩蓋,甚至鄉愿施壓要受害者噤聲,事情豈會弄到一發不可收
每一年的六月四號,總有一些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當民主烈士的虛榮心的人,刻意去消費這個過往的歷史,甚至刻意搞出一副被逮補而從容就義的模樣,好像刻意這樣做,只要在這一天成功惹怒中國官方,就能為民主添磚加瓦,就能成為一個走在民主前線的覺醒青年,但事實是很殘酷的,這些刻意消費六四政治運動的人,大多只是膚淺的認為
勾踐復國的故事,可以說在中國甚至華人文化圈被視為謀略教材的典範,談到勾踐復國的故事與台灣政治議題做連結,所謂委屈的和平一說,頗值得國人思考,當然委屈的和平一說也遭到綠營基本教義派視為洪水猛獸般的聲討,然而如果熟悉勾踐復國的故事,你會發現謀大事者要先經得起考驗及委屈,沒有任何的成功不經過委屈,尤其在敵
最近賴清德副總統提出希望能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的論述,引發了各界的討論,也有各種立場的解讀,而對於以逢中必反作為政治資本起家的民進黨,賴清德副總統這樣的論述就非常的耐人尋味,甚至可以這樣解讀,鐵桿深綠的基本盤,在選票結構的支撐力逐漸下滑,逢中必反的論述,對於中間選民及年輕族群的吸引力日漸下降,
近來一個刑事判決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甚至到激起民憤的程度,居然法官只判了殺人犯嫌15年的刑期,理由也很有意思,法官審酌犯嫌出獄已經60歲才做出這樣的判決,這也是激起民憤的根源,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殺人償命,這屬於大眾感性的一面,替受害者激憤的共情作用,但拉到法治面卻是另外一回事,生命刑的執行法官往往
台大學生會的選舉結果,及學生們開始對所謂「政治學生」政黨側翼份子的反感,不禁讓人感慨當初喊得信誓旦旦震天價響的政黨退出校園,如今還是沒有落實,諷刺的地方國民黨在解嚴後君子般的將黨政軍抽離校園,然後當初高喊黨政軍退出校園的民進黨無縫接軌填補了國民黨在校園的真空,吸收黨員發展側翼,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手眼
近來民進黨的性侵案可以說如同一顆顆定時炸彈接二連三的爆發,特別是在接近選舉提名的當下,才讓這些被鄉愿掩蓋的醜事重見天日,諷刺的地方在於如果不是接近選舉提名的敏感時刻,恐怕難以見諸報端讓當事人討一個公道,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試想平日無人護航掩蓋,甚至鄉愿施壓要受害者噤聲,事情豈會弄到一發不可收
每一年的六月四號,總有一些為了滿足自己所謂當民主烈士的虛榮心的人,刻意去消費這個過往的歷史,甚至刻意搞出一副被逮補而從容就義的模樣,好像刻意這樣做,只要在這一天成功惹怒中國官方,就能為民主添磚加瓦,就能成為一個走在民主前線的覺醒青年,但事實是很殘酷的,這些刻意消費六四政治運動的人,大多只是膚淺的認為
勾踐復國的故事,可以說在中國甚至華人文化圈被視為謀略教材的典範,談到勾踐復國的故事與台灣政治議題做連結,所謂委屈的和平一說,頗值得國人思考,當然委屈的和平一說也遭到綠營基本教義派視為洪水猛獸般的聲討,然而如果熟悉勾踐復國的故事,你會發現謀大事者要先經得起考驗及委屈,沒有任何的成功不經過委屈,尤其在敵
最近賴清德副總統提出希望能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共進晚餐的論述,引發了各界的討論,也有各種立場的解讀,而對於以逢中必反作為政治資本起家的民進黨,賴清德副總統這樣的論述就非常的耐人尋味,甚至可以這樣解讀,鐵桿深綠的基本盤,在選票結構的支撐力逐漸下滑,逢中必反的論述,對於中間選民及年輕族群的吸引力日漸下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Thumbnail
如今中國平台抖音、小紅書在台灣盛行,同時也讓各種中國食物討論度水漲船高,其中價格便宜的魔芋爽最受國中小學生歡迎。 近年來台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都出現越來越多中國食物,除了高人氣的魔芋爽之外,還有冰粉、酸菜魚、驢打滾、牛肉泡麵,以及長紅多年的螺螄粉,由此可知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多年前就逐漸進入台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Thumbnail
如今中國平台抖音、小紅書在台灣盛行,同時也讓各種中國食物討論度水漲船高,其中價格便宜的魔芋爽最受國中小學生歡迎。 近年來台灣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都出現越來越多中國食物,除了高人氣的魔芋爽之外,還有冰粉、酸菜魚、驢打滾、牛肉泡麵,以及長紅多年的螺螄粉,由此可知中國的飲食文化在多年前就逐漸進入台
Thumbnail
AI Gemini: 台灣文化面臨的挑戰 台灣與中國在文化上的淵源深厚,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文化血脈。然而,近百年來,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兩岸文化交流受到阻礙,兩岸文化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頻繁,兩岸文化逐漸走向融合。許多台灣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