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上個世紀開始,許多以胡適和魯迅為首的知名文學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們當初提出廢除漢字的理由。表達一件事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過去用手寫可能只需幾個字母就能完成的事情,寫成漢字卻需要很多筆畫。現在大家都用鍵盤輸入,這種差異更加明顯。不僅需要打很多字才能換一個漢字,換完後還要選擇同音字。
我個人非常討厭文言文,總覺得為什麼不能像英文那樣說什麼寫什麼,把精力花在讓句子有更好的邏輯結構上。現在那些文言文根本沒有用處,學習文言文簡直是浪費生命。
每次看到有關保留漢字的言論,理由都是要保留中國的美學(毛筆字)和傳統文獻閱讀能力等。我覺得這些理由都是基於情感而非務實。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發音、文法和文字是三個不同領域。除了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以外,幾乎所有民族都使用拼音文字,將發音和文字綁在一起。這樣做的好處很明顯:會說就會寫。大部分人往往不會去想拼音文字的壞處。
其實壞處很容易想到,“只要會說就會寫"的相反就是"發音不一樣就不會寫”。看看現在的歐洲和古代的中國,每個區域(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方言),尤其是中國有許多子語系。以閩南語為例,不僅發音不同,連文法都不太一樣。以歐洲為例,西班牙人看到字母E時,固定會發出I的音。即使是共同使用同一種語言的英國和美國,對於字母A的發音也不同。如果要管理這樣的國家,溝通成本就會非常高。也因此,即使英國脫歐了,歐盟共通語言仍然必須是英文。
但是,在資訊科技發達之前,有辦法讓各地保留各自的語言(方言),並進行大範圍的溝通嗎?各位從我的題目應該能看出答案:漢字,或者應該說象形文字。
這種觀念即使在今天也還在使用,例如通訊軟體中使用的表情符號。這些符號不需要懂其他國家的語言就能看懂。漢字只是為這些符號建立了更有系統的表達機制,讓不同語言的人看到同一個符號時能夠理解同一個意思。例如,在明治維新之前受過高等教育的日本人能夠看著漢字文言文念著日語發音並理解文章內容。我曾經看過日本節目,用日文解釋漢字結構中的哲學含義。這就是象形文字發揮作用的地方。而同時期的拉丁文,由於羅馬帝國崩潰而沒人講拉丁文,因此不再被使用。
二十世紀初期,許多語言學家都推崇一種新的"世界語",但最終還是失敗了。原因是讓所有人從發音學重新學習一套發音系統太困難了,卻沒想到發音只是溝通工具的一部分。而一千年前的中國就透過所謂的文言文,用最短的文字跨越各地方言的限制達到溝通目的。
今天即使科技發達,翻譯軟體越來越厲害,但由於文化差異和發音學差異,常常還是會有很多失誤。唯有把發音和閱讀分開才能讓大家看著同一篇文章理解同一件事。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ilosi Ku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從Chat GPT瘋迷全世界之後,網路上的文章和影片從這個新工具的應用和衍伸商機開始,慢慢開始導論這個新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最後開始反思人類怎麼面對人工智慧這種比較哲學性的題目。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寫的另一本書”未來簡史”已經在五年前就對這個哲學問題提供很精闢的看法。我這裡就不劇透。
我今天去參加”AI與工廠”的論壇,順手寫點感想 Open AI 首先,或許是報章雜誌都把open AI神化,ChatGPT也都快要跟AI畫上等號一樣,幾乎每一個報告人都一定要把自己報告題目和Open AI扯上關係。 有個演講人提到了open AI創造出的新趨勢(Hilosi覺得這只適用在服務業) •
我離開顧問業專案經理(PM) 兩年以後,把過去在顧問業的經驗濃縮成一篇"虛構"短篇小說。 For 有經歷過ERP系統導入的朋友,或許從回憶找到些共鳴。 for 沒有經歷過ERP系統導入的朋友,可以透過這篇體會顧問業的酸甜苦辣。
隨著美國央行升息以後,媒體已經很少在討論Metaverse (元宇宙)這個名詞了。我這裡說的元宇宙並不是物理學上宇宙大爆炸之前那個元宇宙。而是大家最近聽到比較多的網路虛擬空間那個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我摘錄維基百科的敘述如下: 元宇宙主要探討一個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線上三維虛擬環境。此虛擬環境將可
自從Chat GPT瘋迷全世界之後,網路上的文章和影片從這個新工具的應用和衍伸商機開始,慢慢開始導論這個新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最後開始反思人類怎麼面對人工智慧這種比較哲學性的題目。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寫的另一本書”未來簡史”已經在五年前就對這個哲學問題提供很精闢的看法。我這裡就不劇透。
我今天去參加”AI與工廠”的論壇,順手寫點感想 Open AI 首先,或許是報章雜誌都把open AI神化,ChatGPT也都快要跟AI畫上等號一樣,幾乎每一個報告人都一定要把自己報告題目和Open AI扯上關係。 有個演講人提到了open AI創造出的新趨勢(Hilosi覺得這只適用在服務業) •
我離開顧問業專案經理(PM) 兩年以後,把過去在顧問業的經驗濃縮成一篇"虛構"短篇小說。 For 有經歷過ERP系統導入的朋友,或許從回憶找到些共鳴。 for 沒有經歷過ERP系統導入的朋友,可以透過這篇體會顧問業的酸甜苦辣。
隨著美國央行升息以後,媒體已經很少在討論Metaverse (元宇宙)這個名詞了。我這裡說的元宇宙並不是物理學上宇宙大爆炸之前那個元宇宙。而是大家最近聽到比較多的網路虛擬空間那個元宇宙。 元宇宙是什麼? 我摘錄維基百科的敘述如下: 元宇宙主要探討一個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線上三維虛擬環境。此虛擬環境將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本文探討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討論語言所蘊含的豐富信息量以及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同時作者也分享了最近的生活感悟和閒暇時的繪畫作品,以及對咒術迴戰的看法和角色評論。最後,文章還深入討論了對現實道德價值觀的思考。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就會有大量的訊息、影片透過社群平台傳到我們的眼裡,簡體字也隨之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我實在不喜歡簡體字。 有人說簡體字有易書寫易學習的優點。我不否認簡體字少了一些筆畫,寫起來省時便利,但在現代,幾乎人人用鍵盤輸入,少有手寫的機會,這項優點早已不再重要。而說容易學習,那可未必。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整理一下漢字注音和白話字的筆記。畢竟是筆記,有些可能對相關科系是常識,有些說得很簡單,有些可能沒連貫的邏輯。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本文探討語言和文字之間的關係,討論語言所蘊含的豐富信息量以及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同時作者也分享了最近的生活感悟和閒暇時的繪畫作品,以及對咒術迴戰的看法和角色評論。最後,文章還深入討論了對現實道德價值觀的思考。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就會有大量的訊息、影片透過社群平台傳到我們的眼裡,簡體字也隨之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我實在不喜歡簡體字。 有人說簡體字有易書寫易學習的優點。我不否認簡體字少了一些筆畫,寫起來省時便利,但在現代,幾乎人人用鍵盤輸入,少有手寫的機會,這項優點早已不再重要。而說容易學習,那可未必。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