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群體和朋友之中,覺得自己偏向是帶頭娛樂的小開心果,於是著重在表達開心、散播快樂的情緒,但是卻也忽略自己在大家相處時,感受到的不開心,以及不知道如何好好表達自己對於那些不舒服的部份的感受。
當和P聊起和朋友相處時,會碰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時,但自己始終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或是消化,我思考,我自己在人際關係中,是不是缺少了坦然以對的彈性。
隨著年紀漸長,發現,比起和朋友大聲笑鬧,更珍貴的竟是,好好地把內心話講出來,無論是那些讓自己感動的、感謝的;難過的、傷人的、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如果能跟朋友好好地講出來,一起度過那個攤開自己、拔刺的過程,進而更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讓關係更加緊密。
另一方面體會到的則是,每個人在和其他人相處時,總有各種情緒的產生,因此我們才需要和其他人相處接觸,去體會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並消化,但我卻經常將自己一股腦的沉浸在喜樂裡,諷刺的是,有時我自以為的喜樂,卻可能對朋友、身邊的人造成了不舒服,而不自知。和朋友聊天時,偶爾的開開玩笑、碎嘴和貧嘴,聊起過去的事,又或是用自己以為親近的相處方式,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模式,種種諸如此類。
回想起來也會覺得,自己過去也受到了朋友種種包容,因為彼此是朋友,所以我們彼此都在這段珍視的關係中,盡力去取得平衡。
而我自己也該升級彈性、提升EQ,當碰上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話題或是字眼,將情緒移除,用更遠觀幽默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情緒縮小、眼界放寬,把自己從那小小的、帶刺的牢籠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