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打造第二大腦

2023/08/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提亞戈·佛特,作者在大學的時候深受一種罕見的病困擾,在他做各種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有一天他跟醫院要了他至今的所有病歷資料,他開始把自己所有的看診過程,包括醫生給出的建議也當作試驗都記錄下來,下次回診再針對這些建議的回饋討論應該調整的地方,最後在醫生的協助下找到了『機能性音聲異常』這種特殊病例,之後作者把筆記系統融入生活當中,並且樂於分享給其他人,這本書就是教導我們如何使用筆記當作第二個大腦。

這本書的看點

什麼是第二大腦?

讀書時期我們的筆記帶有目的性,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筆記的作用只到考完試之後,第二大腦的筆記觀念與這種筆記完全不一樣,在現實社會中記筆記,就像是『知識的構成要素』的資料庫,我們有了資料庫之後,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打開資料庫提取資訊,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就好像有了自己的個人助理一樣,它可以幫你儲存所有你各種方面所接收的資訊,並分門別類整理好,讓我們一目瞭然,不用在需要資訊的時候東翻西找,而在沒有支援的時候要我們想一個方案,大多會想到腦袋中最近接觸過的事情,不論這個方案好不好,如果我們有資料參考就會知道哪一種方案是最佳解,作家在創作時,有了筆記也不會缺乏靈感而傷腦筋,因為作家大多是缺乏材料,從過去生活中大量累積下來資料可以提供源源不絕的材料。

建構第二大腦的方式

作者教導獲取、組織、萃取、表達四個簡單的步驟打造數位筆記系統,平常生活中我們會瀏覽網站觀看別人的文章、閱讀書籍,如果有自己喜歡的內容就可以將其丟到自己的資料庫裡面,固定一段時間來整理這個資料庫,大致上分類一下就可以,想想自己之後可能會在什麼場合下用到這個資料,在我們需要進行專案任務時,把這些相關資料通通找出來,拼拼湊湊看能不能組合自己想要的成果,組合好了就將它發表出來吧。

我學到的東西

作者在萃取筆記上的方法我覺得很實用,當在看到一篇有興趣的文章時我們先將文章重點段落保存下來,有空的時候再回來看一次,然後覺得重要的地方就用粗體字,第二次回來看的時後加上劃線,這樣之後想要看文章的時候就可以一眼看出這段文章的重點,我打算接下來把我自己之前的閱讀筆記慢慢的改成用這個方法記錄,可以省下自己許多重複閱讀的時間。
將筆記系統化,在需要做出決策時可以在一旁輔助,讓我們不用消耗額外的心力去回想資料,將資料展開後,我們要做的是就只是把有用的資料拿出來做使用即可。

後記

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也開始練習寫數位筆記,雖然在資料的分類上還是亂七八糟,但是比紙本好的地方就在於我不用到處翻筆記本找我記下的資料在什麼地方,搬移、編輯都比紙本方便,而且人真的容易忘記事情,有時候一個想法出現,如果沒有馬上寫下來過不久就會忘記了。
    17會員
    5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