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文章
★ChatGPT扮演性學大師金賽博士,討論MeToo的另一個切入點★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本文為測試文與教育文,但由於內容涉及敏感議題,會有很直接、很露骨的文字,未成年讀者請勿閱讀,倫理道德高標準的讀者請自行酌情閱讀。)

(除非事先徵得本人同意,否則婉拒任何形式之引用、轉載。)

本文的靈感來自這篇文章,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請搭配參考,以避免閱讀本文時造成不必要之誤解。以下節錄該文中的兩段重點內容,供沒有時間閱讀的朋友參考:

💖每個人心中,本來都會有渴望性、想要掌控權力的慾望,這原本僅是一種能量,是文化賦予一種淫亂、攻擊、負面的意涵,當人們害怕自己也有這種念頭、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內在的標籤時,就常常訴諸道德來約束自己,同樣也會以此批判他人,這並非認同社會上需要有平等的性別互動,而只是一種害怕慾望失控,將這樣的壓制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反應而已。
💖MeToo運動的目的並不是要報復加害者,因為當性別權力能夠更平衡,性的議題與困擾能被正視,或許年輕時的黃子佼就有機會在旁人的協助下,檢視自己的行為、慾望從何而來,修復早年的創傷,而不會傷害他人,進而成為後來這麼多年必須小心翼翼謹守的秘密。

如果已經犯法了,那沒話說,該判就判、該關就關。但對於只是性需求較高、性偏好較特殊的人來說(這樣的人超乎你以為的多,只是「程度」不同,在台灣更沒有多少人敢坦白說出來),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他們「執行」的機會(亦即不要讓「想法」轉化為「行動」)?或者就放給他爛,等已經造成傷害了要殺要剮再看著辦?

適度的刑責加重,當然具備一定程度的嚇阻效果。但是如果加重到太誇張,則可能帶來反效果。當年「擄人勒贖唯一死刑」的後果就是最好的例子 — 既然都是死刑,乾脆撕票以降低被抓到的機會。
✯「性平教育」還是得做,「倫理道德」觀念當然要灌輸,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依然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之道。但是坦白說,在旺盛的男性賀爾蒙驅使(源自先天的個人體質差異)、又正好「有機會」的情況下(地位、職務、社會角色等),只靠以上這些其實不見得「壓抑」得住。
✯「性教育」當然是最基本的「配備」,但若只是隱晦的照本宣科、含蓄的只講半套,或者從來路不明的管道取得似是而非的資訊,反而可能造成「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當人們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而從事被禁止的行為反而可以消除這種不悅。所以才會發生當別人命令我們不得做什麼事時,我們卻會反其道而行的現象。「偷嘗禁果」、「禁忌帶來快感」、「挑戰世俗觀念」都是源自於此。
台灣的性教育幾乎都是從「不能」、「禁止」切入,而羞於討論「能夠」、「可以」。固然這些「不能」、「禁止」的確都是應該加強宣導的正確觀念,然而對於性需求較高、性偏好較特殊的人來說,光是禁止並沒辦法解決問題,還得告訴他們怎麼在不影響身心健康、不侵害他人權益的前提下,「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能夠」宣洩自己的慾望。
說得更具體一點,台灣很缺乏實際、切身、可執行的「性愛教育」,包括如何面對自己的性幻想、性偏好、性需求,以及如何在維護身心健康、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適當的處理(宣洩)。光是靠倫理道德、宗教教條來「壓抑」這樣的生理需求,並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用,即使有用也不表示有益身心健康。
真正有問題的是「行動」而不是「想法」,但是當「正常」與「變態」被視為「非黑即白」、「一刀兩斷」,當「變態」的範圍被擴張得太大(只要「有這樣想」就是變態,或者基於特定宗教、個人價值觀而將「正常」的性愛定義得太過狹隘),往往會讓這些「只有想法、根本沒有行動」的人更恐懼、更抗拒,連最親近的伴侶都不敢訴說,更別說要找朋友、親人談。
連找人討論都很難,不但不被接受、甚至只要說出來就被視為變態,更不可能有勇氣就醫評估(是否已經達到疾病的程度)、尋求協助(是否有必要接受心理或藥物治療),只好靠「壓抑」的方式處理,最終要不是傷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要不就是傷害了無辜的他人。
諸如「大部分人都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慾望,你為什麼沒辦法?」「某某人可以從小時候的陰影中站起來,所以是你不夠努力、是你自己的問題!」這些話只是落井下石,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只會讓有類似狀況的人更不敢在還未發生問題時求助,對解決問題完全沒有幫助(不管是解決他們「自己」的困擾,或是避免造成「他人」的傷害)。
💖然而,由於學校教育的「內容」向來不單單只是教育,還牽扯到政治、甚至宗教的角力,因此期待在學校體系中進行「性愛教育」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建議應該由為人父母者在子女進入青春期以後,傳達子女「具體可行」的資訊與知識。以下提出幾個父母應該加以了解、進行討論的範例問題,至於該如何解決,那又得花好幾篇文章來說明。
之所以建議在「青春期」、而非「成年」,是因為此時不但是「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點,更是對性的觀感的「關鍵啟蒙期」。父母抱持著忌諱閃躲的態度也就罷了,如果在發現子女對性、對探索自己的身體產生興趣之際,採取責難、警告的方式給予回應,讓子女對性產生禁忌、羞恥、污穢等負面觀感,就可能造成長遠的身心健康影響。
當然,父母本人得先具備開闊的心胸與足夠的相關知識,和子女的關係也要夠好、得到他們的信任,才可能進行這類敏感議題的討論。這些「前提」同樣得花好幾篇文章來說明。

💗針對兒子:因為處理不當可能造成傷害(自己或他人),因此著重在正確、健康的宣洩。受限篇幅只能先提出幾個重點,具體建議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詳細說明。

請不要用「我的兒子很乖、潔身自愛」來安慰、說服自己,所以覺得沒必要談。問問加害者的父母,有誰會表示「我早就知道我兒子遲早有一天會性騷、性侵別人」?幾乎每個都是真心認為「他很乖」、「他個性溫和有禮」、「他只是比較愛玩,不會做這種事」。

如果無法和(理論上)最安全的對象「父母」討論,就只好找同儕或者上網爬文,從這些管道得到的資訊並不會讓各位比較安心。

💗針對女兒:因為女性平均而言侵略性、攻擊性較男性低,所以此處先討論「當另一半性需求較高、性偏好較特殊」時的狀況。這部份議題牽涉層面較廣、較複雜,留待日後有機會再深入討論,僅先提出幾個關注重點供各位思考。

🤍🤍🤍🤍🤍🤍🤍🤍🤍🤍🤍🤍🤍🤍🤍🤍🤍🤍🤍🤍🤍🤍🤍🤍🤍🤍🤍🤍🤍🤍🤍🤍🤍🤍🤍🤍

以下截圖依序為GPT-3.5與GPT-4扮演性學大師金賽博士(Alfred Charles Kinsey)接受專訪。讓我們看看「倫理道德」設定極為嚴謹、又十分「政治正確」的ChatGPT,針對以上這些議題會提出什麼看法。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43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220會員
876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果我的諮商功力是80分,我會給ChatGPT:70~75分★首先聲明,這個評分是基於以下這段模擬諮商測試的評分。換句話說,並不表示在其他諮商情境下也一定會是如此(不然我就太遜了!) 之所以要進行這次模擬,是因為前幾天的「ChatGPT有可能取代心理治療嗎?」一文,不但獲得方格子編輯推薦,更受到廣大關注與討論。
Thumbnail
avatar
賴仕涵
2023-02-24
★ChatGPT有辦法扮演「個案」的角色,讓實習醫師、心理師練習諮商嗎?★這次互動的發想是,之前已經測試過ChatGPT身為「諮商師」的角色,是否能有效提供「個案」一些心理支持以及具體建議。那如果倒過來想:ChatGPT有沒有能力扮演「個案」的角色,而由我們使用者扮演「諮商師」的角色,來進行互動呢?
Thumbnail
avatar
賴仕涵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