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文翻寫01_踝關節穩定訓練復健

2023/07/0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踝關節不穩定進行四週踝穩定度訓練效果_JAT
摘要:
實際招收實驗對象:43人,年齡約16.37±1歲,約是高中生。實驗過程:分成四組,彈力帶組(12人)、BAPS組(10人)、結合組(10人)、控制組(11人),介入四周不同課表,進行前後測比較。實驗結果經過四週的復健後,踝關節穩定度皆有提升。比起什麼都不復健(控制組)有介入運動復健,對皆有好轉。至於哪個復健效果較好,因為實驗限制,尚未知。實驗結論:不論是彈力帶復健、BAPS訓練,亦或是結合兩種訓練法,只要經過四周的踝關節穩定復健,皆能有效改善踝關節穩定度。

實驗動機:

過去的研究較多強調下肢整體的穩定度訓練,及預防受傷的方法,復健課表多是為期18-20週,每周3-5次,6-16種動作(20-35分鐘/季)。然而該復健過程時間過長,在人力有限的情形下,很難有效執行。

欲招收實驗對象

找了10間高中,預收55位,15-18歲,並且有家長同意書。具有一次確定的扭傷經驗,受傷部位有紅腫熱痛情形,並且嚴重到需要醫療介入。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 (CAIT)*問卷分數≦25分者。

排除對象

6週內腳踝有急性扭傷者、3個月內醫療診斷為下肢受傷且現在仍痛者、有過腳踝脫臼或骨折等開刀病史者。

實驗類型:RCT

實驗設計

復健為期四周,每周三次,分成四組。
彈力帶組(12人)、BAPS組(10人)、結合組(10人)、控制組(11人)

實驗過程

招收到受試者時先簽受試者同意書及監護人簽署家長同意書。之後,再進行前測,取得數據後,隨機分到四組,經過四周,再進行後測,實驗結束。(前後測內容相同)

前後側的檢測項目

靜態平衡:
01. Time-in-Balance Test(閉眼單腳站1)。受試者直立手插腰,測驗3次,目標60秒,次數之間休息30秒,三次取最好。
02. Foot-Lift Test(閉眼單腳站2)。受試者直立手插腰,測驗3次,目標30秒,次數之間休息30秒,三次取平均。(對側腳碰地時間到、但對側腳碰到支撐腳、眼睛睜開、手離開大腿都沒關係)。檢測前試一次。
動態平衡:
01. SEBT(星際遊覽)前側、前內側、內側、後內側、後外側。檢測前每個方向練四次。在次數之間休息5分鐘。測三次,每次之間休10秒,取平均。
功能性檢測:
01. Side-Hop Test(單腳左右跳測試)。左右兩條線之間相距30公分,重複10次,跳越快越好,計時。練一次測兩次休60秒取最好。時間取到小數點第二位。影片示範: ACL Rehab: Side Hop Test [ Axe Physio ]
02. Figure-8 Hop Test(8測試)。前後角錐距離相距5公尺,向前跳繞過角椎,跳越快越好,計時。練一次測兩次休60秒取最好。時間取到小數點第二位。示範影片: Figure 8 Hop Test

其他實驗數據:

01. 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足踝功能測量)。會取兩個數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3.9%-4.8%)跟 Sport, S(7.6%- 7.9%),以百分比顯示。
02. 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 (CAIT)問卷:檢測填答人腳踝不穩定嚴重程度。題目詢問腳踝疼痛等級或發生疼痛時機,如:下樓梯時覺得腳踝不穩定頻率、腳踝在做的急停急轉時疼痛程度、在什麼情形下會覺得腳踝刺痛且不穩?等共九題。分數越低表示腳踝越不穩定,目前國內尚未有經過性效度檢測的翻譯版本問卷。如有興趣可以看原文

復健介入:

隨機分成四組。彈力帶組(12人)、BAPS組(10人)、結合組(10人)、控制組(11人)。一對一利用口頭指導加示範,並記錄以確保品質。作者群也會固定舉辦會議並郵寄課表。受試者在前測做完後,須完成12期,4-6周的運動介入,每周不能少於2次不多於3次。課表每周都會增加強度。
彈力帶組(12人):
受試者長坐,並在腳跟像放軟墊支撐抬離地面,將彈力帶綁在柱子上,要腳踝做出四個方向的力(上勾、下踩、往內、往外)全ROM做10下3組。拉70%的張力並記錄。共有四個強度的彈力帶,由弱變強,分別是紅、綠、藍、黑。強度漸增。
BAPS組(10人):
僅能用手指扶牆做,共有五階段,從最小顆做起,強度漸增。一組做40秒,每10秒換一次方向,方向由受試者自行決定。做五組,組間休1分鐘。
結合組(10人):
兩者都做,並記錄狀況。
控制組(11人):
什麼都不做,但要記錄狀況。該實驗在過程中皆無再次扭傷。

討論:

先前研究:
過往經驗都顯示復健足部復健不論在急性或慢性的懷關節穩定度皆有正向影響,但未特別標明哪種復健法最有效,加上有些器材拿取不易,所以該實驗特別找好上手的器材,並比較不同的器材復健效果的優劣。然而,實驗結果顯示,雖然不同的復健方法皆對腳踝穩定度有正向影響,但在不同器材之間卻無優劣之分。這與其他實驗(為期四周)是相似的。

限制:

該實驗無法設計成雙盲測試,導致「PROs」(受試者訪問)失真。建議再用更多種問卷加入實驗能更精確結果。

結語:

除了控制組,其他三組都能改善平衡及功能性。但之間的關係無顯著性相關。其一組運動復健或結合組的運動復健皆能改善青少年的足踝穩定。
參考資料:Four-Week Ankle-Rehabilitation Programs in Adolescent Athletes With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_2020_JAT
像這種針對復健課表有鉅細靡遺地解說的文獻,我就會將這些復健課表記錄起來作為我未來開課表的口袋名單。當然,前後測也可以作為訓練項目,進行訓練。原本期望結合組與其他兩組(彈力帶組與BAPS組)會有顯著性差異,但數據顯示沒有,表示不論做什麼復健課表都好過於什麼都不做(控制組),再度證實:
受傷後應積極復健而不是休息,才能預防再次受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100內容數
做為一名運動防護員,將職場上的各種大小事、甘苦談、未來趨勢以寫作文章方式分享給大家也分享給自己。如果對運動傷害防護有興趣的人快點進來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