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飲食|《夏季孩子皮膚上的白色小顆粒&藥膳》

2023/07/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春季,我們聊過“主升發”特質,一些人容易在春日發疹,要避免吃辛香料等熱性刺激物,例如:蔥、薑、蒜、韭、辣椒、油膩物等。多吃些綠色蔬菜、平性的食材,來幫助疏肝養血。有些當家長的,就回饋了飲食的調整控制後,家中孩子皮膚好轉很多。

        夏季,也是許多家中孩童皮膚狀況多的季節,除了現代人常見的濕疹(濕疹常發在區幹部,特別是手肘、膝蓋後方等關節位置)之外,還有一些常見的“白色疹子”,一般皮膚科醫師都建議不需要積極治療,因為稍微過一段時間、季節轉換了,很多都會不藥而癒。

        例如:白糠疹(不是白斑、汗皰疹),皮膚呈現淡白色,也常發生在孩童身上,主要出現在臉頰或者頸背上,顆粒小、有些會有脫屑現象,臨床不一定會積極治療,有時候天氣變涼了就會自癒。通常就是擦一點無香乳液幫助保濕,避免曝曬在太陽下、或者冷氣房太乾燥,避免流汗過多 ...... 等等,好發白糠疹的孩童,常有其他過敏現象。

        又例如:粟粒疹 Milia,中醫古稱 “白㾦” ,則是白色晶瑩透明的小疹,偶爾也會有發紅或者黃膿現象。天氣熱或者穿太多時容易產生,是皮膚上的角質未徹底代謝造成。常發生在一些嬰幼兒身上,孩童或成人也可能發生。保持皮膚的乾爽與通風,有時便會自癒。一般也不用積極治療。


        那麼中醫怎麼看呢? --- 還是要回到體質,回到脈診、舌診、問診等的辨證。

        在夏季,較常見的“暑溫”,“氣陰兩虛”的孩童身上便容易看見上述的問題;等到了長夏雨季,則“濕溫”現象更常見。所以,會做“補氣、生津、斂陰”的飲食或藥膳調養,例如: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保元生脈飲(生脈飲+黃耆、甘草=生脈保元湯)、沙參麥冬排骨湯;濕氣重的則需要“益氣排濕”,例如:黨參薏仁蜜茶…… ;暑熱重的,則需要先“清裡熱利濕”,例如著名的薏苡竹葉散(竹葉、茯苓、薏苡仁、連翹等組成)。

        夏日孩童體內有蘊熱,一般會有舌尖或整個舌體紅、易口渴、出汗多或不出汗(發不出來)、易疲倦懶散、小便黃 ...... 等現象;濕氣重,則會因為濕阻氣機,而有舌苔厚膩、小便少或不通、痰飲多、胃口差、噁心感、昏沈 ...... 等現象。

       中醫學的調養,以恢復皮膚毛孔開闔,肺、脾、膀胱等臟腑健運,水濕能正常從小便、汗水排出為訴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固本與預防為主。

藥膳:沙參麥冬排骨湯

藥膳:沙參麥冬排骨湯


Botree
Botree
■出發 
在生活中,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點滴認識與實踐中醫,是一系列「生活中醫」筆落的初衷。 ■關於 筆者,曾任職加州中醫診所。 為美國執照中醫師(CALE), 並通過自然醫學、針灸、中藥、復健等美國國家考試(NCCA)。 並且涉略瑜伽、芳香療法、阿育吠陀 ...... 等自然療法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