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體制的挑戰:孩子的興趣與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臺灣教育體制中,高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興趣的情況下,往往只為了升學而考取一所大學。

不管是高中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斷的告知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分數考高,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在學測或指考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想好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學校與科系。

這種教育模式卻導致了許多學生在大學就讀後,發現自己並不熱愛本身科系,甚至未來不會從事相關的職業。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讓孩子在教育體制中發展自己的興趣,引導他們更具目標性、主動性地追求夢想與成就。

raw-image


重視興趣的發現與培養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受到鼓勵和引導,去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學校應該提供多元的課程和活動,讓孩子能夠接觸到不同領域,並鼓勵他們嘗試不同的興趣。但這件事情並不是學校的責任,畢竟我們父母的態度才是最影響孩子發展的,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和特長,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能夠在興趣中茁壯成長。

raw-image


我們試想幾個問題,你孩子跟你說,未來想當YouTuber你會怎麼回答來引導他,讓他更確定自己的興趣,跟如何達成這個目標所需要的技能。

當他跟你說,他未來想要參政,你又會作何回應?

這兩個案例是現今台灣社會上,在父母眼中是相當不適合當「職業」的工作,但讓孩子追逐這兩個目標的過程,其實孩子不但可以學到非常多東西,像是主題企劃、文案編輯、影片剪輯與編排等等,而從政更要了解各式社會議題,要思辨、要懂法。

因此家長作為孩子教育體系的第一站,引導與支持是相當重要的。


“成功並非幸福的關鍵。幸福才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你熱愛你所從事的事情,你將會成功。” - 阿爾伯特·施韋策
raw-image


強化職業規劃與輔導 

孩子在求學階段應該接受更加全面和實用的職業規劃輔導。帶著孩子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不管是政策公聽會、遊行、就職博覽會,或是一些職人的講座,都可以讓孩子了解更多職業的內容和挑戰。同時,學家長也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實習或志願服務,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目標。


“預測未來的最佳方法是創造未來。” - 彼得·德魯克
raw-image


提供多元選擇的教育環境

我們應該提供多元選擇的教育環境,讓孩子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興趣。除了傳統的學科課程外,在跟孩子討論之後也可以安排藝術、體育、手工藝等多元課程,讓孩子能夠在不同領域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此外,我們還可以與很多NGO團體合作,提供實習機會,讓孩子能夠實際體驗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也更清楚社會的發展脈絡,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目標。

raw-image


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是解決台灣教育體制挑戰的重要一環。不該只是學校的問題,這也是家長應該努力的一環,重視興趣的發現與培養,提供多元選擇的教育環境,並引導孩子了解各行各業的生態。讓孩子在教育體制中能夠更加自主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找到真正熱愛的事物,並為未來的職業目標奮鬥。


這樣的教育模式將讓孩子更有目標性、主動性地追求夢想,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心的沙龍
15會員
47內容數
孩子在慢慢的成長,他是第一次當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方法不是數學題,有標準公式,這是一段旅程,享受並用心觀察沿途的風光,孩子是我的旅伴,也是這段旅程中最美的風景
閱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19
開始罵髒話是許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挑戰。然而,我們可以透過批判性思考的角度,深入理解這一現象,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應對。
Thumbnail
2023/10/19
開始罵髒話是許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面臨的普遍挑戰。然而,我們可以透過批判性思考的角度,深入理解這一現象,並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應對。
Thumbnail
2023/10/15
這是跟孩子在聊,爸爸跟媽媽的相識過程。
Thumbnail
2023/10/15
這是跟孩子在聊,爸爸跟媽媽的相識過程。
Thumbnail
2023/09/26
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深思熟慮、分析和評估信息的過程,以做出明智、明確和合理的決策。這種思考方式不僅包括了理解和記憶信息,還包括了提出問題、懷疑、挑戰現有觀點,並最終形成獨立見解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和職業技能,有助於解決複雜的問題,做出明智的選擇,以及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2023/09/26
批判性思考是一種深思熟慮、分析和評估信息的過程,以做出明智、明確和合理的決策。這種思考方式不僅包括了理解和記憶信息,還包括了提出問題、懷疑、挑戰現有觀點,並最終形成獨立見解的能力。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考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生活和職業技能,有助於解決複雜的問題,做出明智的選擇,以及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今對於升學的態度百家爭鳴:有人鼓吹興趣導向,認為找到人生的志向比起工作的職稱或薪水更有價值;也有人鼓吹社會價值導向,認為人生的志向飄移不定,興趣和工作可以區隔,應該以更有保障的學歷為主。 而生在如此價值迥異的社會中,作為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Thumbnail
如今對於升學的態度百家爭鳴:有人鼓吹興趣導向,認為找到人生的志向比起工作的職稱或薪水更有價值;也有人鼓吹社會價值導向,認為人生的志向飄移不定,興趣和工作可以區隔,應該以更有保障的學歷為主。 而生在如此價值迥異的社會中,作為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呢?
Thumbnail
臺灣教育體制中,高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興趣的情況下,往往只為了升學而考取一所大學。 不管是高中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斷的告知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分數考高,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在學測或指考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想好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學校與科系。
Thumbnail
臺灣教育體制中,高中生在不了解自己的興趣的情況下,往往只為了升學而考取一所大學。 不管是高中老師還是家長,都不斷的告知自己的孩子,你要把分數考高,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學校。 但在學測或指考結束後,孩子們就要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想好決定自己未來一生的學校與科系。
Thumbnail
感受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因為課業壓力而變的消極,身為職涯發展引導師的媽媽,試著引導孩子對於未來有一些思考,協助在教育場景裡缺乏成就感,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辛苦的讀書,感到空虛與迷茫的孩子,能展開探索,找到為何而戰的動力,為自己添加燃料...
Thumbnail
感受到孩子的學習態度因為課業壓力而變的消極,身為職涯發展引導師的媽媽,試著引導孩子對於未來有一些思考,協助在教育場景裡缺乏成就感,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辛苦的讀書,感到空虛與迷茫的孩子,能展開探索,找到為何而戰的動力,為自己添加燃料...
Thumbnail
很多家長會跟我說,孩子說他興趣是看Youtuber、喜歡打電動、喜歡打籃球,然後家長們也知道,應該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所以我是不是應該要尊重孩子選擇上述的興趣呢?」家長問。 我的建議是「不是唷,尊重孩子的決定對一半也錯一半。」身為家長我們尊重孩子的決定的確比較好,因為讓孩子擇己所愛,才會為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很多家長會跟我說,孩子說他興趣是看Youtuber、喜歡打電動、喜歡打籃球,然後家長們也知道,應該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所以我是不是應該要尊重孩子選擇上述的興趣呢?」家長問。 我的建議是「不是唷,尊重孩子的決定對一半也錯一半。」身為家長我們尊重孩子的決定的確比較好,因為讓孩子擇己所愛,才會為自己的選擇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制度與方式下,大多數的孩童沒有管道也沒有被教育思考成為第一名之後的人生,以及人生該如何規劃。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我想只要是接受台灣教育長大的成年人都應該只會記得就是每天讀好數學、物理、生物、歷史等學科,每次的測驗只要能考高分就行。 你人生的定位是什麼?
Thumbnail
在台灣的教育制度與方式下,大多數的孩童沒有管道也沒有被教育思考成為第一名之後的人生,以及人生該如何規劃。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我想只要是接受台灣教育長大的成年人都應該只會記得就是每天讀好數學、物理、生物、歷史等學科,每次的測驗只要能考高分就行。 你人生的定位是什麼?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在十七歲的年紀就知道自己終身的熱情所在,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我三十歲時愛上打網球,四十歲時愛上烹飪。告訴孩子,你的熱情是何時出現的,幫助她體認熱情會在生活的不同時刻出現的事實。 感想 一樣要升大學(不管一般大學或科大),讀高中,升學管道不是更順暢嗎?
Thumbnail
文摘(原文出處) 在十七歲的年紀就知道自己終身的熱情所在,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我三十歲時愛上打網球,四十歲時愛上烹飪。告訴孩子,你的熱情是何時出現的,幫助她體認熱情會在生活的不同時刻出現的事實。 感想 一樣要升大學(不管一般大學或科大),讀高中,升學管道不是更順暢嗎?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今年高職生選志願的時間,我還是在這週末寫上,這幾年領悟的小小心得,希望的是未來有更多的學生後輩,看待人生職業和興趣的方向,手上握有的尋寶地圖,不只有僅僅職涯性向測驗一張而已。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今年高職生選志願的時間,我還是在這週末寫上,這幾年領悟的小小心得,希望的是未來有更多的學生後輩,看待人生職業和興趣的方向,手上握有的尋寶地圖,不只有僅僅職涯性向測驗一張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