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高中生的說話課 2 給對方選擇的空間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有些時候,常常發現父母或學校教的做人的方式,沒有辦法好好地讓你解決眼前的人際問題。到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對方的錯?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分出誰的對錯就可以處理得好,有時候,只是需要一些思考邏輯和行動方案的調整,就可以幫助自己的人際關係更好的。

Chap 2  給對方選擇的空間

在學校教課時,有一件事情常常比混亂的班級秩序更困擾我的,就是學校所舉行的各種比賽。

「班歌校呼比賽」、「英文朗讀比賽」、「合唱比賽」…聽說,連班級體操都有比賽,看著高中生生無可戀的去準備比賽的表情,有時候真心默默地為她們加油,因為我知道,她們更想要的是躺平滑手機。

每次有這類型比賽的時候,往往會在中午午休時間舉行居多,同學們自然會想要借用我的「第四節課」來做一些準備。

其實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是很為難。因為我知道,如果今天是數學或國文,同學們會比較不敢借用,因為這些與升學考試息息相關,但因為日本文化在統測或學測中並沒有,所以被忽略,也是常有的事。不管教了多久,對於這樣的事情我總是無法習慣。因此,要不要佔用我的上課時間讓她們做比賽的準備,成為我不小的壓力。

也許有的老師比較能把握住原則,不借的話就是不借,但可惜我是個不擅拒絕的老師…。

但是隨著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我卻屢屢選擇拒絕,雖然對同學們有些愧疚,但是比起我上不完的課,我還是希望先把課程完成。畢竟借課堂時間不是我份內的事啊!

話雖如此,但能能讓我很爽快的說「不」的,其實是同學們提出請求的方式。

「老師,我們要班歌校呼比賽,想借用上課的時間。」像這樣「直言不諱」的要求越來越頻繁。起初,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要怎麼回應,但不知不覺間,覺得不被重視的感覺油然而生,「沒辦法喔!我們需要先把預訂課程上完。」

其實上快一點或是下一節課補一下,課程是不會耽誤的,但是我就是不想要被借用。

同學們聽到我的拒絕,倒是沒有再想方設法地要借用時間,看起來似乎也不是很急迫的需求,就是來問問看的感覺,見到這樣的狀況,不自覺的,就更生氣了。

這些同學到底懂不懂怎麼要去拜託別人或是提出自己的需求啊? 我不停在心中吶喊。

終於,我忍不處開口問了。

「同學啊!妳們有多需要跟我借這時間呢?」

同學七嘴八舌地告訴我們他們遇到多少問題,等等要比賽但是還沒辦法解決。

「沒關係啦!到時候再說」有時候會有些同學抱著了不起擺爛的態度回答我,「反正這個活動就是很煩。」

事情無法照預定完成,加上被我的拒絕,有這樣負面的應對也是很正常的。

「那妳們有想過,怎麼樣跟我說,我會比較願意借時間給你們嗎?」我試探地問著。

「我們有跟妳說我們要比賽啊」同學很「理直氣壯」的回答。

「那妳們不擔心我會覺得你們比較在乎比賽,不重視我的課嗎?」我又問。

同學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看來她們真的沒有想過,又或者是覺得老師要怎麼想她們也阻止不了啊!

「那要怎麼問?」終於有人打破沉默,問了出來。

「首先,妳要讓被問的人覺得被尊重,因為今天是站在『希望對方同意』」的立場上來問的。當然不能『理所當然』的覺得對方會同意,是比較好的做法。」

「我們有問老師您『可不可以』啊!」同學趕快解釋,我笑了笑,這個聽起來有兩個答案可以回答的問法,似乎是有給對方選擇餘地的感覺。

「但是你們前面使用了『因為你們有比賽』這個理由,讓我似乎如果不同意,就可能害你們的比賽受影響,這樣造成對方可能覺得愧疚的方式,是有可能會激發出對方不想要照對方要求來回答的」,我頓了頓:「那妳們可能就會得到一個『不』。」

「那我們有什麼辦法?都問了啊!」同學表現出「老師不要我們又能怎麼樣」的表情。

「不,今天既然有需求,透過語言表達跟溝通,當然還是會希望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啊!」我提醒她們不要放棄為好,「不然對方也容易覺得你是不是挑容易通融的人問,可能就更會得到反效果喔!」

「那要怎麼辦?」

「首先,我會建議,要先把自己的需求想清楚;舉例來說,需要借多久? 大概會在課堂進行甚麼事情等等,然後在詢問的時候,第一要先把這些需求表達清楚,然後問話時要給對方選擇的空間。」

「什麼是選擇的空間?」同學又問。

「選擇的空間像是,詢問老師願不願意,而不是問可以不可以。」我回答道。「可以或不可以,老師會受限在事情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之間,只能二擇一。但願意不願意,範圍就大多了。」

同學一臉茫然。我補充解釋: 「願意是指我願意出借我的課堂時間,但是要借多久,是不是你們不能跑出教室處理你們自己的事情這件事情上面,能夠討論的空間就會變大很多。」

「如果我們問妳,『老師,因為中午要有班歌校呼比賽,我們還有些同學來不及綁頭髮,老師願意借我們下課前的十分鐘嗎?』這樣你會比較願意嗎?」

「當然,我在問話中聽到了你們的需求,明白了事情的急迫性,在我願意的情況下,我可以評估提供多少時間或方式給你們。」

「那問可不可以不行,但是願不願意就比較好,為什麼? 」同學又問。

「一個是事情的可行性,但另一個是在問我的意願啊!尊重我的意願下,就是給我遵照自己意願決定的空間喔!」

「喔~~」

「舉例來說,老師問妳可不可以下課十分鐘幫忙跑腿去送文件。」我舉例著:「妳有時間去,但是當下妳可能更想跟閨蜜追一下偶像的IG,但如果我問妳願意幫忙去送一下文件嗎? 妳的考慮範圍就不是『有沒有時間可以去」,而是『我想不想幫這個老師,妳可能想,可能不太想,也可能不想。』,這時候你可以在評估想或不想之後,決定要不要幫這個忙。』

「喔~~~」同學們恍然大悟的感嘆起來,「老師,很少人講的這麼麻煩啦!」

「但是妳會想被哪種方式問呢?」我問著。

「如果可以問我願不願意當然比較好,可是老師問我願不願意的時候,我要怎麼拒絕~!」同學問出另一個大問題。

對了! 給對方選擇的餘地,也就是要讓對方方便拒絕妳的請求,但又不會和妳有所不愉快。

「妳可以說『我很願意幫老師去一下,不過~~~後面自己在說明一下自己的狀況,有達成的困難』就好了喔!」

「喔~」

「那老師,您願意給我們下課前十分鐘的時間先準備班歌校呼比賽嗎?」,同學立刻現學現賣。

「我願意喔!如果我們下課前十分鐘可以把今天的內容上完的話。」我加碼道「如果提早上完,剩下不只十分鐘,我也願意借妳們準備的。」

「耶~」

很多時候,提出請求的方式,常常侷限在「能不能」、「可不可以」之中,而導致接受道對方拒絕的機會提高,但如果能創造出「對方有多個選擇的空間」時,往往更能討論出一個兩者都可行的方式。這個方法,常常也幫我打開與他人溝通的開端喔!

Miss Sophie
Miss Sophie
曾經是行銷人員,也服務過金融理財行業,目前專職日本裏千家茶道講師,也同時是日本文化老師,喜歡茶道中的哲學思想,認為也可以將這思想帶入生活,將在這裡分享茶道生活日常,與透過茶人思維所觀察的生活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