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編劇課筆記〉人物塑造探討

2023/07/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課程插播:今年(112)秋天我將會在大同社大開電影課程《搞懂人物 看懂電影》,解析電影人物不同面向來探討主線副線人物所構成的故事網絡。開課日為九月五日,每星期二晚上七點到九點半,共計十八堂課。因為報名時間比較短,有意者請儘速報名以免向隅喔@@!


人物塑造探討

 如果說「戲劇結構」是一個故事的骨架,那「人物塑造」就是故事的靈性與血肉。好的人物塑造會讓觀者產生連結情緒與同理心,無縫沉浸入人物的情境裡。好的故事會讓人產生共鳴,並且發揮觀照效應;觀者站在故事的制高點,看到人物在事件與衝突中面臨的兩難與抉擇,看到人性的美與醜,看到框架下的無奈,看到事實的真相。 

「創作者用謊言揭露真相,政客謊言掩蓋真相。」這是電影《V怪客》 (V For Vendetta,2006)裡的名言,我相當喜歡。藝術創作需要肩負使命:說故事是為了揭露真實。


結構是骨骼,人物是血肉

 三幕劇結構在學習與應用面上是容易且有方法可循的,相較於人物塑造。要寫好一個人物,尤其是複雜人物,是相當具挑戰的。複雜人物盡量用簡單的劇情,複雜的劇情則盡量用簡單的人物來說,自有其道理。創作故事千萬不要挑戰觀眾的耐力與腦力,在兩小時的電影裡,既要複雜的劇情又要展現複雜的人物,會讓故事的娛樂性直接歸零,讓觀眾直接棄票走人。故事主要用事件來推動,或者用人物來推動,在故事設定的初始就得要決定。請參考三幕劇結構相關文章


人物的三層自我

故事人物的塑造包含:外在面、內在面、隱藏面三層面。外在自我包括能見的生理自我、私人自我、社會自我等;內在自我則屬於自我覺察、內心的私密領域、思考的複雜程度等,以「顯意識」統稱。隱藏的自我則屬潛意識,屬於深藏內心、原始的衝突,是連人物自己都不知道的,除非遇到大衝突與大矛盾才會從人物的行為顯現出來。佛洛伊德將主體區分為意識與潛意識,「意識」指能清醒覺察及反應靈敏的行為;「潛意識」意味著不被主體所意識到的知覺活動與心理活動。顯意識與潛意識最容易辨別的方式是,一個經過腦子,一個不經腦子逕由身體做出第一時間反應,像反射動作一樣。潛意識可以追溯到胚胎時期。這表示人的五感六覺以及受想行識,是永遠刻印在人的身體裡不曾離開過,一但突發狀況,身體會以最誠實的方式表現出來。那麼,佛家所追求的五蘊皆空,在醫學上根本是不可能的。呵呵離題囉…


人物性格的六個基本面向

在形塑人物的外在性格時,當尚未有衝突發生時,通常穩定無太大變化。當衝突發生,人物的外在自我、內在自我(顯意識)以及隱藏自我(潛意識)隨即發生連動變化,而且這三層自我通常也互相矛盾。若以光譜來比喻人物某種性格特質,當面臨的衝突愈大,人物性格的矛盾也愈大,會朝著光譜的兩個極端走去。以此三層自我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到複雜的故事人物可能俱備六種迥異的面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38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編劇課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89會員
26內容數
『編劇課筆記』收集我在電影編劇課程以及實際參與拍片的心得。 劇本從一開始的創作上就受到諸多限制,為的是讓電影能更自由。聽起來很矛盾,但只要了解到一部電影從無到有得耗去多麼鉅額的成本,動員幕前幕後多少的專業合作,那麼,劇本從一個點子芽開始就受到種種限制與挑戰,不但合理,也是對觀眾必需的尊重。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