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畫出求職平台的飛輪模型|EP3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飛輪模型(Flywheel)怎麼展?如何將飛輪上的節點應用到產品開發?這篇想記錄我在求職平台的成長飛輪模型。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一、什麼是飛輪模型

飛輪模型(Flywheel)是 HubSpot 提出的行銷概念,重點在每一次客戶與企業互動時的體驗,從「被吸引、參與其中、被滿意」這三大面向都要讓客戶保持得良好的感受。

那為什麼要透過飛輪模型來連結產品開發項目?我認為產品開發一部分來自於「使用者潛在需求 Jobs-to-be-Done」,使用者他想做什麼事?在哪個環節沒有被滿足?

比起銷售漏斗(Marketing Funnel)強調「流量、互動、轉化」,飛輪模型(Flywheel)更強調「流量、互動、再使用」;前者適合在單次行為,例如購買商品、填寫表單、一次性活動,後者適合在頻繁行為,例如社群、打卡、每週任務型活動。


二、飛輪模型如何應用在求職平台

以求職平台的 C 端使用者來看,飛輪可以初步分成:

  1. 吸引註冊:透過「價值感」來吸引使用者「註冊/登入」
  2. 使用服務:透過「註冊後的引導」來讓使用者產生「好奇/認同/信任」
  3. 應徵工作:透過「信任後的持續使用」來讓使用者做出「行動/操作」
  4. 社群互動:透過「行動後的反饋」來讓使用者願意「分享/再使用」

畫成飛輪圖如下,從圖片就可以清楚知道每個環節需要用什麼策略:

raw-image

而根據上述的 4 種節點,各自可以拆成用戶漏斗:

  1. 吸引註冊:開始操作 → 登入提示 → 功能引導
  2. 使用服務:搜尋工作 → 公司介面 → 職缺介面
  3. 應徵工作:收藏流程 → 應徵流程 → 面試信件
  4. 社群互動:應徵成功 → 面試心得 → 分享服務

有了這些行為,就可以開始思考目前比較急需優化的項目是哪些,若是 B 端使用者,會需要考慮營收、利益、轉化等數字,但若是 C 端使用者,則會需要考慮轉換、留存。

實際應用的話,首先產品經理先確認公司策略方向、各利害關係人的期待,接著確認產品目標、產品要解決的問題、產品要創造的價值或營收,最後排出優先順序。


三、總結

這篇主要是我近期的學習心得,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
118會員
192內容數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2025/04/20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Thumbnail
2025/04/20
從 ChatGPT、Claude、Gemini 各種模型的出現,「AI 是否會取代 PM / UX / RD」一直是軟體業在討論的話題,AI 已能撰寫 PRD 產品需求文件、分析用戶、設計原型 Prototype,甚至提供產品決策建議,甚至對於一些產品主管來說,只會執行的初級產品經理職缺可能會越來越
Thumbnail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7
在電商產業擔任產品經理,最常被問的就是「AI 可以在電商平台做哪些事」,像是個人化商品推薦、文案生成、加速上架、AI 客服等,市面上已陸續有 AI 功能逐漸釋出,但 AI 協助購物這段流程要怎麼進行,這篇想記錄初步想法。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2025/04/12
Retrospective 是敏捷流程中的回顧環節,對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可以回顧過往、反思的時刻,這篇會記錄 Retro 的重點,以及產品經理可以如何運用 Retro,讓產品團隊提升開發效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飛輪模型(Flywheel)怎麼展?如何將飛輪上的節點應用到產品開發?這篇想記錄我在求職平台的成長飛輪模型。
Thumbnail
飛輪模型(Flywheel)怎麼展?如何將飛輪上的節點應用到產品開發?這篇想記錄我在求職平台的成長飛輪模型。
Thumbnail
行銷漏斗(Marketing Funnel)是指潛在客戶從認識品牌,到最終成為忠實顧客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認知品牌、接觸產品,到考慮購買,最後完成購買決定,以及推薦他人等。了解行銷漏斗的轉換狀況,可以提升行銷資源的投放效率,同時對行銷策略進行檢視和調整,從而提升效益。
Thumbnail
行銷漏斗(Marketing Funnel)是指潛在客戶從認識品牌,到最終成為忠實顧客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從認知品牌、接觸產品,到考慮購買,最後完成購買決定,以及推薦他人等。了解行銷漏斗的轉換狀況,可以提升行銷資源的投放效率,同時對行銷策略進行檢視和調整,從而提升效益。
Thumbnail
產品研究實習生怎麼帶?實習內容要做什麼?競品分析、產品研究、產品規劃,哪一項比較適合給實習生製作?這篇想記錄近期的規畫方向,未來會持續優化帶領原則和方法。
Thumbnail
產品研究實習生怎麼帶?實習內容要做什麼?競品分析、產品研究、產品規劃,哪一項比較適合給實習生製作?這篇想記錄近期的規畫方向,未來會持續優化帶領原則和方法。
Thumbnail
想做產品都要具備產品思維,但要如何培養?這篇想分享產品思維的概念,以及可以透過哪些行為來進行日常累積。
Thumbnail
想做產品都要具備產品思維,但要如何培養?這篇想分享產品思維的概念,以及可以透過哪些行為來進行日常累積。
Thumbnail
產品究竟要幫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嗎?產品在市場的定位是?產品最終想達到的願景是?這篇想分享我近期在思考求職平台的產品走向時,不斷碰壁的過程,文章主要提到使用者需求、產品願景、產品金字塔。
Thumbnail
產品究竟要幫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嗎?產品在市場的定位是?產品最終想達到的願景是?這篇想分享我近期在思考求職平台的產品走向時,不斷碰壁的過程,文章主要提到使用者需求、產品願景、產品金字塔。
Thumbnail
近期剛好擔任資訊種子培訓計畫的職涯 Mentor,開始思考如何從 0 到 1 培養一位對產品經理有興趣的學員,以下我會分成職涯規劃、學習路徑、成長飛輪來分享我的帶領方式。
Thumbnail
近期剛好擔任資訊種子培訓計畫的職涯 Mentor,開始思考如何從 0 到 1 培養一位對產品經理有興趣的學員,以下我會分成職涯規劃、學習路徑、成長飛輪來分享我的帶領方式。
Thumbnail
我們在第一篇提到基本的行銷歸因(Marketing attribution)概念,但這些歸因法則其實受惠於線上追蹤系統的興起,Google Analytics,Mapp或是公司內建的追蹤都可以讓行銷人員理解:消費者的點擊,瀏覽與交易,但把視野只放在線上蹤跡是很片面的
Thumbnail
我們在第一篇提到基本的行銷歸因(Marketing attribution)概念,但這些歸因法則其實受惠於線上追蹤系統的興起,Google Analytics,Mapp或是公司內建的追蹤都可以讓行銷人員理解:消費者的點擊,瀏覽與交易,但把視野只放在線上蹤跡是很片面的
Thumbnail
這次在商業思維學院的主題講座聽了KK魔法學院的K大分享「個人商業模式設計」,K大分享了他一開始如何一步一步的建立自已的飛輪,並在不斷的迭代中改進內容,找尋客戶的潛在需求,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我在這個講座中聽到了幾個對我相當有幫助的重點,寫下來除了作為心得記錄也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次在商業思維學院的主題講座聽了KK魔法學院的K大分享「個人商業模式設計」,K大分享了他一開始如何一步一步的建立自已的飛輪,並在不斷的迭代中改進內容,找尋客戶的潛在需求,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我在這個講座中聽到了幾個對我相當有幫助的重點,寫下來除了作為心得記錄也和大家分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