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示妙心居士 (孫通判長文)
決欲究竟此事,應是從前,作聰明、說道理、文字語言上記持、於心意識內計較摶量得底,颺在他方世界,都不得有絲毫頭許、頓在胸中。
【掃除得淨盡也,然後向心思、意想不及處,試進一步、看】。
若進得這一步,便如善財童子,「於普賢毛孔剎中,行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如是而行,盡未來劫,猶不能知、一毛孔中,剎海次第、剎海藏、剎海差別、剎海普入、剎海成、剎海壞、剎海莊嚴,所有邊際;亦不能知,佛海次第、佛海藏、佛海差別、佛海普入、佛海生、佛海滅,所有邊際;亦不能知,菩薩眾海次第、菩薩眾海藏、菩薩眾海差別、菩薩眾海普入、菩薩眾海集、菩薩眾海散,所有邊際;亦不能知,入眾生界、眾生根,教化調伏、諸眾生智,菩薩所住、甚深自在,菩薩所入、諸地、諸道,如是等海,所有邊際。」
信知:無念、無作,有如是功德。
【這一步,雖曰「難進」,若夙曾種得善根種子,只向信得及處、看】。
看來、看去,內、無所住,外、無所緣,不覺、不知打失布袋。
當恁麼時,方知龐居士道:「無念清涼寺,蘊空真五臺,對境心無垢,當情心死灰;妙理於中現,優曇空裏開,無求真法眼,離相即如來;若能如是學,不動出三災。」是真語、實語,不誑、不妄。
然雖如是,莫見恁麼道,便向無作、無為處,閉眉、合眼、做死模樣,謂之「默而常照」;硬捉住箇猢猻繩子,怕他𨁝跳,古德喚作「落空亡外道,魂不散死人」。
真實要:絕心生死、浣心垢濁、伐心稠林,須是把這猢猻子、一棒打殺,始得。
若一向緊緊地、把定繩頭、將心調伏,我說是人、執之失度,真可憐愍;正眼觀之,盡是天魔、外道、魍魎、妖精,非吾眷屬。
此事,要得渾鋼打就、生鐵鑄成底擔荷;若有心擔荷,則又蹉過也。
古人不得已,見爾迷却路,為爾作箇、指路頭主人而已;亦無禪道、佛法、可以傳授,纔說有傳、有授,便是邪法。
何以故?不見,《金剛經》中道:「若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又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著實而論,說真如、佛性,說菩提、涅槃,說理、說事,說邪、說正,盡是非法,那堪更說:有玄、有妙,可以傳、可以授乎?
不見,先德有言:「說箇學道,早是接引之辭耳;又何曾教爾、起模畫樣、特地馳求來?」
所以云:「擬將心意學玄宗,狀似西行却向東。」
臨濟云:「爾但歇得念念馳求心,則與釋迦老子不別。」
七地菩薩、求佛智心未歇,謂之法塵煩惱。
既有決定志,必有決定、得入手時。
【且、那箇是得入手時?噴地一發,心、意、識滅絕氣息時是】。
佛言:「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要識這些道理,便是:善財聞彌勒彈指之聲,樓閣門開,善財心喜,入已、還閉;香嚴聞擊竹作聲,忽然契悟,便解道:「一擊亡所知,更不假修治,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之類,是也。
自家悟處、自家安樂處、自家得力處,他人不知;拈出,呈似人不得,除已悟、已安樂、已得力者,一見、便默默相契矣。
疑情未破,但只看箇、古人入道底話頭,移逐日許多、作妄想底心、來話頭上,則一切不行矣。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
只這一字,便是斷生死路頭底刀子也。
【妄念起時,但舉箇「無」字,舉來、舉去,驀地、絕消息,便是歸家穩坐處也;此外,別無奇特。
前所云「難進底一步」,不覺,驀然、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