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凍格陵蘭》思考永續旅遊與地方創生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今日格陵蘭,會是明日的所有國家,它正替所有地區承擔第一線氣候暖化所面臨的衝擊。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是我們從小就聽到現在的議題,多數人也知道它的嚴重性,政府、企業紛紛祭出環保政策與永續計畫——問題是,來得及嗎?

身處亞熱帶的台灣這幾年能感受到的,也許是夏天又更熱了、陽明山竟然下雪了等變化,能體會極端氣候的變化,又有點「不痛不癢」的味道;2021年夏天,格陵蘭也出現了一次異常的極端天氣,卻把專家和居民嚇了一大跳。

2021年陽明山下起了雪,實屬罕見。(筆者攝影)

2021年陽明山下起了雪,實屬罕見。(筆者攝影)


冰蓋降雨,促成《解凍格陵蘭》團隊從台灣出發

海拔3,216公尺、距離北極圈以北800公里的格陵蘭冰蓋高點,在2021年8月14日降下了史上第一次的雨水,而且是持續了9小時,當地科學家措手不及、也不知道如何估量降水量,因為觀測站裡面根本沒有就沒有配備雨水測量儀,這場降雨完全是始料未及的。

冰蓋:覆蓋了50,000 km²以上的冰川,也稱作大陸冰川。目前的冰蓋僅存在於南極洲與格陵蘭。

這座冰蓋山峰的溫度通常遠低於冰點,降下的除了雪、還是雪,因此科學家認為這場雨是北極氣候危機的嚴峻跡象。最終科學家們估計,8月14日至16日約有70億公噸的雨水下在了格陵蘭島上。

這次事件促使一直實踐永續的台灣企業歐萊德(O’right)創辦人葛望平攜手聯合報、願景工程基金會,投注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遠征格陵當地的11處個城鎮,透過實地考察、與科學家、當地民眾訪談,記錄氣候變遷對北極圈內首當其衝的格陵蘭造成的影響,進而形成了《解凍格陵蘭》這部紀錄片。

《解凍格陵蘭》(取自歐萊德官網)

《解凍格陵蘭》(取自歐萊德官網)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該避免改變、還是適應改變?

關於具體影響如何就不在此一一贅述了,YouTube上找得到完整紀錄片,大家可以用1小時的時間好好欣賞,倒是紀錄片裡面不只提到了對環境與民生的負面衝擊,還提到了全球暖化帶來的好處,這讓我滿意外的。

「把氣候變遷拋諸腦後吧!」位處格陵蘭南部的居民竟是如此樂觀看待氣候變遷,我著實嚇了一跳。地球暖化在暖的可不只有氣溫,甚至可以說氣溫只是冰山一角,因為整個地球大部分的能量都處於海水之中,換句話說,暖化氣候使得格陵蘭南岸有更溫暖的洋流,漁獲量因此而增加,土地也逐漸解凍,得以種植的蔬菜種類變得多元,漁夫農夫是從中受益的群體。

或許不能說他們自私,大環境的變動下,總有希望運用新情勢的獲利者,就好像先前在蘭嶼也有看到達悟族人為了生計,不惜違反傳統文化規定,只為了滿足觀光客的需求一樣。這些人我們到底該稱為背道而馳的人,還是率先適應新趨勢的人?我想也只能用多年後的結果論來定案了,畢竟氣候這種尺度的變化,在當代很可能是不會有定案的。

儘管如此,終究不該忽視紀錄片裡其他負面影響的存在:世界最大冰川之一的伊魯利薩特冰峽灣,隨時都能聽見冰層崩裂的巨響;氣候變遷打亂格陵蘭北部居民狩獵、捕魚的生活節奏,他們成為首批氣候變遷下的經濟難民;因氣候暖化,雪地褪去,人們不再靠雪橇犬運貨,這些「失業」的雪橇犬在過去30年已經安樂死了一半⋯⋯。


從「深度旅遊」變成「永續旅遊」的思維

丹麥與格陵蘭地質調查局資深研究員William Colgan在片中的其中一段告白讓我印象深刻:「我們當時發表了一個重要的氣變遷評估報告,就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呼巴掌事件的10天前。」William Colgan相當無奈,這個由上萬名科學家花費多年撰寫的報告,僅僅吸引了大眾10天的關注,那之後大家只在乎甩巴掌事件的後續。這無疑反映了當前速食、娛樂導向的社會生態。

既然我們都知道減碳跟環保的重要性,行動似乎仍跟不上變化,甚至還沒成為大家潛意識裡的危機訊號,我則反思了我最喜愛、疫情後再度復甦的旅遊熱潮,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其實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在2017年就提出了「永續旅遊發展元年」的概念,裡面的永續意涵不只是生態環境,還包含文化多元性、地方經濟的永續發展平衡,例如維持生物多樣性、尊重當地的文化與價值觀,以及創造公平的社區就業及經濟收入機會,我想這與地方創生的概念是一致的。

我們能不能有更永續的旅行方式?

前些日子在花蓮舉辦的Meet花蓮創新創業嘉年華就有諸多關於地方創生、青年創業的議題討論,其中「人才永續」是個關鍵:以地方文化為基礎打造的地方經濟,在地人才才願意回流、留下,甚至吸引更多人才進駐。當前常見的觀光方式塞行程、打卡景點式的旅遊方式,確實能帶來經濟效益,但是這種旅遊方式有點「掠奪式觀光」意味,也就是滿足自身休閒需求,卻直接造成垃圾、與地方文化衝突等負面效應,這都是常上新聞、肉眼可見的事實。

在《微笑台灣》一篇報導中整理了一些數據:根據2020年觀光統計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國內旅遊大爆發,以離島為例,2020年8月綠島湧入7萬多人、小琉球5萬多人、蘭嶼也有3萬多人。2021年,在海巡署長室一篇臉書粉專貼文中,就曾提到在小琉球平均每14隻海龜就有1隻曾被人類騷擾,而人們為求便利,旅行過程中所使用的一次性備品,也對環境造成破壞,行政院環境保護曾在新聞中指出旅宿業者每年提供的一次性盥洗用品就超過3,500萬份。2020年國旅大爆發,台東六、七月垃圾量較前一年同期增加500公噸,而根據2020台灣ICC淨灘行動統計,參與者在54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清理出高達31噸重的廢棄物,其中75.7%是便是與飲食相關的一次用廢棄物。

這些都是證明,證明觀光旅遊不是人們口中的「無煙囪工業」。

深度旅遊或地方創生的概念之一,就是希望旅人們能認識在地、尊重在地,儘管這些目前還是理念跟教育意義上的概念,構不成經濟上的硬需求——大家去玩時,不一定想知道這麼多在地故事,我們也沒辦法強迫——但我們能否像是帶環保餐具、環保杯、環保盥洗用具等一樣,把其他面向的多元永續慢慢納入觀念裡?我想這跟《解凍格陵蘭》最後葛望平團長說的「未來在於環境教育」,是一樣的意思。


125會員
124內容數
講求效率與結果的當代,過程似乎不再重要,連帶旅行也變得只為目的而不為體驗;透過攝影與書寫,寫下自己對台灣的小小觀察。IG:@huai0305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懷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我決定把握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拍攝銀河的機會,下班後直衝山區按按快門。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跟以往比較不同,我也趁勢回顧了這四、五個月的拍攝作品,才驚覺自己最近的拍照思維有些微改變,甚至想起了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對「攝影與藝術」的思辨還有與「狩獵」的比較。
我試著將文化路徑放在不同的光觀尺度,從觀光本身的模式到個人的觀光動機,然後探討便捷的當代是否讓我丟失了觀光的路徑(過程);我認為必須先對觀光有更多元的想像,才有可能在「文化」上做更多討論。
近來積極參與走讀體驗以及文史相關講座,尋找任何可以實踐不同觀光的可能性。正巧接觸了「文化路徑」一詞,它是什麼?它又能為走馬看花式的觀光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工作的關係,被學長邀請到關山,一起參加新福部落的登山活動。當然,並不是單純的登山,而是前往他們的傳統領域野營兩天一夜,讓部落青年學習自己族的文化。我的印象中阿美族語海比較親近,他們的山上文化又是如何?這一趟也大大讓我感受到何謂「身體學習」⋯⋯
隨著對文化路徑的思考,最近花了點時間把新店段的瑠公圳走完了,這個陪伴台北兩世紀的瑠公圳,一路上的景觀從整治、排放廢水到不見天日,在名為「開發」的當代,過去的水紋脈絡悄悄消失;原本的視野遼闊轉而只能仰望狹窄的天際線,一旁的北新路從鐵道、公車再到捷運,一內一外的地景有如天壤之別。
去年六月出版的《風土創業學》,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從商業分析的角度來思考深度旅遊這件事情,或許讓我從理想更往現實拉近了些,也讓我有機會綜合整理之前接觸到的文化路徑、人類學觀點以及對於觀光亂象的想法。
我決定把握大概是今年最後一次拍攝銀河的機會,下班後直衝山區按按快門。這一次的拍攝經驗跟以往比較不同,我也趁勢回顧了這四、五個月的拍攝作品,才驚覺自己最近的拍照思維有些微改變,甚至想起了桑塔格在《論攝影》第一章〈在柏拉圖的洞穴裡〉對「攝影與藝術」的思辨還有與「狩獵」的比較。
我試著將文化路徑放在不同的光觀尺度,從觀光本身的模式到個人的觀光動機,然後探討便捷的當代是否讓我丟失了觀光的路徑(過程);我認為必須先對觀光有更多元的想像,才有可能在「文化」上做更多討論。
近來積極參與走讀體驗以及文史相關講座,尋找任何可以實踐不同觀光的可能性。正巧接觸了「文化路徑」一詞,它是什麼?它又能為走馬看花式的觀光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工作的關係,被學長邀請到關山,一起參加新福部落的登山活動。當然,並不是單純的登山,而是前往他們的傳統領域野營兩天一夜,讓部落青年學習自己族的文化。我的印象中阿美族語海比較親近,他們的山上文化又是如何?這一趟也大大讓我感受到何謂「身體學習」⋯⋯
隨著對文化路徑的思考,最近花了點時間把新店段的瑠公圳走完了,這個陪伴台北兩世紀的瑠公圳,一路上的景觀從整治、排放廢水到不見天日,在名為「開發」的當代,過去的水紋脈絡悄悄消失;原本的視野遼闊轉而只能仰望狹窄的天際線,一旁的北新路從鐵道、公車再到捷運,一內一外的地景有如天壤之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不是孕婦結果看了婦產科醫師的著作,從烏烏醫師上一本《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追到這本來,就是補充一些人生沒有的經驗,以及了解萬一遭遇彷彿產後的大病初癒,可以有哪些讓自己恢復健康的策略。 從備孕、受孕到生產,真的有許多不容易。聽過許多同學經歷的生死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我們想要的未來2 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 作者: 何昕家‧, 何青晏‧, 邱婉菁, 周芳怡, 張凱銘, 張德忻, 陳鳳涵, 游曉薇, 舒玉, 鄭岳和, 蕭戎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22/08/23 目錄
Thumbnail
日本聲優「早見沙織」生於1991年5月29日,近期擔任過最知名的動畫角色配音,要屬《SPY×FAMILY間諜家家酒》中的「約兒·佛傑」一角了。早見沙織在國小時得知了「聲優」這個職業,便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聲優,並在2007年透過擔任動畫《桃華月憚》中女主角的配音而正式出道。
Thumbnail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Thumbnail
如果有人死後,有高科技的技術讓他從解凍中復活,這種因果觀要如何解釋? 那是他的因緣就是要被人冰凍起來,到某一天又救活。 這是他以前種的因、結的緣,造成他被冷凍,冷凍多久也是因緣;冷凍完了,解凍能不能把他治好也是因緣;每一件都是因緣,沒有例外。 所有被冰凍、被解凍是同時存在的。 善性導師講述
Thumbnail
發生於2020年11月的北京清華大學「摸臀門」,歷經反轉,兩造兩敗俱傷並拖累了全學院。還普及了一個名詞:社會性死亡。 「學姐」沉浸在自己遭遇「性騷擾」的被迫害幻想中,一心要讓學弟「社會性死亡」。誰知用力過猛,又低估了網絡在科技昌明的現代的力量,瞬間遭遇輿論反噬。
Thumbnail
看到書本就煩!有時就是覺得心很累、沒有動力學習嗎?此時,你可能遇到抹殺動力的三大兇手:你在做的事沒有意義(或不明顯)、你獨自努力、你讓大腦太疲勞。 找到動機是學習任何一件事的第一步,今天就先解決第一個狀況:「意義是啥?能吃嗎?」,用五個小撇步,幫你點燃失去的動力:
最近蒐集與整理資料,分享近來讀的其中一本『我與我的隱形魔物:成人亞斯伯格症者的深剖告白』,作者蕭上晏。雖然目前只讀到74頁,更確定{[不在其中,沒有人可以完全了解一件事物的全貌]}的想法,告訴自己盡力客觀而行,避免過度分析。我也先分享讀到的幾句話,但其實我想分享每一句話,所以就直接推薦這本書。 |
Thumbnail
關於「當責」,你了解多少呢?在這篇文章中,不會談論到太多關於書中的內容。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將書中萃取出的知識點與概念,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本文為「Robotics 2.0系列」第二篇。在前一篇文章〈AI重新定義機器人〉中,我們談到AI機器人和傳統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於自主學習能力,而這樣的改變將使得AI機器人有潛力顛覆各大產業。但究竟AI機器人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應用?對各個產業又會有什麼影響?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不是孕婦結果看了婦產科醫師的著作,從烏烏醫師上一本《無框身體:婦產科醫師寫給妳的身體指南,破除性別限制與生育迷思,陪妳一起愛自己》追到這本來,就是補充一些人生沒有的經驗,以及了解萬一遭遇彷彿產後的大病初癒,可以有哪些讓自己恢復健康的策略。 從備孕、受孕到生產,真的有許多不容易。聽過許多同學經歷的生死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我們想要的未來2 SDGs最實用課程設計:從解說、引發動機到行動,校園、機關團體、企業講習最佳教材 作者: 何昕家‧, 何青晏‧, 邱婉菁, 周芳怡, 張凱銘, 張德忻, 陳鳳涵, 游曉薇, 舒玉, 鄭岳和, 蕭戎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22/08/23 目錄
Thumbnail
日本聲優「早見沙織」生於1991年5月29日,近期擔任過最知名的動畫角色配音,要屬《SPY×FAMILY間諜家家酒》中的「約兒·佛傑」一角了。早見沙織在國小時得知了「聲優」這個職業,便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聲優,並在2007年透過擔任動畫《桃華月憚》中女主角的配音而正式出道。
Thumbnail
最近在上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由作者本人胡展誥心理師導讀。 真心覺得,看書真的就是眼睛看過而已,把書闔上之後,看了什麼都忘光光了。 還是要透過讀書會,分享討論,才會印象深刻,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Thumbnail
如果有人死後,有高科技的技術讓他從解凍中復活,這種因果觀要如何解釋? 那是他的因緣就是要被人冰凍起來,到某一天又救活。 這是他以前種的因、結的緣,造成他被冷凍,冷凍多久也是因緣;冷凍完了,解凍能不能把他治好也是因緣;每一件都是因緣,沒有例外。 所有被冰凍、被解凍是同時存在的。 善性導師講述
Thumbnail
發生於2020年11月的北京清華大學「摸臀門」,歷經反轉,兩造兩敗俱傷並拖累了全學院。還普及了一個名詞:社會性死亡。 「學姐」沉浸在自己遭遇「性騷擾」的被迫害幻想中,一心要讓學弟「社會性死亡」。誰知用力過猛,又低估了網絡在科技昌明的現代的力量,瞬間遭遇輿論反噬。
Thumbnail
看到書本就煩!有時就是覺得心很累、沒有動力學習嗎?此時,你可能遇到抹殺動力的三大兇手:你在做的事沒有意義(或不明顯)、你獨自努力、你讓大腦太疲勞。 找到動機是學習任何一件事的第一步,今天就先解決第一個狀況:「意義是啥?能吃嗎?」,用五個小撇步,幫你點燃失去的動力:
最近蒐集與整理資料,分享近來讀的其中一本『我與我的隱形魔物:成人亞斯伯格症者的深剖告白』,作者蕭上晏。雖然目前只讀到74頁,更確定{[不在其中,沒有人可以完全了解一件事物的全貌]}的想法,告訴自己盡力客觀而行,避免過度分析。我也先分享讀到的幾句話,但其實我想分享每一句話,所以就直接推薦這本書。 |
Thumbnail
關於「當責」,你了解多少呢?在這篇文章中,不會談論到太多關於書中的內容。我們把焦點,放在如何將書中萃取出的知識點與概念,製作為一張全息圖?
Thumbnail
本文為「Robotics 2.0系列」第二篇。在前一篇文章〈AI重新定義機器人〉中,我們談到AI機器人和傳統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於自主學習能力,而這樣的改變將使得AI機器人有潛力顛覆各大產業。但究竟AI機器人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應用?對各個產業又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