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教我的一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年六月底,經歷了全家確診,在那之後我曾試過一次,卻提不起勁更新文章。

過程中,影響我最深遠的是生病時期,頭非常的暈,身體也不舒服,習慣性想要滑手機讓自己好過一些,沒想到再也尋常不過的Facebook、PTT上那些聳動勾人的標題和偏激的文字,我當下第一個反應卻是:「大家怎麼有時間寫這些東西?我一直都把注意力花在這些東西上面嗎?」。

raw-image

當我發現過去的生活,都只是讓吸睛的標題奪取自己的注意力,隨著身體漸漸康復之後,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臉書軟體刪除。雖然過了幾天還是下載回來,我選擇把它放在比較遙遠的頁面中,替自己爭取被過往習慣拉著走的時候,能有多一點考慮的自由。這樣的狀態改變,除了重獲自己每天注意力的空間之外,也改變了我看待生活與自己的方式。

過去兩年,受到唐鳳奉獻自我概念,以及想在這世界留下些痕跡的力量驅動,我嘗試無償在社區跟網路上提供民眾心理諮詢、心理衛生講座,經營這個平台,想看看自己的小小力量,能對社會有多少貢獻。慢慢的,服務過好幾十位民眾,平台文章也有被欣賞。我以為自己可以運用些什麼,慢慢的卻被這些系統所牽動。文章標題要怎麼下?講座內容要訂什麼,人才會來的多?心理諮詢管道是不是要增加,讓更多民眾看見?A平台的內容是不是要連到B平台,讓大家更看的到我?這一切,就在我生病的時候,來個當頭棒喝。

「為社會奉獻很好,不過這種方式適合我嗎?我真心喜歡這樣跟自己在一起嗎?」。這些問題,只不過是再次為我腦中的「應該」,用另一個鮮明的顏色,多畫上一次重點。

有時候不只是外在環境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比較好,在我們的腦海裡,也會不時的提醒自己,事情應該怎麼運作才是(主觀)正確的。對心理師的我來說,要用適當技巧處理個案的困擾;對身為父母的我來說,應該要那樣養育小孩;對身為創作者的我來說,得要產出吸睛的作品等等。這些所謂的應該,背後都是焦慮

我擔心自己不能成為好的心理師、父母和創作者,無意識的選擇用想像來限制自己。有趣的是,這些「應該」背後的過度焦慮,反而讓我與自己,我眼前的人離的更遠。我眼中只有要做的事,我看不見眼前真實的人;我服從「應該」告訴我的指令,卻忽略內在焦慮感在那大聲叫喊:"你"快點回來,這裡的狀況有點不太對勁!

焦慮是個訊號,它試著提醒:「真實的你,可能走遠了。」

隨著嗅味覺異常慢慢恢復,我慢慢的把注意力跟時間留給自己,把生活步調調整成與自我契合,舒服的樣子,決定要做什麼事情的考量,取決於我想不想做,而不是應不應該做。跟人相處的時候,我把自己放空,把注意力放在眼前這朋友的說話、表情,以及他可能想要跟我分享的意思和感覺,而不是我當下應該要怎麼控制自己的表情和反應。

「持續投資自己,為社會奉獻所能,還有些收益很不錯。玩法有很多種,不過你還是得為自己選擇適合的,適合與否取決於你貼近自己感受的程度」,這是確診經驗為我上的一課。

avatar-img
心裡聊天室
19會員
48內容數
歡迎大家留下意見或問題,一起討論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心裡聊天室 的其他內容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我兒子就讀國小附幼,因應畢業典禮,園方跟小朋友們練了一支舞要上台表演。表演前一天安排預演,當天家母帶兒子到校,發現除了台上表演的幾分鐘以外,其餘時間小朋友們都只是坐在台下等候,更巧的是當天刮著強風,下著大雨,部分師長和同學被淋濕了。看到這樣,母親決定隔天不讓他的孫子參加那場畢業典禮。當然,舞也沒得跳
「老師,我想要去看憂鬱症,可是我媽不願意,你可以幫我跟她談談嗎?」,小新在校園碰到我,他淡漠的表情中有一些憂心。家屬衛教也是大學心理師工作的一環,跟學生要了電話之後,我答應他會找時間跟媽媽聯絡。 「我是小新的媽媽,請問你有什麼事?」,接起電話的那一端帶著些許的防衛。面對這種情況,先表明身分與目的是明
我跟一間機構合作,提供民眾公益心理諮詢,最近接到的一個諮詢議題*是:「想要找回原本的自己」。來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這裡稱他為安迪好了,換了幾個工作之後,他發現自己總是跟上司意見不合,存在衝突,彼此的關係也很緊張。他覺得面對上司時,自己的言行好像脫離了控制,總是那麼防衛、緊張,面對上司的那個自己,好像
各位台中市的朋友好,小弟是在大學服務了11年的心理師(諮心字第1695號),從小在台中長大。有鑑於在專業成長的路上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想為滋養自己的地方奉獻微薄的心力。 這裡提供小弟的電子信箱(yucheng406@gmail.com),在尋求專業協助之前,若你想要有一個人可以討論,請告知我【您所處
一位年邁的爺爺有一對子女,他們各自成家,也有自己的後代。有一天,這位爺爺的雙腳不知怎麼的開始腫脹,同住的兒子認為不需要帶去就醫,爺爺的女兒雖然擔心,但傳統觀念告訴她,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多給意見,她只能選擇默不作聲。日子一久,爺爺開始在晚上會在客廳看見幾個白色透明的小孩在嬉鬧,兒子說沒看到白色小孩,覺
最近服務民眾的過程中,比起個人的心理困擾,我發現更多是對於心理師這個行業,與心理諮商的好奇,包括:「什麼樣的狀況下,可以開始做心理諮商?」、「心理諮商可以提供我什麼協助?可以做什麼來避免需要找心理師?」,以及「心理諮商師與心理醫師的差別?」。我覺得這些提問很有價值,我試著回答這些問題,期待能增加你的
我兒子就讀國小附幼,因應畢業典禮,園方跟小朋友們練了一支舞要上台表演。表演前一天安排預演,當天家母帶兒子到校,發現除了台上表演的幾分鐘以外,其餘時間小朋友們都只是坐在台下等候,更巧的是當天刮著強風,下著大雨,部分師長和同學被淋濕了。看到這樣,母親決定隔天不讓他的孫子參加那場畢業典禮。當然,舞也沒得跳
「老師,我想要去看憂鬱症,可是我媽不願意,你可以幫我跟她談談嗎?」,小新在校園碰到我,他淡漠的表情中有一些憂心。家屬衛教也是大學心理師工作的一環,跟學生要了電話之後,我答應他會找時間跟媽媽聯絡。 「我是小新的媽媽,請問你有什麼事?」,接起電話的那一端帶著些許的防衛。面對這種情況,先表明身分與目的是明
我跟一間機構合作,提供民眾公益心理諮詢,最近接到的一個諮詢議題*是:「想要找回原本的自己」。來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在這裡稱他為安迪好了,換了幾個工作之後,他發現自己總是跟上司意見不合,存在衝突,彼此的關係也很緊張。他覺得面對上司時,自己的言行好像脫離了控制,總是那麼防衛、緊張,面對上司的那個自己,好像
各位台中市的朋友好,小弟是在大學服務了11年的心理師(諮心字第1695號),從小在台中長大。有鑑於在專業成長的路上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想為滋養自己的地方奉獻微薄的心力。 這裡提供小弟的電子信箱(yucheng406@gmail.com),在尋求專業協助之前,若你想要有一個人可以討論,請告知我【您所處
一位年邁的爺爺有一對子女,他們各自成家,也有自己的後代。有一天,這位爺爺的雙腳不知怎麼的開始腫脹,同住的兒子認為不需要帶去就醫,爺爺的女兒雖然擔心,但傳統觀念告訴她,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多給意見,她只能選擇默不作聲。日子一久,爺爺開始在晚上會在客廳看見幾個白色透明的小孩在嬉鬧,兒子說沒看到白色小孩,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記得有次和一位學諮商的學姊吃飯時,跟我說一句:「對自己好一點,不要什麼事情都往心裡去,溝通過程當中,不是音量大或搶著說話的人就是對的,所以不要怕討論,不要怕有自己的意見。」 幾年後明白這些話的涵義,以前的我常常會想要避免一切不好的可能,連看到搖頭都會心跳加快,擔心自己做錯什麼。
Thumbnail
雖然被身心科醫生診斷為憂鬱症,但實際上我的病程裡時常會出現多樣化的症狀和情緒。今天想講的是,焦慮,是與憂鬱的低谷不同,另一種感受和症狀。而我的焦慮最終告訴我,原來他來自「我無法活在框架、我無法符合標準」的恐懼和不安。
Thumbnail
p.146 ▓結語   我方才試著要告訴諸位的是:過去和我有過治療關係的人,在他們奮力掙扎著成為自己的過程中,他們的生命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我盡可能詳實地描述了這個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所包念的種種意義。我肯定:這種過程共非只在心理治療中才會發生。我也要說:我所看到的並不夠清晰和完整,因為我對於那
Thumbnail
由於近期的狀態跟以前有點不一樣,保險起見決定先去見見精神科醫生,詢問些這段時間我感到困惑的事情。 就大概記錄一下複診的過程及跟醫生間的問答,以免之後忘記。
許久沒寫文了,想不出甚麼開場白,趁著最近人生的波動期,加減寫寫關於我的精神科工作和身心靈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走在科學跟靈性的兩邊,摩擦的途中還是有很多矛盾的。 先說,我覺得我的工作,是在陽光稀微的地方,盡量找陽光,所以曾經有陣子我常說,就當作是心理的感冒,感冒了就要吃藥,然後好好養著。如果把這種不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去找心理師諮商的經驗,探討了自尊感、童年期經歷以及心理師諮商的影響。透過心理諮商,我重新開始肯定自己,踏出舒適圈,並在職場和生活上做出了許多重要決定。這段經歷的合作也讓我體會到了心理諮商的重要性,並認為只有在願意談論自己的情況下諮商才會有效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覺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以搞定自己,達到關係中的平衡。裏面分享了三個心法,包括將注意力放回內在、改變口頭禪以及保持好奇的方式,來幫助讀者搞定自己。透過自我覺察,讓情緒不輕易受外境影響,尋迴心靈的安定,並停止關係中的內耗與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