捫心自問,讓自己醒過來

愛必-avatar-img
發佈於愛學家-情緒教我的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捫心自問,讓自己醒過來:透過提問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才能開始獨立思考,認識自己,然後形成主見與獨特性,逐漸培養自信。

今天跟來找我做儀式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他有個習慣是常常不知道哪樣做比較好,總是需要尋求別人的意見,導致他時常依附別人,以及很難表達自己。我跟他分享我的經驗 — 我覺得我一直到十九歲才醒過來。

我跟他說,我在十九歲之前就像是個讀書機器。爸媽對我的要求就是「你是學生就好好讀書」,剛好我也很會讀書,並不排斥,就一路這樣上到大學。整體的成長經驗就像是活在了一層膜的包覆下,完全記不得那時的我心裡深刻的想法,彷彿 NPC一樣,每天上課、下課、回家、吃飯、睡覺,平平順順無災無難平安度過,也因此其他的部分充滿空白。

直到大學讀了一堂新聞史,知道從前歷史課本追捧的連橫其實沒有多偉大有才,只是黨國政治的餘毒罷了,才開始覺得頭暈目眩,蛤?原來我一直服膺的教育可能是假的、不是真實的?那還有什麼是可信的?於是我像是才浮出水面的魚一樣,知道了世界的遼闊。

獨立思考的重要,在於有意識地篩選他人(包括社會、教育、家庭)的訊息,在此之前要先有自己的想法、喜好,從而建立自己的立場與價值觀,才能真正推己及人,真正認識與關懷別人。

在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之前,要先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我是誰?」、「我知道我是個獨立的個體嗎?」、「我知道我可以選擇嗎?」、「我如何看待自己?」、「我有慶幸與欣賞自己的存在嗎?」

再來才是問自己「這件事我有什麼感覺?」、「我更喜歡怎麼做?」、「我能如何服務自己?」、「我有其他選擇嗎?」透過一連串的提問,讓自己醒過來,讓自己的意識重新對焦在自己身上、心上、靈魂上。

如此一來,你的存在也會逐漸鮮明立體,你才能看到你獨特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進而培養自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必的沙龍
23會員
155內容數
你與萬物的關係是你與自己關係的延伸。如何在群體生活中維持和諧,同時又不過度討好依附,不被自己和他人情緒勒索、道德綁架,得以站穩立場、守護自己的界線,人我關係的課題如何拿捏和平衡,哪些是我的責任哪些又是他人該自己承擔的,是我一直探索和修行的題目,願與你分享我的覺察和洞見。
愛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3
每一負面信念都像是你硬貼了一個不適合的標籤給自己,也像是穿了一套不合身、不能服務你的人生目的的服裝,例如你明明這一生要體驗的是當一個探險家,但你卻穿了一套婚紗,婚紗雖然端莊美麗,卻沒辦法支持你輕盈地到處探險,並提供你必要的保護。 這次上線服務所用的牌陣就是專門針對覺察並調整信念「標籤」所設
Thumbnail
2024/06/23
每一負面信念都像是你硬貼了一個不適合的標籤給自己,也像是穿了一套不合身、不能服務你的人生目的的服裝,例如你明明這一生要體驗的是當一個探險家,但你卻穿了一套婚紗,婚紗雖然端莊美麗,卻沒辦法支持你輕盈地到處探險,並提供你必要的保護。 這次上線服務所用的牌陣就是專門針對覺察並調整信念「標籤」所設
Thumbnail
2024/06/10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2024/06/10
某次吃完早午餐準備要在房間開工時,樓下傳來了超大分貝的老歌音樂,時不時伴隨著音量蓋過音樂的歌聲,在我聽來甚是擾人。這個不如預期的失控發展,讓我煩躁不已。我傳訊息向房東反(抱)應(怨),即便房東很快回傳訊息說會盡快協助處理(聯絡鄰居的房東),外頭的聲響還是不斷傳入耳中,使我坐立不安,後來越想越氣憤
Thumbnail
2024/05/26
「如果當你按照『特定方式』思考和行動就必然會致富,你願意全力以赴試試看這個『特定方式』嗎?」(文末抽書) 當我看到這本《致富的科學》初稿時,我正在追《東大特訓班2》。飾演男主角的阿部寬,是一名曾是暴走族的律師,他因緣際會到高中擔任教師,用集訓方式「搶救」一群放牛班卻想考上東大的學生。阿部寬
Thumbnail
2024/05/26
「如果當你按照『特定方式』思考和行動就必然會致富,你願意全力以赴試試看這個『特定方式』嗎?」(文末抽書) 當我看到這本《致富的科學》初稿時,我正在追《東大特訓班2》。飾演男主角的阿部寬,是一名曾是暴走族的律師,他因緣際會到高中擔任教師,用集訓方式「搶救」一群放牛班卻想考上東大的學生。阿部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大多數人有疑問時,都可以過各種瀏覽器在瞬間獲得『解答』。並將這個『解答』視作『唯一』,也因此有心人士便透過這種盲點帶動風向,甚至以假亂真。 記得在年輕幾歲的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不喜歡閱讀、不喜歡探究,覺得擺在面前即是事實的想法度過了童年時期,而不
Thumbnail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大多數人有疑問時,都可以過各種瀏覽器在瞬間獲得『解答』。並將這個『解答』視作『唯一』,也因此有心人士便透過這種盲點帶動風向,甚至以假亂真。 記得在年輕幾歲的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不喜歡閱讀、不喜歡探究,覺得擺在面前即是事實的想法度過了童年時期,而不
Thumbnail
發現自我,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從過去穿梭至未來,而我一直從現在開始,慢慢地從混亂的過去中找到一絲絲的光芒,走到了當下,未來只在前面不遠的地方,其實我們都看的到,只是你不曾注意過。 以往每當遇到做決定的時刻,猶豫不決; 似乎有什麼在阻礙著。我以為我有選擇障礙,以為我就是很難下決定,用工程思維的頭腦解
Thumbnail
發現自我,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從過去穿梭至未來,而我一直從現在開始,慢慢地從混亂的過去中找到一絲絲的光芒,走到了當下,未來只在前面不遠的地方,其實我們都看的到,只是你不曾注意過。 以往每當遇到做決定的時刻,猶豫不決; 似乎有什麼在阻礙著。我以為我有選擇障礙,以為我就是很難下決定,用工程思維的頭腦解
Thumbnail
從過去的教育體制,我們似乎已經習慣「被動式」接收資訊這件事情。針對導師教學的一個新知,我們會點點頭並且抄寫筆記吸收,不過較少會去反駁或挑戰老師的論點。可是,這真的是對的嗎?當你對一件事有不同想法時,或許說出來討論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有雙向的成長、或許可以革新或優化一件舊有的價值觀或是事物!
Thumbnail
從過去的教育體制,我們似乎已經習慣「被動式」接收資訊這件事情。針對導師教學的一個新知,我們會點點頭並且抄寫筆記吸收,不過較少會去反駁或挑戰老師的論點。可是,這真的是對的嗎?當你對一件事有不同想法時,或許說出來討論會使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有雙向的成長、或許可以革新或優化一件舊有的價值觀或是事物!
Thumbnail
捫心自問,讓自己醒過來:透過提問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才能開始獨立思考,認識自己,然後形成主見與獨特性,逐漸培養自信。 今天跟來找我做儀式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他有個習慣是常常不知道哪樣做比較好,總是需要尋求別人的意見,導致他時常依附別人,以及很難表達自己。我跟他分享我的經驗 — 我覺得我一直到十九歲才醒過
Thumbnail
捫心自問,讓自己醒過來:透過提問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才能開始獨立思考,認識自己,然後形成主見與獨特性,逐漸培養自信。 今天跟來找我做儀式的朋友聊天,他提到他有個習慣是常常不知道哪樣做比較好,總是需要尋求別人的意見,導致他時常依附別人,以及很難表達自己。我跟他分享我的經驗 — 我覺得我一直到十九歲才醒過
Thumbnail
我小時候就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面對什麼情境會有什麼反應,或是能夠清楚掌握自己常見的情緒有哪些,甚至一一細數自己到底看重什麼、在乎什麼、又或者不屑什麼等等。大抵來講,我的成長過程很少對自己感到迷茫,正因為對自己太了解了,所以沒想過要推翻自己什麼的,也預設好將來
Thumbnail
我小時候就對「自己」有很深刻的認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面對什麼情境會有什麼反應,或是能夠清楚掌握自己常見的情緒有哪些,甚至一一細數自己到底看重什麼、在乎什麼、又或者不屑什麼等等。大抵來講,我的成長過程很少對自己感到迷茫,正因為對自己太了解了,所以沒想過要推翻自己什麼的,也預設好將來
Thumbnail
如果說「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樣子)」是許多長大成人/長成大人的人心裡害怕的事。也許我們可以回頭去看:是什麼讓我們相信了「學歷」、「成就」、「成為什麼」、「第一」……這些事是重要的?也許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在這個當下(2020年)那麼多「人氣」、「名氣」真的有幫助我們「找到自己」還是只能「追逐別人」?
Thumbnail
如果說「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樣子)」是許多長大成人/長成大人的人心裡害怕的事。也許我們可以回頭去看:是什麼讓我們相信了「學歷」、「成就」、「成為什麼」、「第一」……這些事是重要的?也許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在這個當下(2020年)那麼多「人氣」、「名氣」真的有幫助我們「找到自己」還是只能「追逐別人」?
Thumbnail
默默的年紀都已經來到問卷勾選格中 必須再往上一欄的歲數了 但我明明不是才剛過30歲而已嗎?! 回頭看著自己5歲的女兒 才驚覺自己也已經到了這成熟的年紀了啊?! 這幾年常在認真的想 我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以前的我 真的是原始的我嗎?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 你有那一段是想要重新再來的嗎?”   
Thumbnail
默默的年紀都已經來到問卷勾選格中 必須再往上一欄的歲數了 但我明明不是才剛過30歲而已嗎?! 回頭看著自己5歲的女兒 才驚覺自己也已經到了這成熟的年紀了啊?! 這幾年常在認真的想 我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 以前的我 真的是原始的我嗎?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 你有那一段是想要重新再來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