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難!舒活主義、躺平人生」為什麼現代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努力?心理師分析:「不想努力真的不是你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生好難,反正努力也沒用,到底為什麼人要努力呢?

人生好難,反正努力也沒用,到底為什麼人要努力呢?

近幾年接到的演講出現一系列「人生好難」「躺平族」「舒活」的有趣主題,主辦方都在期待我分享怎麼讓自己壓力小一點、解決心理煩惱的方法,但幾次下來我越來越感受到,其實每個人都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困擾永遠解決不完!或許現代人真正想要的是人生「活起來」的感覺。

 

25號老鼠宇宙實驗,這個實驗由科學家卡爾宏博士(John Bumpass Calhoun)於1968年提出,簡單來說是一群老鼠在環境氣候完美、衣食無慮、沒有天敵、沒有任何煩惱的情況下,一開始整個老鼠社會繁榮和平,直到老鼠數量到了一個級數後人口停止,成年公老鼠越來越喜歡競爭、成年母老鼠開始反擊、小老鼠則是失去活力,不知道自己要成為哪種老鼠,漸漸對鼠生失去期待,不想繁殖只想躺平不努力,天天理毛成為美麗老鼠,最後導致整個老鼠社會的滅亡。

 

連老鼠都不想努力了!!!失去社交、繁衍、生活的動力

連老鼠都不想努力了!!!失去社交、繁衍、生活的動力

在這個老鼠實驗中,彷彿也看到整體人類社會的未來演進,尤其老鼠身上有90%基因與人類是非常相似的,能看到三個關鍵現象:

●生存資源足夠後,勞動與繁殖的成長停止,心靈需求大量出現
●成年公母鼠太長壽,掌握資源與社會話語權,並開始相互攻擊
●小老鼠失去鼠生目標,對異性與繁殖漸漸沒有興趣

 

有沒有像極現代社會縮影(個人覺得87%像!!),隨著人類壽命提升,許多壯老年者擁有關鍵資源,掌握權力開始鬥爭,在生存無慮的環境下,仍持續透過競爭來維持活力,是一種心靈缺乏安全感的行為。比如許多富有者、退休者都會談到,對未來人生的恐懼與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和丈夫妻子、孩子、朋友的連結越來越少,便需要更多資源或權力來填補心靈安全感的匱乏。

小老鼠則是成為「美麗老鼠」,不想活動社交、不想繁殖,天天舔毛打理自己,就像是現代青少年面臨的文化衝擊,網紅帥哥美女、抖音IG、小紅書等,大量視覺衝擊來刺激我們心靈匱乏的人生,好像弄得美美的,一切就有活力的感覺。

面對這種年長不退休,年輕擺爛的社會現況,許多年長者會嫌棄年輕人沒有如自己年輕時努力、有抗壓力,一代比一代差,而年輕者會用躺平來做無聲的抗議。

我個人其實很不喜歡年長者指責年輕孩子不努力不上進,在不同世代裡,太多選擇太多路可以走,我們既要孩子走得安穩,又要求孩子在混亂的社會中走出自己的路。安穩人生與冒險挑戰,本質上有一定程度的互斥,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生智慧與生存資源,很少人可以好好完成兩者,這本身就是一件需要資源、才能、運氣、努力的困難事情。所以我很想跟現代的孩子們分享「想要躺平真的不是你們的錯」,這是人類文明演化的必然,大人們其實也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很努力想面對心靈匱乏的焦慮,才把希望都投射到後代身上。

 

人類集體越來越沒有心靈安全感,會拼命想安撫內心的焦慮

人類集體越來越沒有心靈安全感,會拼命想安撫內心的焦慮

人類陷入集體沒有「安全感」,心靈活不起來的焦慮

不論年長者、年輕者都面臨心靈「安全感」的考驗,現實生活中可以努力的事情很多(例如收入穩定),但心靈要怎麼做很少人能清楚說出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比如我在跟許多年長者的心理治療中,我們會去討論:「我是誰?我為誰而活?」這個看似簡單不重要的問題,但大部分的年長者回想一下自己大半輩子,都是「為了父母與家人而活」,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算在社會上呼風喚雨,在諮商室內才有機會看見自己脆弱無助的一面。

而我與年輕一代工作時,則表示:「很多事情生來很多事就已經被決定大半,我能改變的只有那一些,再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目標,好像每個人都過得很好,要擔心的事情太多了,我最後只在意別人會怎麼看我…」

年輕者所受的苦往往超乎我們想像的多,是一股很大的心靈匱乏,對自己缺乏自信,對未來人生充滿迷惘。

靈性的成長,能提升我們對焦慮的忍受度,自己給自己心靈安全感

靈性的成長,能提升我們對焦慮的忍受度,自己給自己心靈安全感

靈性的自我成長,能自己給自己安全感

心靈安全感其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當人的心能感到安全時,才有足夠的能量去為自己的人生努力,才知道該往哪邊走,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事,而是不知道自己發生什麼事,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多年,除了舒緩身心焦慮、練習長出新的因應模式外,與其不斷討論如何解決生活帶來的挑戰,或許現代人真正期待的,是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感到「安全」、「平靜」,讓自己活起來的力量。(也比較省諮商費啦!!!XD)

 

avatar-img
79會員
35內容數
心裡話很珍貴,慢慢地說、緩緩地說,好好的說,傳達給我們身邊重要的人,更是說給自己。共同探索人們心裡的酸甜苦辣,一起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蔡博堯諮商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輔助方案開跑囉!針對15-30歲的年輕族群補助3次1600共4800元的心理諮商費用,提供國人一個初步整理心理困擾或是自我探索的好管道,而隨著這波諮商熱潮,我身邊的朋友開始出現海量的問題,心理諮商是什麼?有用嗎?談幾次會好?憂鬱症才要去嗎?我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也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
平常明明脾氣很好,遇到某些人就很容易不爽?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心理師從「潛意識」觀點一起來瞭解看看 為什麼我會這麼不開心?
您也曾經有過「心理創傷」嗎 最常見的是源自成長過程中的「情緒勒索」 造成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恐懼與陰影 心理創傷「被治好」其實不存在 但它卻以無數的形式 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義
是誰找的麻煩? 新鮮人常覺得主管在找自己麻煩,受困於找不到方式因應 在自我與他人的價值感間被拉扯而不舒服 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該怎麼辦才能從工作迷惘中脫困呢
政府免費心理諮商輔助方案開跑囉!針對15-30歲的年輕族群補助3次1600共4800元的心理諮商費用,提供國人一個初步整理心理困擾或是自我探索的好管道,而隨著這波諮商熱潮,我身邊的朋友開始出現海量的問題,心理諮商是什麼?有用嗎?談幾次會好?憂鬱症才要去嗎?我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也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天啊!又是討厭的星期一!   每個星期日晚上,是不是都特別憂鬱?回想起星期五晚上要放假時的快樂心情,一轉眼就又要上班了!奇怪?不是才剛放假嗎?怎麼好像沒做什麼事情兩天就過去了,一點都沒有充電休息到的感覺,如果再一次選擇,我一定會做其他事讓週末更有意義!(於是開始無止境的星期一迴圈)
平常明明脾氣很好,遇到某些人就很容易不爽?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心理師從「潛意識」觀點一起來瞭解看看 為什麼我會這麼不開心?
您也曾經有過「心理創傷」嗎 最常見的是源自成長過程中的「情緒勒索」 造成我們內心對父母的恐懼與陰影 心理創傷「被治好」其實不存在 但它卻以無數的形式 成為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義
是誰找的麻煩? 新鮮人常覺得主管在找自己麻煩,受困於找不到方式因應 在自我與他人的價值感間被拉扯而不舒服 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該怎麼辦才能從工作迷惘中脫困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我們努力,是為了不用再努力; 工作是為了不用再工作。 但現實是,這是個老鼠圈,下一步、每一步都長一樣;這一圈、下一圈、下十圈也都長一樣。根本不會從「努力」的這一步,接到「不用努力」的下一步...
Thumbnail
全天下98%無法做到天天快樂 大部分人容易天天煩惱 教大家無時無刻都快樂的方法 ★問:為什麼我們很難快樂 我們總是感覺到不快樂,不是因為我們生活遇到困難或不開心的事情,而是我們的大腦被設計為很難感受到快樂。 例如:大自然的動物 自然界的動物平常表現的情感是什麼? ->警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出廠就被設定好的人生 一直以為人生就是考上好學校、接著出來找一份好工作,然後再好好的工作到退休,那就是這一生該做的事情。 過程中,運用上述工作賺來的錢,出去旅遊、買房、犒賞自己.......。 筋疲力盡的每一天,讓你沒有心思想到自己在日復一日、重複的輪迴裡。 老鼠籠迴圈 我們必須不斷地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並不適合我們 你有在自己的家裡發現過一隻隻的螞蟻忙碌地在東奔西跑的嗎? 從你的視角來看,你很清楚的就可以知道哪裡有食物,但是從那些螞蟻的視角來看,由於牠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牠們沒辦法一下子就知道食物在哪裡,於是可以發現到有一些螞蟻會到處亂跑,甚至會往
Thumbnail
《倉鼠累了嗎?》作者阿克瑟.貝格與托爾斯登.泰伏斯都曾有過勞的經驗,他們藉由自身的經驗,與輔導他人的過程,想告訴倉鼠們要如何避免過勞。 如果你的人生找不到目標,也不知道有什麼動力,可以讓你繼續做下去,這樣辛苦的工作,就像一隻倉鼠,整天跑滾輪在瞎忙,每天過著被工作追殺的日子,很有可能你過勞了也不自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前言 與友輩聊及下一代,幾乎是人人搖頭,因為他們的思想、行為、價值觀好像都跟我們有著極大的差異,不婚不生,三不五時就換個工作,買豪車,三C一定要最新最貴的,養寵物,上健身房……,我忽的想到學生時代看過一篇"擁擠環境對老鼠的影響"相關的論文,但不確定實際名稱,因此在網路上打上"老鼠,擁擠”出來的有叫
Thumbnail
我們努力,是為了不用再努力; 工作是為了不用再工作。 但現實是,這是個老鼠圈,下一步、每一步都長一樣;這一圈、下一圈、下十圈也都長一樣。根本不會從「努力」的這一步,接到「不用努力」的下一步...
Thumbnail
全天下98%無法做到天天快樂 大部分人容易天天煩惱 教大家無時無刻都快樂的方法 ★問:為什麼我們很難快樂 我們總是感覺到不快樂,不是因為我們生活遇到困難或不開心的事情,而是我們的大腦被設計為很難感受到快樂。 例如:大自然的動物 自然界的動物平常表現的情感是什麼? ->警惕、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出廠就被設定好的人生 一直以為人生就是考上好學校、接著出來找一份好工作,然後再好好的工作到退休,那就是這一生該做的事情。 過程中,運用上述工作賺來的錢,出去旅遊、買房、犒賞自己.......。 筋疲力盡的每一天,讓你沒有心思想到自己在日復一日、重複的輪迴裡。 老鼠籠迴圈 我們必須不斷地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真正想要的其實並不適合我們 你有在自己的家裡發現過一隻隻的螞蟻忙碌地在東奔西跑的嗎? 從你的視角來看,你很清楚的就可以知道哪裡有食物,但是從那些螞蟻的視角來看,由於牠們的體型實在是太小了,所以牠們沒辦法一下子就知道食物在哪裡,於是可以發現到有一些螞蟻會到處亂跑,甚至會往
Thumbnail
《倉鼠累了嗎?》作者阿克瑟.貝格與托爾斯登.泰伏斯都曾有過勞的經驗,他們藉由自身的經驗,與輔導他人的過程,想告訴倉鼠們要如何避免過勞。 如果你的人生找不到目標,也不知道有什麼動力,可以讓你繼續做下去,這樣辛苦的工作,就像一隻倉鼠,整天跑滾輪在瞎忙,每天過著被工作追殺的日子,很有可能你過勞了也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