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孩子的數位化早熟

2023/09/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y 王薇瑄 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恰逢七月,我任職的單位舉辦孩子的夏令營,加強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口語傳播能力。短短三天,我訝異現在的孩子獲得的資訊量,遠遠超出我同齡的時候。

課程中,有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分享他對「人的價值」的想法。當老師還在讚嘆十歲年紀竟想談如此有意義的題目時,孩子卻開心說明人體每個器官的售價。

他說在網路上看到一張梗圖,是兩個朋友在聊天,其中一人表示自己一無是處,一點價值都沒有,朋友拍拍他的肩膀說:「你可有價值了!」於是攤開了一張人體器官販售的價格表。

孩子精準說出了各項價格,皮膚每一平方英吋值10美金、腎臟值20萬美金等。這是多好的機會教育,我也就生物學的知識順勢介紹了各式器官的功能,同時說明「價格」不同於「價值」,人的價值不能參照黑市器官的定價,人還有精神價值等。

這是滿複雜的問題,有很多思考層面,就像許多問題可能不只一種解決方法,不只一種生成原因。 

一名國中小朋友接著問道:「為什麼有的器官貴,有的便宜?」旁邊比他年紀還小的孩子不假思索的回答:「汰換率跟供需程度不一樣啊,你看台灣洗腎人口這麼多,腎臟當然比較貴!」

數位化生長的下一代,已不需老掉牙的「地球村」、「世界一家親」的口號,每個孩子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一個按鍵就與世界接軌,他們的世界在雲端。雖然許多手機有「家長模式」,可以控制孩童看的內容,但梗圖類的圖片或貼文,依然難以管控。

相較於我小時候,按鍵型手機只能接打電話,網路也還是撥接模式,那時就覺得資訊無遠弗屆了;更何況這世代的孩子,海量資訊唾手可得,早熟程度令人難以想像。 

傳統的教育已無法駕馭現在的孩子了,而數位時代的教育,建議家長以討論、機會教育代替限制與責罵。資訊取得便利多元,即使嚴令禁止,靈活的孩子總會找到空檔接觸不適合他們年齡的內容,責備最後換來的只是孩子的沉默。

孩子害怕被罵,因而拒絕分享在數位世界接收的資訊,與其讓他們「隱瞞成疾」,習慣背對家長,倒不如去參與他們每一次的分享。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轉傳每日在手機上看到的「有趣內容」,模式一旦建立,除了能了解孩子網上接收的資訊外,未來孩子在社群媒體或數位軟體上碰到什麼突發狀況,父母也可能提早處理。

不過也多虧資訊取得便利,新聞中常看見「5歲天才兒童開發APP」、「台灣13歲天才兒童靠自學錄取美國紐約大學」等消息。

過去我們在學校的社會與公民課學習現實社會的基礎生活,數位浪潮席捲下的這世代的孩童,卻必須面對虛擬世界的強大衝擊。數位素養教育觀念剛剛萌芽,孩子如何善用「數位世界」趨吉避害,是專屬於家長的功課。

23會員
81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