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一篇我考慮了一整個下午,我希望讀者們不要以為我是在發牢騷,或是在開玩笑,我先講結論:醫療不該是服務業,還有,我認同不濫用藥物的醫療文化。如果看到這邊,如果有想揍我的衝動,我覺得您還是轉台吧。如果還可以接受,那請看一下我切身經歷的兩個例子
當時決定做這個手術的時候,是舊疾復發然後醫生決定做一個讓它再無復發可能的手術。所以我是在非常清醒的狀態走進去專科醫院的,不是躺著被推進專科醫院大門的那種緊急刀,這個前提一定要先提一下,以防止讀者誤會。
報到之後,我就被引進等待區了。然後,護理師就指著我的床說,這是您的病床,衣服,床單,被套,枕套都已經擺在床上請您自己鋪好。在那一個當下,我有點傻住,我雖然還能走動,但我其實還病著啊!看著護理人員匆匆忙忙地走來走去,我明白他們的工作量很大沒辦法照顧我這種還有自理能力的病人。深吸一口氣,拖著不太舒服的身體把床給整理好。一切就緒之後,我就被領著走進手術室了。
手術之後,我在病床上醒過來,護理師告訴我,如果妳休息好,可以下床走動無虞,那就可以出院!如果有什麼出血問題,請您務必回診!我問了一下護理師,醫生有沒有開止痛藥給我?護理師說我可以自己去買止痛藥,不用處方籤的那種等級的。嗯,好喔!我一臉虛弱緩慢走出恢復室,然後就在當時男友的攙扶之下搭計程車回家了,沒有什麼過夜觀察之類有的沒有的事情。
雖然說我覺得對於一個剛開完刀的人來講,這是不太舒服的事情。可是畢竟病床有限,我明明就可以走動還站著床位的話,其他要開刀的人就沒有辦法開了。所以開完刀的人,如果生命無虞,回家休息就好。後來我也才知道,原來就算在大醫院,有些剛生產完的女性只在醫院待個六七個小時就回家休息的,那我這種相較之下的小手術,開完刀就出院也是蠻正常的事情拉。
我的經歷並不代表多數的醫院都是這樣處理病患,可是我從這一件事情感受到,醫療不是服務業,護理師沒有那個必要幫尚有自理能力的人處理鋪床這些事情。把精力跟資源留給緊急的病患就好。
在台灣,我感受到的醫療已經趨向一種服務業的態勢。診所要弄得美輪美奐像網美拍攝景點,醫生要和藹可親對病患噓寒問暖,護理師要有求必應,有些病人會有種“我都已經這麼不舒服了,對我好是應該的吧!”的感覺。老實說,誰不喜歡被服務,被呵護呢?可是醫療場所應該是提供專業的地方。醫師提供專業的診斷就好,視病如親,一定要哄得病人舒舒服服的,我覺得這就有點太過強求了。
在德國除了做了幾次手術以外,小病小痛之類的事情我根本很少碰上。所以我真正必須要去看家庭醫生,反而是從中標COVID這件事情說起,而且我還是在這個病毒已經流感化的時期中標的,也就是說在2021年開始。
這個故事的前提是,在德國的公司機構上班,只要醫生開證明(Krankschreibung)就可以請假,不會有一年只有幾天病假的限制。所以,一開始有感冒症狀時,我只是為了要跟醫生拿個證明說我感冒了才萬般不願意的決定去看醫生,不然看醫生一次就要等上至少兩小時,真的很浪費時間。預約之前,我先做個檢測,結果COVID-19的檢測盤浮上兩條線,我才驚覺自己中標了!!打給醫生說明情況之後,醫生讓我過去戳個鼻子跟喉嚨。
戳鼻子的時候,醫生說“回家多喝熱水或熱茶,喝個熱檸檬水也不錯”。我點點頭,但又覺得哪裡怪怪的,我心裡疑惑著,小感冒的話我就不要求開藥了,可是COVID-19耶!醫生你不開給我一些症狀抑制的藥品嗎?但醫生沒開藥單,只叫我回家等檢測結果,順便開了一個星期的病假證明。
回到家跟先生說要等檢測結果,但是醫生沒有開藥給我,先生就說人體有自癒能力,不要依賴藥物。哎呀呀,德國人就是這樣一個堅韌的族群啊!其實我想想也是這個道理,COVID-19都已經流感化了,所以就讓身體跟病毒去奮戰吧,反正我打過三劑疫苗的人是沒啥好怕的。
後來有朋友蠻驚訝的知道說在德國中標了也沒有藥可以吃,我也只能回那同一句話“人體有自癒能力”。而一個反向的文化衝擊,就是我的一位德國朋友在北歐工作,他得了流感去看醫生,然後醫生就開了一罐要給他。他還拍了照給我看。當下,我差點沒有回他,那算啥,在台灣我們都是拿一大包七天份的各色藥丸綜合包呢!
其實這個我也只能從我身邊的人觀察起。像我先生就是毫不猶豫的拿假單請假,七天就窩在家裡喝熱茶,睡覺,包衛生紙水餃。也有些自然療法,比如說用一盆熱水加個精油,用蒸氣蒸鼻子之類的事情。藥房也有賣一些不需要處方簽的藥品(這點跟台灣滿像的),或是強調自然植物萃取之類的藥品可以買來抑制喉嚨痛或鼻塞之類。
上面有提到看醫生拿假單這件事情,今年開始已經改變流程了呦!現在已經不需要拿到請假證明提交給公司人事部門才可以請假。一切已經電子化,醫生的診斷證明會提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傳給你的工作地點這些證明。所以看完醫生之後,不用再傻傻的等著醫生給診斷證明了!不過,我還是習慣要一個診斷證明來以防萬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