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低潮,可以這樣(1)感到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2023/09/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受到格友留言啟發,想來說說在人生谷底、低潮可以怎樣看待那些孤獨的感覺,在缺少人幫助自己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助,穩定自己的心緒。

其實有很多可以說,這篇我就先簡單分享一點: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有好長一段歲月我一直有"身邊人不了解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在職場時並沒有特別明顯,我還記得有天上班日下午在公司時,我突然感覺難以呼吸,身體有種自己在震動感覺,覺得很害怕但不知道是害怕什麼,過了幾小時後漸漸好了。

這樣的狀況在我開始自營Youtube後頻發,原來那是恐慌症。
情況嚴重時可以持續一整天、整整一周都這樣,我還曾想過會不會在洗澡時暈過去(裸體被送醫真的很慘,但依我對家人了解,他們可能先在門外臭罵我為什麼洗這麼久,錯過急救時間然後我死在浴室🤣開玩笑的)。

後來我發現,「思緒是跟著身體一起走的」,我太常待在同一個地點了!
如果身體一直待在原地,想法也會在原地越鑽越深,
特別是在低潮時我們容易誰都不想見,唯一陪伴自己的就是電腦、手機,而網路上又充滿惡意和仇恨,所以適時抽離網路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轉換地點,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它可以是個實體的安靜場所,像是咖啡廳或讀書中心,在安靜的地點才能「沉澱」,「沉澱」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緒」,長期不整理的思緒就像雜亂的房間一樣長灰塵。

"安靜的地方"也可以是個「讓你忘我的」事物、喜好,動植物也可以,但不建議是人,因為和人相處難以沉澱,別認為找到個開心的人就能得到苦悶的解藥。
即使是有身體纏綿的對象,對方都還是會對這段關係索求些什麼,他一定會攪亂你沉澱的心。
在「讓你忘我的事物喜好」中人會容易進入心流、忽略雜音,如果是個能讓你得到掌聲、金錢的喜好,那就更好了,長期處於心流,人會自然變得自信、開朗。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身體轉換地點,思緒也是,身體和思緒都會有慣性,習慣了待在房間裡不出門就會變得不愛出門,然後不愛社交、變得不會說話;養成了"常花時間在思考不開心的事"習慣,就容易有自怨自艾的思維,以此成為一個迴圈。

這裡要說一下,"自怨、自艾、自憐"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我們在「找答案」,人際有了摩擦,是不是自己不好,還是別人有問題,為了找答案我們會"怪自己怪別人",這非常正常!

如果聽到有人對你說:「你怎麼在抱怨、怪東怪西?」
不用覺得罪惡感或羞愧,這就是個講出來的過程阿!當然表達的技巧也很重要

在一些方面來說,我認為亞洲那種"不想麻煩別人"的觀念很不健康且病態
我曾在交友軟體上認識個女孩,她常把"不麻煩別人"掛在嘴邊,她認為那樣才是獨立,但長期相處發現她有不少「自己想出的事情」,她覺得說出自己的脆弱和煩惱是"不獨立"的表現,但她的前男友就因為她表現冷漠而時常爭吵。
這個女孩認為日本"不麻煩人"的風氣是理想觀念,但日本日益嚴重的社會冷漠、高度壓抑、低包容性,已經造成非常多的社會問題,也有不少日本人移居其他國家。

自己想的很可能都是瞎猜的,事實可能南轅北轍,所以思緒、觀念也不能閉門造車,會造出一台四不像的車,別把"不想麻煩人"和尋求幫助連結在一起了,有疑問找對的人問答案是最好的方法,找對的人問!

raw-image

有「察覺意識」非常重要!

為什麼會自己胡思亂想、鑽牛角尖?
一是沒「察覺」到自己正在做這樣的事,二是沒察覺到鑽牛角尖大多找不到答案。

答案要從「多方比對」、「數據」才能知道,自己的臆測總會偏離現實
"我是不是不討喜"、"我是不是不被看好"、"我是不是沒天分"?

不是的,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都還不足以討論天分,
游泳比賽練習了數千場,比賽數百場,好不容易躋身奧運殿堂,才發現飛魚在泳池世界第一的飛速望塵莫及,飛魚也練習了幾千幾萬次,還有天生比人更長的臂展,到這樣的練習量、競爭等級、失敗的次數,才足以把"天分"列入條件中。

大多時候我們在低潮時產生的自我質疑都多想了,
所以「察覺」這類的思緒並中斷它、轉換它,非常重要!

143會員
130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