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低潮,可以這樣(1)感到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受到格友留言啟發,想來說說在人生谷底、低潮可以怎樣看待那些孤獨的感覺,在缺少人幫助自己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助,穩定自己的心緒。

其實有很多可以說,這篇我就先簡單分享一點: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有好長一段歲月我一直有"身邊人不了解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在職場時並沒有特別明顯,我還記得有天上班日下午在公司時,我突然感覺難以呼吸,身體有種自己在震動感覺,覺得很害怕但不知道是害怕什麼,過了幾小時後漸漸好了。

這樣的狀況在我開始自營Youtube後頻發,原來那是恐慌症。
情況嚴重時可以持續一整天、整整一周都這樣,我還曾想過會不會在洗澡時暈過去(裸體被送醫真的很慘,但依我對家人了解,他們可能先在門外臭罵我為什麼洗這麼久,錯過急救時間然後我死在浴室🤣開玩笑的)。

後來我發現,「思緒是跟著身體一起走的」,我太常待在同一個地點了!
如果身體一直待在原地,想法也會在原地越鑽越深,
特別是在低潮時我們容易誰都不想見,唯一陪伴自己的就是電腦、手機,而網路上又充滿惡意和仇恨,所以適時抽離網路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轉換地點,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它可以是個實體的安靜場所,像是咖啡廳或讀書中心,在安靜的地點才能「沉澱」,「沉澱」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緒」,長期不整理的思緒就像雜亂的房間一樣長灰塵。

"安靜的地方"也可以是個「讓你忘我的」事物、喜好,動植物也可以,但不建議是人,因為和人相處難以沉澱,別認為找到個開心的人就能得到苦悶的解藥。
即使是有身體纏綿的對象,對方都還是會對這段關係索求些什麼,他一定會攪亂你沉澱的心。
在「讓你忘我的事物喜好」中人會容易進入心流、忽略雜音,如果是個能讓你得到掌聲、金錢的喜好,那就更好了,長期處於心流,人會自然變得自信、開朗。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身體轉換地點,思緒也是,身體和思緒都會有慣性,習慣了待在房間裡不出門就會變得不愛出門,然後不愛社交、變得不會說話;養成了"常花時間在思考不開心的事"習慣,就容易有自怨自艾的思維,以此成為一個迴圈。

這裡要說一下,"自怨、自艾、自憐"這些都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我們在「找答案」,人際有了摩擦,是不是自己不好,還是別人有問題,為了找答案我們會"怪自己怪別人",這非常正常!

如果聽到有人對你說:「你怎麼在抱怨、怪東怪西?」
不用覺得罪惡感或羞愧,這就是個講出來的過程阿!當然表達的技巧也很重要

在一些方面來說,我認為亞洲那種"不想麻煩別人"的觀念很不健康且病態
我曾在交友軟體上認識個女孩,她常把"不麻煩別人"掛在嘴邊,她認為那樣才是獨立,但長期相處發現她有不少「自己想出的事情」,她覺得說出自己的脆弱和煩惱是"不獨立"的表現,但她的前男友就因為她表現冷漠而時常爭吵。
這個女孩認為日本"不麻煩人"的風氣是理想觀念,但日本日益嚴重的社會冷漠、高度壓抑、低包容性,已經造成非常多的社會問題,也有不少日本人移居其他國家。

自己想的很可能都是瞎猜的,事實可能南轅北轍,所以思緒、觀念也不能閉門造車,會造出一台四不像的車,別把"不想麻煩人"和尋求幫助連結在一起了,有疑問找對的人問答案是最好的方法,找對的人問!

raw-image

有「察覺意識」非常重要!

為什麼會自己胡思亂想、鑽牛角尖?
一是沒「察覺」到自己正在做這樣的事,二是沒察覺到鑽牛角尖大多找不到答案。

答案要從「多方比對」、「數據」才能知道,自己的臆測總會偏離現實
"我是不是不討喜"、"我是不是不被看好"、"我是不是沒天分"?

不是的,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都還不足以討論天分,
游泳比賽練習了數千場,比賽數百場,好不容易躋身奧運殿堂,才發現飛魚在泳池世界第一的飛速望塵莫及,飛魚也練習了幾千幾萬次,還有天生比人更長的臂展,到這樣的練習量、競爭等級、失敗的次數,才足以把"天分"列入條件中。

大多時候我們在低潮時產生的自我質疑都多想了,
所以「察覺」這類的思緒並中斷它、轉換它,非常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是我啦,我好學啦
163會員
171內容數
大量的人性洞察。
2024/05/30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2024/05/30
遇到討厭的人事物時,想要改變、抹去或逃避的想法越強烈,就越痛苦,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感受力,和它共存。
Thumbnail
2024/05/06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Thumbnail
2024/05/06
學會「被拒絕」是人生前三重要的課題之一,能省下大量用來憤怒、難以專心甚至是報復的時間,將挫折視為無物,心理素質變得超強。
Thumbnail
2024/04/28
在地麻雀,沒有騙你。外出時聽見麻雀叫聲近在耳邊,回程時猛然一看,路旁地上竟然有兩個小東西。 我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幫他們。
Thumbnail
2024/04/28
在地麻雀,沒有騙你。外出時聽見麻雀叫聲近在耳邊,回程時猛然一看,路旁地上竟然有兩個小東西。 我猶豫著,到底要不要幫他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沒有那個... 當你停下手邊事情、回到自己時,卻感到難以呼吸、胸悶的心慌? 你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在追求什麼,或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世界上? 這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片刻, 似乎喚起你某個畫面片段,或某個不確定的心慌? 那可能是某個你不願想起、看見的一件事、某個人,或某個聲音、訊息,這反覆出現的過程
Thumbnail
有沒有那個... 當你停下手邊事情、回到自己時,卻感到難以呼吸、胸悶的心慌? 你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在追求什麼,或為了什麼而存在於這世界上? 這停下來與自己獨處的片刻, 似乎喚起你某個畫面片段,或某個不確定的心慌? 那可能是某個你不願想起、看見的一件事、某個人,或某個聲音、訊息,這反覆出現的過程
Thumbnail
最近跟幾個朋友分享,怎麼單獨與自己相處,我們都背負了許多責任 有家庭、婚姻、工作、孩子、生活、家人...等等,想要扮演好每個角色時 不自覺成為追求完美的人,也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其實在每件事情的發生,可以停下來,多些角度想一想背後內心的感受 為什麼? 為什麼我會焦慮? 為什麼
Thumbnail
最近跟幾個朋友分享,怎麼單獨與自己相處,我們都背負了許多責任 有家庭、婚姻、工作、孩子、生活、家人...等等,想要扮演好每個角色時 不自覺成為追求完美的人,也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感受。 其實在每件事情的發生,可以停下來,多些角度想一想背後內心的感受 為什麼? 為什麼我會焦慮? 為什麼
Thumbnail
最近受到格友留言啟發,想來說說在人生谷底、低潮可以怎樣看待那些孤獨的感覺,在缺少人幫助自己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助,穩定自己的心緒。 其實有很多可以說,這篇我就先簡單分享一點: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有好長一段歲月我一直有"身邊人不了解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在職場時並沒有特別明顯,我還記得有
Thumbnail
最近受到格友留言啟發,想來說說在人生谷底、低潮可以怎樣看待那些孤獨的感覺,在缺少人幫助自己的情況下還可以自助,穩定自己的心緒。 其實有很多可以說,這篇我就先簡單分享一點: 感覺到自己不開朗時,就轉換地點 有好長一段歲月我一直有"身邊人不了解我"的感覺,這種感覺在職場時並沒有特別明顯,我還記得有
Thumbnail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Thumbnail
你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嗎?怎樣是正常?怎樣是異常? 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但有些困難,卻彷彿沒有盡頭般、看不到光亮、找不到出口,你深陷其中、憂鬱的情緒無止盡蔓延,你想振作起來卻提不起一絲力氣,你放任自己沉溺其中卻又痛苦不堪,你懷疑好像怎麼做都無法好起來了……
Thumbnail
從「心」出發,透過心理學的視角來討論自己與他人,在面對種種難關的時刻,要該如何去應對呢?
Thumbnail
從「心」出發,透過心理學的視角來討論自己與他人,在面對種種難關的時刻,要該如何去應對呢?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面對低潮時的方式,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面對低潮時的方式,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會好起來的!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