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6月底,我,畢業了。想要尋找一項不受他人拘束的運動。於是,「健身」成為我的首選,一位菜鳥的健身之旅開始了。
俗話說:「三分靠運動、七分靠飲食。」這句話所要強調的是,控制飲食的重要性。何謂「控制」?我想,應該是依照自己的目標選擇食物,並執行飲食計畫。有的人想要增肌,有的人想要減脂,還有的人只想要單純減重就好,其實,只要多留意食物的營養標示,並控制住自己的飲食,對於健康的人來說,這些目標都是手到擒來。
起初,我習慣購買健康餐來達到均衡飲食、攝取蛋白質及控制熱量的目的。後來發現攝取的熱量不足,反而朝向減重、減脂的方向。因此,我開始思考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是否其他更好的選擇。
購買一陣子的健康餐後,我觀察到,除了主食之外,配菜的調味挺簡單的,撒鹽、炒蒜就能吃出蔬菜的鮮甜,不須過多的調味。於是,萌生了自煮食的想法,開始研究如何「買菜」這門再平常不過的生活技能。
依據食量大小選購適當的容器即可。
以筆者為例,近期習慣吃「勁請享用」的便當,找一天外帶回家,丈量容器的長、寬、高,再去網路上選購合適的容器大小。建議買稍大一點的容器,預留彈性的空間。13cm*19cm*4cm=988 cm3=0.988 L,就買1.1 L的容器。
記得要留意便當盒的材質是否可微波喔!
挑選完容器後,接著就來談到「如何分配飲食的份量?」
筆者的作法是,將外帶回來的便當,拿出電子秤逐一測量主食、副食、蔬菜的重量,再依照個人需求調整餐點的份量。以「勁請享用」的便當為例:飯200g、蔬菜175g、地瓜 45g、蛋(半顆) 22g、雞胸肉110g。
早餐方面,我們不煮飯,習慣吃一些簡單、快速的食物,如堅果麥片、堅果饅頭搭配低糖豆漿,目前吃過日清、京都這兩個牌子,都還不錯吃,需要蛋白質的朋友,推薦下面這包水果麥片。
而午&晚餐方面,一次煮兩餐的分量。譬如飯、蔬菜、蛋等,每次都以兩餐的份量下去準備。而地瓜、南瓜這種一次燉煮份量較大且難控制的食材,會另外準備保鮮盒儲存起來,在三天內食用完畢。
在調味料方面,包括:鹽、糖、醬油、醬油膏、味淋、烹大師鰹魚粉。當初,味淋、鰹魚粉是用於做日式佃煮南瓜所購買的。之後,味淋非常少用到,而鰹魚粉可以在炒菜時,依照個人喜好,可以加入少許提鮮(約1~2g的量)。
在辛香料方面,包括大蒜、胡椒鹽。平常會先依照使用習慣,會先剝好一星期份的蒜仁備用,但用量不多的話也可以選擇買現成的蒜仁。物盡其用,不浪費食材的同時,也能讓自己都吃到鮮新的食物。
在沾、拌、淋醬方面,則挑選成分較少的醬料,主要用於玉米筍、雞胸肉、秋葵等水煮食材以增添風味,例如:健康廚房的「柚香檸檬」、「凱薩沙拉」。如果大家有推薦,歡迎留言分享。
在肉品方面,雞胸肉是購買現成的調理包,挑選吃得習慣的品牌,以量制價。
地瓜品種有很多,如:台農66號(紅肉)、台農57號(黃肉)、紫心地瓜(紫肉),價格大致相同,挑選自己方便烹煮的外型即可。
雞蛋的大小與母雞的年紀相關,隨著年齡增長、產道變寬,產下的雞蛋會越來越大,太薄的蛋殼品質反而不佳。
蛋殼顏色是雞隻品種不同所導致,現代人稱的「土雞」並不一定代表飼養於寬廣的山林野地,而是除了「白羽雞」外的雞種統稱,營養價值差異不大。
目前台灣所飼養的產蛋雞,品種多是來自國外育種而成的商用品系,其中白殼蛋主要產自白色來航雞(White Leghorn),褐殼蛋多產自洛島紅雞(Rhode Island Red)。市場上物以稀為貴,是褐殼蛋普遍較貴的成因。
高麗菜大致上依價格分為台灣高山、台灣平地、外國進口等種類。台灣生產的價格容易受到天氣、季節影響,諸如:颱風、雨季、秋天等。在盛產期時,高麗菜有相當便宜,一顆大概50元在賣。
自煮食的優點是:清楚食物來源、自行挑選食材、增進廚藝、有成就感,對於經常在家開伙的人,能節約開支;而缺點是費時、費力、勞心,對於常吃外食的人來說,並不怎麼划算。
地瓜平常習慣使用傳統電鍋蒸煮,也可以削皮、切塊和米一塊煮成地瓜飯。除了紫心地瓜的內心口感偏乾、硬以外,栗子地瓜、紅肉地瓜、黃金地瓜的口感都偏軟、濕,但都還不錯吃,可以依照大家的喜好去做選擇。
目前還不太會煮很難的料理,蔬菜大部分都是蒜頭下去炒、或是水煮而已。紫米飯的比例大約紫米:白米(1:10),就可以煮成這樣黑了。不過,最近趁全聯特價買了大倉米鋪的上野關山米,想嘗試在好吃的米與便宜的米之間取得平衡。畢竟,吃得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