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礁溪戲院──大忠路上的懷舊記憶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提及老戲院,所有長一輩的礁溪居民,總會不約而同地指向位於大忠路上的「礁溪戲院」。斑駁的水泥建築牆上,以金屬立體字橫列在木板上的「台灣國術文化館」招牌搶先入眼,幾個大大的燈籠與壁飾,標誌著這棟建築的「今生」。至於「前世」痕跡,則須退後好幾步,仔細觀察建築最上方半圓形的屋頂,淡淡的金黃色字體,寫著「礁溪戲院」。

輕輕的四個字,承載著過去一段很有份量的記憶。

礁溪大忠路上的戲院舊建築上,還留有「礁溪戲院」四字,拍攝於2022年8月28日

礁溪大忠路上的戲院舊建築上,還留有「礁溪戲院」四字,拍攝於2022年8月28日



礁溪戲院的誕生

搭上台灣光復後逐漸繁榮的社會氛圍,礁溪戲院的成立背景,與當時各地陸續興建的戲院一樣,人們的娛樂活動水準提高,看戲的人變多,地方戲院便應聲而起。

然而,一座戲院的建立,還需要有力的幕後推手。

礁溪在地以林氏宗親為主的「桂竹林聚落」,正是醞釀礁溪戲院的重要推手。1955年,林家多位地主出資合買大忠路旁的空地,由林松輝先生創建礁溪戲院,比起過去以竹管茅草搭建的竹管老戲院,這間由建築師監造蓋成的水泥建築,除了外觀與佔地上更顯氣派,也能容納更多觀眾。戲院正面設置兩個對稱大門,右邊為入口,左邊為出口,內部一樓設有販賣部、辦公室,及1,000席座位。觀眾席與舞台上方天花板挑高設計,留有觀眾席後方的二樓作為放映室。




相比之下,大忠村戲院並沒有異於其他地方戲院的特別之處,卻簡單而一應俱全,成為礁溪設備最為完善的戲院。即便經歷多年更替,現已作為國術文化館使用,建築結構大多仍保留,沒有經過太多拆除改建。沿著戲院外圍走,還能看見過去戲院後台的樣貌。


介於庶民與貴族間,偶爾奢侈的文化享受

「那時候都嘛調皮搗蛋的小孩才去看戲!」六結村村長林信忠先生,開玩笑地宣稱自己是村子裡最「調皮搗蛋」的小孩,常偷跑去戲院看電影。民國50年代的台灣,成人一天的工錢約60塊,做雜工則約40塊,若想進戲院看一次演出,票價就要2塊半左右,對於生活較困難、或比較節省的居民而言,「看戲」自然就成了較奢侈的享受。

即便頻繁看戲的消費門檻非人人所及,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戲院仍不時有客滿盛況,特別在熱門電影上映時,還會依據暢銷情況加演。除了電影,歌仔戲演出也是戲院的主要活動之一,若有歌仔戲團要來演出,必定會在村落間互相傳聞,喜歡的觀眾會慕名而來。在地居民分享,當時還會有戲迷為了喜歡的歌仔戲團,特地追到外地,只為了看上一場演出。

礁溪戲院陪伴了居民十幾年的時光,直到1970年代,電視逐漸普及,改變大眾的娛樂習慣,傳統戲院也不得不宣告結束營業,正式畫上句點。

 

層層疊加的外衣、無法覆蓋的原貌

從作為戲院的「前世」,走到現為國術文化館的「今生」,27年間,這棟老建築曾作成衣廠、餐廳、演藝廳使用,見證臺灣從輕工業走向現代化的歷程。

現已為「台灣國術文化館」的礁溪戲院建築外觀,拍攝於2022年8月28日

現已為「台灣國術文化館」的礁溪戲院建築外觀,拍攝於2022年8月28日

層層疊加在這座建築身上的現代化招牌,都重新賦予它不同的生命,讓這棟老建築以不同形式被使用著。若有機會走進這裡,不妨仔細感受,二樓作為放映台的格局、一進一出的雙門設計,還有在建築頂端淡淡的礁溪戲院字樣,似乎都從小小的細節裡,訴說著屬於那個時代,傳統戲院的在地故事。



採訪:林玥彤、郭旻純
撰稿、攝影:林玥彤


特別感謝|礁溪鄉六結村村長林信忠(協助訪談)、哲思書棧呂健吉(在地引路人)

參考資料|

  • 陳財發、林麗貞、李春榮、陳興源、陳香莉:〈礁溪桂竹仔林「毛蟹穴」聚落〉《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宜蘭: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22年5月
  • 〈六結社區地靈人傑〉《宜蘭社區日曆》,2015年6月
  • 〈別有桃源──記礁溪戲院掛匾〉隨意窩網誌《周伯通的收藏》,2020年9月27日



本文撰寫於2022年8月,由宜蘭青年志工中心舉辦的【來哪!一起成為記憶蒐藏家 地方編採服務行動】,以「礁溪老戲院」為專題,至礁溪地方田野調查,訪問地方居民、鄉里長,加上地方文獻資料蒐集完成報導,收錄於《礁溪時光機秋季號》。


《礁溪時光機秋季號》,2022年9月,林芳慈、郭旻純、林玥彤共編

《礁溪時光機秋季號》,2022年9月,林芳慈、郭旻純、林玥彤共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字的路上
23會員
21內容數
努力不要忘記想要書寫的理由
寫字的路上的其他內容
2024/06/09
「請說明個人對『地方創生』和『社區營造』的瞭解。」 這是在錄取成為小孢子之前,我所面臨的第一道提問。記憶模糊,想不起在那場應徵實習的面試裡,我究竟回答了什麼,只記得當時的自己其實有點心虛,因為我覺得,自己好像稱不上瞭解地方創生。 後來我還是進了工作室,和大小孢子從初相識到吵吵鬧鬧;從得知要辦
Thumbnail
2024/06/09
「請說明個人對『地方創生』和『社區營造』的瞭解。」 這是在錄取成為小孢子之前,我所面臨的第一道提問。記憶模糊,想不起在那場應徵實習的面試裡,我究竟回答了什麼,只記得當時的自己其實有點心虛,因為我覺得,自己好像稱不上瞭解地方創生。 後來我還是進了工作室,和大小孢子從初相識到吵吵鬧鬧;從得知要辦
Thumbnail
2023/10/29
透過傳承,讓孩子理解家鄉生態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桃米村裡的桃源國小,因著地理條件,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然而,桃米能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商村變成桃米生態村,是許多人歷經近二十年的努力成果。 民國94年,蔡鳳琴校長接任桃源國小,與幾位深耕於桃米,瞭解當地生態的居民談生態概念,希望能將地方多樣的物種與小學
Thumbnail
2023/10/29
透過傳承,讓孩子理解家鄉生態 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桃米村裡的桃源國小,因著地理條件,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然而,桃米能從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商村變成桃米生態村,是許多人歷經近二十年的努力成果。 民國94年,蔡鳳琴校長接任桃源國小,與幾位深耕於桃米,瞭解當地生態的居民談生態概念,希望能將地方多樣的物種與小學
Thumbnail
2023/10/29
實驗教育的理念 以人智哲學 (Anthropophy) 理念為辦學依據的雲林縣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重視教育力量的發揮。廖宏彬校長堅定地說:「學校能夠產生什麼樣的生命作用,才是實驗學校立命的基礎。如果為了招生實驗去生存,學校就不會成功了。」他相信教育力量的出現,即是生命美學實踐的開端。 「學校
Thumbnail
2023/10/29
實驗教育的理念 以人智哲學 (Anthropophy) 理念為辦學依據的雲林縣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重視教育力量的發揮。廖宏彬校長堅定地說:「學校能夠產生什麼樣的生命作用,才是實驗學校立命的基礎。如果為了招生實驗去生存,學校就不會成功了。」他相信教育力量的出現,即是生命美學實踐的開端。 「學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大溪公會堂暨蔣公紀念館位於台灣桃園市大溪區,是一座集歷史、文化與紀念功能於一體的建築。這裡不僅是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還是紀念台灣歷史上重要人物蔣中正(蔣介石)的地方。不過坦白說並不喜歡這威權人物,用軍權掌控一切,沒有太多建樹。 大溪公會堂的建設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當時作為地方公共會議和社會活動的場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臺灣第一座民營博物館,集合了閩式、日式和洋式風格,典藏了豐富的臺灣民俗文物,展現了臺灣社會風貌。館內氣派的西式洋樓和閩式建築展示區都值得細細欣賞,適合深入瞭解臺灣的歷史和文化。
Thumbnail
  這個文物館就坐落在臺中市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一個大型公園之內,佔地面積不小,草地開闊,館舍形式是傳統閩南建築。﹝台灣民俗文物館﹞有「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個展場。
Thumbnail
  這個文物館就坐落在臺中市北屯區旅順路二段73號,一個大型公園之內,佔地面積不小,草地開闊,館舍形式是傳統閩南建築。﹝台灣民俗文物館﹞有「民俗館」及「民藝街」,兩個展場。
Thumbnail
臨近堀江商場、位在過去最熱鬧的五福四路上,有棟物樓透天厝將梯間外推,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像是舞台劇場的幕簾,當拉開這層層序幕、仿若有無數昔日記憶湧出,時間斑駁痕跡刻印其上,這幢有趣又低調的五樓透天厝,曾是「正美禮服」舊址、現在是「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工作場域。
Thumbnail
臨近堀江商場、位在過去最熱鬧的五福四路上,有棟物樓透天厝將梯間外推,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像是舞台劇場的幕簾,當拉開這層層序幕、仿若有無數昔日記憶湧出,時間斑駁痕跡刻印其上,這幢有趣又低調的五樓透天厝,曾是「正美禮服」舊址、現在是「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工作場域。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新竹縣「湖口好客文創園區」裡的主建築為兩座圓樓和兩幢拱形紅磚街屋,裡頭有著許多客家文化的佈置。園區裡不定期的舉辦市集活動,提供街頭藝人與藝文創作者一個展演的空間與舞台。戶外廣場擺設各式各樣裝置藝術可供遊客拍照,還有舊時踏水車、手壓式汲水泵浦等設備能讓親子共同體驗。
Thumbnail
曾經存在過的房子-後勁林家古厝完整版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建築保存著曾經住在這裡的點點滴滴 一磚一瓦都書寫著屬於每個人心田裡的故事 建築語彙也書寫著傳統倫理的觀念 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子仍以傳統閩式建築 可見當時建造的屋主 對於傳統、倫理也是非常重視 本段影片不僅紀錄保存的
Thumbnail
曾經存在過的房子-後勁林家古厝完整版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故事 建築保存著曾經住在這裡的點點滴滴 一磚一瓦都書寫著屬於每個人心田裡的故事 建築語彙也書寫著傳統倫理的觀念 在日治時期建造的房子仍以傳統閩式建築 可見當時建造的屋主 對於傳統、倫理也是非常重視 本段影片不僅紀錄保存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