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一些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抱歉,看到標題,大家可能以為我要自我介紹。雖然內容可能包含一點有關我(張韶玲)的事,但真正要討論的其實是——「我是誰」。

自問:「我是誰?」

幾年前,大學剛開學第一週,每堂課的每個同學,都被教授吩咐「自我介紹」。聽到這四個字,其實很慌張。慌張的理由大家應該能懂:要怎麼把自己過去的幾十年人生,濃縮成3分鐘告訴大家?

raw-image

「大家好,我叫韶玲。考試100分少一個0,少零。」這段開場白,是我萬年不變、也不太好笑的諧音名字介紹。而這個介紹也常有人記錯,讓我的名字變成「減零」、「加零」。

韶玲,是父母幫我取的兩個字,難道這就代表我了嗎?好像也不全然是這麼回事...

我是一個角色嗎?還是一些經驗呢?或者是個性嗎?我到底是誰?

raw-image

什麼可以代表我?

很多人會把家鄉、學經歷、興趣、專長諸如此類的主題作為自我介紹。很合理,畢竟這些很容易理解和想像,也能凝聚性質類似的人。可是仔細想想,難道我住台中,就代表了我是誰嗎?我讀暨南大學,就代表我是誰了嗎?我愛畫圖,就代表我是誰了嗎?

我是內向的人、我是天秤座、我是個貪吃的人、我是誠實的人(太多了...)到底要組合多少內容,才可以代表「我」這個人?癥結點似乎在於,個人的經驗雖然組成了我們的人生,似乎還是難以具有代表性的回應我是誰。

「我」是什麼?

小學四年級時,有一天放學,我獨自走回家的路上,小小的腦袋瓜浮現了這個問題:「我是什麼?」天哪!當時我從未想過,有大人可以為我解答。因為,這個問題可能真的太深奧了。

精神分析創始者佛洛依德,將「我」分成三大部分: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人格中最早發展的部分,是受到生物本能驅使的我;自我能分辨主觀與客觀,並且能夠理性思考;超我則是個人道德與理想我的層次。

在肉體上,人是由一些元素組成的。大部分的人有各種器官,有血、有肉,有髮膚。有些人會將自己的身體與外貌,作為自己的一部份,反之,也將他人的外貌歸類於他人的一部份,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無論外在或內在,我們真的很難認識自己的全貌。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反應感到困惑,我們的外貌、角色、個性、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更多時候,我們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建構出自己的模樣。

我,有很多不同的面向

看到這裡,如同小學四年級時的我,不知道當大家開始思考「我是誰?」的這個人生大哉問時,頭腦是否打結了?有些人可能會希望,從某些測驗或是星座命盤找到一個準確的「我」,然而卻發現有一些例外,這些例外通常與我們所處的角色和環境交織而成。

在家人面前,我可能是個懶惰、不喜歡做家事的人;在伴侶面前,我是個理智又聰明的人;在公司裡,我是個勤勞能幹的人;獨處的時候,我是個會胡思亂想的人......。太多的角色,可能會因為情境中的不同需求,以及我們與人互動的情況,使我們呈現出不同的模樣。

簡單的說,我們有多個不同的樣貌在運作,人人都是多面人,帶著不同的面具,遊走在這個世界裡。偶爾,我們會有脫下面具和包袱的機會,也會有無法脫下面具的時刻。這些,都是我們人生在世,都可能會需要面的的情況。

raw-image

周哈里窗:認識「我」與成為「我」

我第一次聽聞周哈里窗,便覺得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名字(兩位理論創始者心理學家Joseph與Harry的組合:Johari)。先姑且不論他的名字怪不怪,這個理論提供給我們一個方向,讓我們有一個架構,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為什麼想要用周哈里窗作為這個主題的結尾呢?因為,我認為認識自己是一個無邊無際、沒有終點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隨時可以拓展這些「關於我」的內容。而周哈里窗,他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指引,簡單好懂,沒什麼太艱深的門檻。

這扇窗長這樣:

raw-image

開放我:開放櫥窗,供大家觀賞

大家還記得,前面提及大學時的自我介紹嗎?「大家好,我叫韶玲,考100分少一個0,少零」,這句話很標準的,就是屬於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開放我」。當然,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在自我介紹所述說的,像是家鄉、學歷、就業經歷、感情狀態等,都是開放我。

隱藏我:不為人知的一面

謝謝各位看官閱讀到這裡。或許,你們並不了解,這篇文章的撰寫者張韶玲,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一面。(可能是:愛哭,或是每天洗澡時會拖拖拉拉?XD)當然,只要我講出來,這些關於我的內容就會移動到「開放我」的向度。

大部分的人都擁有「隱藏我」,特別是那些別人不喜歡、會被道德批判的一面,常會成為根深蒂固的隱藏我。然而,有些情況是,我們因為太害怕被別人否定、擔心他人受自己影響,而不願意展露自己隱藏的一面。

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在人群中很開朗、看起來沒什麼大問題。可是深入了解,會發現他們比誰都憂傷。這樣的情況,可能是他們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放入隱藏我的面向,以至於他人難以了解與靠近,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接受幫助的機會。

盲目我:我可以知道,你是怎麼看待我的嗎?

我們很常透過他人作為管道來認識自己。從小,我們就會接受他人的回饋,舉凡照顧者、父母、手足、師長、同儕......,都是回應「我們到底是誰」的重要人物。如果從小,照顧你的人就告訴你:「你怎麼那麼沒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很有可能會建立一個「我很沒用」的自我概念,並對此深信不疑。反之,如果有幾位善良溫和的師長,願意相信你、肯定你,那很有可能就建立一個「我能夠被接納」的自我概念。他人各式各樣的回饋,都有可能幫助我們建構出自己的模樣。

大學快畢業時,我在學校的機車停車場遇到一位同學。這位同學突然非常認真的告訴我:「韶玲,我覺得你是一個特別的人,因為之後可能沒什麼機會遇見你,所以我想要現在跟你說。」當下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我從我的腦袋裡挖出自己的人生經歷,並沒有找到什麼「特別之處」。顯然的,「特別的韶玲」很有可能就是「盲目我」——自己並沒有發覺,透過他人來回應時,促進我深思「他人眼中的我,是否就是真實的我」。

我們有時候可以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了解「他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模樣」。舉例來說,知心好友的聚會、真心話遊戲挑戰等,可以問問對方:「在你眼中的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們或許可以聽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當然這可能需要一點心理準備)

未知我:一切的真理和答案,都在宇宙中

未知我,就是無論自己或他人,都還沒掌握的那一部份。這很有趣,因為我們平常想要在算命或星盤中得到的答案,就是「未知我」的層面。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網路測驗,了解自己是十六型人格裡的調停者(ESTP)或諮商師型(INFJ)。這意味著,認識自己的管道千千百百種,我們可以多管齊下,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為什麼我們需要開發「未知我」?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這屬於「認知需求」裡的一環——我是誰?我是個怎麼樣的人?我該如何與人互動?透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在社會裡找尋屬於自己的位置,讓我們可以穩定的與人、與環境相處。

由 Z7504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9176189

由 Z7504 - 自己的作品, CC BY-SA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9176189

揭開面紗:擴大開放我

一個人的「開放我」越充足,就越能掌握自己與他人的反應,以及如何所處的世界相處。這並非代表著要開放所有的內容,我們可以選擇哪些要放在隱藏我、哪些要擺在開放我。然而,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隱藏我」的內容,是否阻礙著我與他人的關係,讓我難以親近他人、難以被了解......。如果,與他人的關係充滿著隔閡,且讓自己感到困擾,或許就是需要重新檢視的時刻了!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功課,如果安逸於現在的自己,可能會錯過一些自己能夠改變和成長的機會。祝福大家更認識自己,我們一起走這條「自我探索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avatar-img
2023/09/20
很具哲理👍像斯斯有三種,“我”也是,分“真我”,“假我”和“別人眼中的我”😊
avatar-img
張韶玲的沙龍
22會員
9內容數
人生漫長路,停下腳步,偶而聽我分享,那些在生命中的心理話。
張韶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05
既然願望會成為願望,那麼他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即便我們來不及完成它。其實,我們只要看見背後的那些渴望,便可以知道這些難以達成願望的意義。看見它背後的意義後,我們就能比較容易地調整願望,讓願望不再遙不可及,而是隨手可得的一件事。
Thumbnail
2023/12/05
既然願望會成為願望,那麼他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即便我們來不及完成它。其實,我們只要看見背後的那些渴望,便可以知道這些難以達成願望的意義。看見它背後的意義後,我們就能比較容易地調整願望,讓願望不再遙不可及,而是隨手可得的一件事。
Thumbnail
2023/09/13
其實,我們很難定論,他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過得很好。有時候,他人的美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很擅長腦補他人的美好,並把這些美好,作為評價自己的理由。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除了與外在條件有關之外,心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撇除你是否功成名就、是否有錢、是否受歡迎,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Thumbnail
2023/09/13
其實,我們很難定論,他人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過得很好。有時候,他人的美好,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很擅長腦補他人的美好,並把這些美好,作為評價自己的理由。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除了與外在條件有關之外,心境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說,撇除你是否功成名就、是否有錢、是否受歡迎,你看待自己的眼光
Thumbnail
2023/09/08
壞情緒,能幫助我們化險為夷、持續生存;而「壓力爆表」的情緒,則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緊張兮兮的警衛,一點風吹草動,就大動干戈的準備迎敵。
Thumbnail
2023/09/08
壞情緒,能幫助我們化險為夷、持續生存;而「壓力爆表」的情緒,則會促使我們的大腦像一個緊張兮兮的警衛,一點風吹草動,就大動干戈的準備迎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老」這件事,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意想的未來,而我們的社會沒有最老,只有更老,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沒有確切認知,更沒有萬全準備。 張曼娟老師的《以我之名:寫給獨一無二的自己》,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 剖析自己與『老』之間的關係,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想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Thumbnail
現在的學生認識我嗎?我的觀眾朋友們已成為阿公阿嬤等級了,所以⋯我該如何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方宥心?方婉真?我是歌手?演員?音樂劇演員? 錄音從盤帶時期到數位電⋯
Thumbnail
現在的學生認識我嗎?我的觀眾朋友們已成為阿公阿嬤等級了,所以⋯我該如何自我介紹? 你好,我是方宥心?方婉真?我是歌手?演員?音樂劇演員? 錄音從盤帶時期到數位電⋯
Thumbnail
做自己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是誰 如何認識自己? 過去我在教育新創NPO服務青年 在他們的生涯&職涯規劃上給予協助
Thumbnail
做自己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是誰 如何認識自己? 過去我在教育新創NPO服務青年 在他們的生涯&職涯規劃上給予協助
Thumbnail
抱歉,看到標題,大家可能以為我要自我介紹。雖然內容可能包含一點有關我(張韶玲)的事,但真正要討論的其實是——「我是誰」。 無論外在或內在,我們真的很難認識自己的全貌。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反應感到困惑,我們的外貌、角色、個性、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更多時候,我們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建構出自
Thumbnail
抱歉,看到標題,大家可能以為我要自我介紹。雖然內容可能包含一點有關我(張韶玲)的事,但真正要討論的其實是——「我是誰」。 無論外在或內在,我們真的很難認識自己的全貌。有時候,我們會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和反應感到困惑,我們的外貌、角色、個性、想法也會隨著時間變化。更多時候,我們透過他人的回饋,來建構出自
Thumbnail
邊緣人如我,每到一個新環境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自我介紹。應該說,這件事讓我感到不自在。家世背景、價值觀、休閒嗜好,即使不知道這些事情也能跟一般人正常來往。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資訊有興趣,而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在日後相處中摸索出這些資訊。要我在初次見面的場合就對陌生人剖白這些,太過為難。
Thumbnail
邊緣人如我,每到一個新環境最不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自我介紹。應該說,這件事讓我感到不自在。家世背景、價值觀、休閒嗜好,即使不知道這些事情也能跟一般人正常來往。不是每個人都對這些資訊有興趣,而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在日後相處中摸索出這些資訊。要我在初次見面的場合就對陌生人剖白這些,太過為難。
Thumbnail
加入方格子到現在4個多月,會忽然做自我介紹是因為看到熱門常駐主題, 格友簽到:發佈一篇自我介紹 只要沒想法就會去逛逛主題內容,不知為何到今天才看到【自我介紹】 還真的不會介紹自己,難啊 要從何說起阿 寫作風格;沒有一定,看心情 開玩笑 正經八百 黑色幽默 憂鬱人生 說嘴的人生 寫作專題
Thumbnail
加入方格子到現在4個多月,會忽然做自我介紹是因為看到熱門常駐主題, 格友簽到:發佈一篇自我介紹 只要沒想法就會去逛逛主題內容,不知為何到今天才看到【自我介紹】 還真的不會介紹自己,難啊 要從何說起阿 寫作風格;沒有一定,看心情 開玩笑 正經八百 黑色幽默 憂鬱人生 說嘴的人生 寫作專題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自我介紹。通常我都是班上前幾位勇於舉手的人。現在,反而會懷念小時候的勇敢,以及,誠實地介紹自己的機會。我說的就是誠實。誠實很難,尤其長大後更難。
Thumbnail
小時候,我很喜歡自我介紹。通常我都是班上前幾位勇於舉手的人。現在,反而會懷念小時候的勇敢,以及,誠實地介紹自己的機會。我說的就是誠實。誠實很難,尤其長大後更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