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讀友來函】3-2 用資料庫的方式整理「情緒是什麼」

2023/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文章前引

亞斯案主的情緒像一隻貓,且在身體之外

他沒有辦法直接感受,沒有辦法與貓做直接溝通

貓有時任性、暴怒、撒嬌、興奮,但語言都是喵喵喵,案主不知道何意,都必須等貓把行為做出來後,才會知道(但已經慢半拍,而且多在收拾殘局)

貓是老大,只能順著牠或跟牠溝通

所以只能觀察貓的行為,再認識牠要做什麼。EX在腳邊蹭是撒嬌

貓最終想找貓窩(一段穩定的關係),有穩定的安全感,不然生活會慌亂

沒有貓是不行的,沒有情緒就沒有喜好,會變成只能下指令的人生,沒有指令、角色時人生會空盪盪的無法繼續前行

抓情緒的方式是建立資料庫

不是從內在感受

從行為面建立習慣。久了也會演化成類似情緒反應的模式

-----------------

亞斯讀友說:3-2

我每天都在日記裡記錄我反芻的每日結論

寫下來,再推敲、再修

修到覺得沒什麼好修了、沒有什麼疑問了

就暫時以那一版為答案

有時會突然明白,自己或對方某個言行是什麼意思

但那已經半年或一年前的事

現在的理解其實無法改變或調整現實

 

有時在每日看的文章中

看到別人或專業對相關關鍵字的感受或闡釋

我又會拿回來對照當下那一版答案

如果有相合,就會確定那一部分,如果有相異,我就會想差異是基於什麼

 

也有些時候我會把疑問設成某種狀況或論述

去問其他人對該狀況的看法,我再比較不同人看法的異同

還有我覺得的合理或接受程度到哪

但也是有問了還是覺得答案不完善的

一樣是先挑一個比較可以接受,或我覺得比較接近的暫存

直到有更多的資料或是有想到不同的切點,生出更滿意的答案

 

就這樣,每種情緒體驗都在記錄和思考中

慢慢構成“定義”或“定義的修訂”

因為如果沒有定義,就無法討論推敲了

而討論推敲的結果

就會成為資料庫中一條又一條的條目

 

我在上一些心理課程的時候也發現

相對於別人講情緒覺察:

“啊,我現在原來在生氣”---注意自己沒注意到的情緒/感覺

我的問題是:

“原來我這樣的呈現是生氣”---發現自己的反應對應到什麼情緒

這反映了情緒資料庫編立的重要性

 

我不會說我資料庫裡的是正確答案

因為我發現情緒或感覺,並沒有放諸四海皆同的答案

這些只是“通用的說法”+“我猜一般人是這樣認為的”+“我個人目前覺得最好用的解釋/最高接受度的說法”

建置資料庫對自己的效果是,更快給自己的激動反應提出可接受的合理解釋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我猜疑與自責

也可以針對該情緒的真實願望,設法找出合宜的替代方案去滿足,去避免不適切的情緒反應

 

#例如:有某種(情緒/想望)感覺產生時

腦袋會開始分析「啊,我知道了,會有這個感覺,是因為我的______(填入名詞)作祟/未滿足。有這個感覺是沒有問題的,暫時泡在裡面也是可以的,有覺得怎樣不代表我就要馬上做出來嘛,我看看可以做些什麼替代去滿足____(想望)這是可以處理的,不會出大問題的。」

 

再具體一點的例子是

腦裡冒出「好想一腳踹飛孩子啊」的想法

然後腦袋開始分析『啊,我知道了,會有這個感覺,是因為我的憤怒作祟。有這個感覺是沒有問題的,有覺得怎樣不代表我就要馬上做出來嘛,我看看可以做些什麼替代去處理憤怒。這是可以處理的,不會出大問題的。』

最後「嗯.....我先離開現場好了?」

230會員
160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