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以為夠了解情緒而不去重視它,最後它會用最暴力的方式逼你了解
其實關於情緒的主題,過去貓貓還在教育界時就已經聽過至今仍十分受歡迎的「情緒卡」,那是素養教學王牌名師溫美玉的代表作。以前也沒有特別多想,就覺得那是教導孩子正確辨識情緒的卡牌,確實在教學上能夠帶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作文教學,讓孩子能夠有更多書寫情緒的詞彙,進而讓文章更豐富。
不過一直以來我也只把它當作一種教學工具而已,覺得「小朋友」需要這些卡牌輔助,因為他們還「不認識情緒嘛!」情緒對身為大人的我們來說還不夠了解嗎?我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在生氣?自己現在很難過?
直到外婆過世之後,情緒這種東西才悄悄地跑到我的面前,起初它只是偶爾浮出來,我知道我感到難過是因為這個事實,但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難過──更精確地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那麼撕心裂肺的難過。情緒這種東西,後來愈來愈放肆,最後乾脆在我面前肆無忌憚的蹦跳,像是在嘲笑著我一般,有一陣子被它逼得快喘不過氣了。
後來如浪潮般的情緒開始影響到我的生活,上班時間我會莫名的感到不滿或沮喪;和浣熊的相處也愈來愈緊繃,我開始會神經兮兮的為了一些小事而生氣,或是極度沒安全感。
這些都把我,也把我們逼得好累,滿溢的情緒波浪像是瀕臨潰堤,隨時都有可能把兩人滅頂。
開始認識情緒,才知道它們是這麼深的學問
後來我開始閱讀關於情緒的書籍,才發現情緒是需要「覺察」的。
關於情緒覺察的方法不外乎就是要靜下心去感受自己的「感受」。情緒有時候很狡猾,會透過「防衛機制」騙自己「很好」或是以為藉由什麼方式就能紓解「焦慮」。這時候就要透過身體的訊息告訴我們,自己正經歷什麼樣的情緒。
恰好昨天聽到海苔熊與蘇絢慧的podcast,聊的正是「情緒覺察」與愛「愛自己」的議題。
裡面有一個比喻很棒,蘇絢慧提到,你要把自己當作你這個身心的CEO,而「情緒」就是你身體裡的其中一個部門。你試想,如果一個部門長期受到冷落或是漠視,它們會發生什麼事?想必某一天會起來反抗或刷存在感吧?
那麼現代人沒有好好處理情緒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會遇到它們起來反抗。
主持人海苔熊接著問,之前明明知道透過組模型可以讓自己得到快樂、緩解焦慮,但當自己買了一堆模型後,他卻只想擺著,焦慮的時候什麼也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為什麼呢?
蘇絢慧反而回答,那很好啊!你就躺著,什麼都不要做,好好感受自己的焦慮從何而來,身體有哪一個部分感覺到壓迫,這就是情緒覺察的一種方式。
覺察情緒,然後呢?
後來節目進行到一個段落,海苔熊問了一個我之前看完情緒書籍也想問的問題:「覺察情緒,然後呢?」
我一邊聽著蘇絢慧的回答,一邊上網查了相關資料,發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其實好好覺察,就是一種「愛自己」的方式。當然也有很多文章提到要面對、接受、處理、放下之類的,但重點不外乎是,在認識與理解的過程中更了解自己,單純的了解,除了可以發現自己過去從未正視的盲點,也幫助自己更能理性思考面對未來的行動。
「透過自我覺察來愛自己,就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
這是蘇絢慧在節目尾聲提到的觀點。有時候我們生命追求的只是一種平靜,當你能掌握生活中偶爾出現的亂流或是暴風,就能讓自己更趨近平靜與沈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