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使投資人來說新創帶有起步「市場關鍵資源」,可以視為評估未來新創是否有機會具備核心競爭力因素之一。矽谷橡子園原始創辦人林富元先生曾說:「創業就像是蓋101大樓,團隊就是地基、再來是市場與技術,最後才是資金。」
多數創業者一直認為他們缺乏資金,實際上他們缺了更多基本東西,例如說團隊經驗不足、角色功能沒有互補等等。
更多新創是對市場需求有沒有即早佈署起步所需「關鍵資源」(Key Resources),很多時候新創會置身幻想中,認為有天使資金投入後市場就可以水到渠成,實際往往是資金無法解決市場問題。反而創業家選擇好題目先確認市場需求與實驗過程中挑選「核心團隊」比天使投資人對於市場發展助益更大。但也有另一種不少見情況是,新創資源豐沛,但試錯後卻發現「野心太大」或「選錯戰場」。
身處逆境時創業家如何面對挑戰,也是天使投資人觀察是否有「抗壓性」及「韌性」等最好的角度,例如曾碰到一間S新創因為沒有創業經驗,在挑選題目時選到全球CRM一級戰場。在了解真實情況後就慌了手腳。這個時不但挑戰創業家的經驗與天份,也是對創業者的韌性的考驗。
另種極端是創業家「資歷豐富」,當過大型企業高階經理人,而這類型創業家會擁有豐沛人脈資源,但天使投資人卻得保守,因這類創業家容易「高估團隊能耐」並「低估所有成本」。雖擁有關鍵資源卻不見得能選好戰場和題,更別提有效使用「對的方法」(與對的時機)將資源放在「對的地方」。因他們太習慣大集團手裡掌握充沛的人脈資源。
當換成新創時一下子很難進入到「資源稀缺」是新創常態,所以天使投資人碰上這類創業家得更重視新創的「成本效益」、「商業模式」與「進入市場策略」等問題,此時用「從零分開始」進行加法的投資也許更適當。
當新創進行市場試錯實驗時,必須要及早尋覓相互帶有市場關鍵資源核心成員加入。在「市場起步資源」或者「技術時間門檻」兩項,若新創足以進有效的進行市場驗証,包括解決數至少上百個小難題,也許有機會試出來市場可能具有的潛力或爆發力,或技術上有利於新創在面對市場競爭中爭取到的「相對時間優勢」。
無論是市場起步或技術門檻,新創若可証明有能力解決並進行迅速複製,代表著新創在中期的核心競爭優勢有機會慢慢建立,並在未來一到三年,有實力走到下一輪獲得機構投資人支持,而新創估值也應建立在這樣基礎上。雖台灣新創估值相對較低---天使輪做投後估值多落在六千萬到九千萬台幣(2~3M)間。但若新創有實力及管道往國際募資,例如在矽谷找到天使與機構投資人,那可能新創估值起點就完全不同,約一億五千萬到三億(5~10M)估值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