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前夕雜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上週拜讀了 厭世哲學家 兩篇寫於教師節前夕的文章,老夫有感而發,回想踏入教職的這n年來的心路歷程:

■剛從某師範大學畢業踏進校園時,也曾經想像過要怎麼樣進行課程,能讓學生會覺得既有趣且又學習到東西,也曾嘗試如何把學到的教育理論實務化,用於經營班級、接住每個孩子。後來才發現什麼春風化雨真的是想太多;這些年來,真正常做的是慢令致期的公文一來,五天後就要提出申請到底是要怎麼變出來⋯⋯到後來被訓練出隨時都在注意缺什麼、列願望清單,以備不時之需。

■備課真的都是用超級零碎的時間,常常想的是開會的便當葷素各幾份、與會者忘了請假多出來的便當到底該怎麼辦。快年底了想的都是執行率還差多少、經費該怎麼用。

■工友遇缺不補,常常自己提著油漆桶粉刷牆壁、燈管壞了踩著梯子就直接上、花圃的雜草長得比花還茂盛時,頂著秋老虎手套戴了就拔⋯⋯以前孔子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曾幾何時變成了上簽、請購和核銷。大學教育學程教的理論不太用得上,反而沒教的水電木工遇多了,多少也會弄一些。

■剛剛提到教育學程用不太到,原因是課綱十年一變已經變成一種常態,老夫也很同意;配合世界時局的變化,教育本來就應該調整符應需求,但很奇妙的是,上頭常常會為了推行XX政策,但是在人力還沒到位的時候,就連忙舉辦了一場又一場的研習,然後覺得老師們上完n個小時的研習後,就突然都有了XX能力?!(XX可以是 #雙語#數位精進#本土語......自行代換)

■然後專家學者𦲷校指導時,總是說現場教師要有教育熱忱、要燃燒自己,很愛強調跨科、跨領域,說了這麼多年學生們有沒有融會貫通、有沒有很會探究與實作我沒把握,倒是看到不少學生這科不行跨那科、那科不行再跨別科,到最後家長打電話來學校說不要為難學生。

■家長喜歡說不要為難學生,但是不會有人關心有沒有人在為難老師;常常在課綱推陳出新的情況下,卻沒有同時準備好相對應的師資,無論是員額還是專業,然後常常就變成選修課是某些教師有興趣的領域就開課了(這個時候又不那麼計較有沒有證照或相關科目的檢定)、或者是課比較少的老師去開課,反正有開足1.5倍的量就好,好像有對應到學群就好。然後對應到學群了,卻聽學生回來分享說,大學教授說高中老師亂教讓他們很傷腦筋,為什麼不把基礎教好就好?

■再來就是有些家長自詡最瞭解孩子,但是孩子一臉表現出來的就是爸媽你不懂。這種家長一直想幫孩子搬除學習路上的石頭,卻又嫌孩子怎麼抗壓能力這麼弱;明明能力只是中庸,家長卻告訴自己也洗腦孩子的資質不是數一數二,也是數三數四,然後已經明確地告知孩子的性向偏人文學群、段考成績看起來也是如此,家長們卻還是堅持孩子一定要唸第三類組,都108課綱第四年了,還在講第三類組。等到孩子撐不下去了,才哭著說為什麼一個好好的孩子變成這樣。老師打分數不能通融一下嗎?

■常常聽到不同的人要求教師要有教育熱忱,老夫不懂的是,教育熱忱到底是什麼?本職的課上了、行政業務做了、家長們的line看了也回應了,有時晚上回家還要把白天沒法備的課補上⋯⋯等等,(敲門聲)蛤?弟弟你說什麼?這題數學不會?再多讀幾次,應該是題意你沒讀懂,爸爸在忙先等等⋯⋯剛剛說到哪?對,備不完的課做不完的公文還要帶回家做,但老夫必須說真的不是因為能力不好,而是上頭常常找事給老師做,老師要處理的雜事實在愈來愈多,這種心情大概只有超商的店員可以體會,老夫都還沒像厭世哲學家一樣提到鐘點費,因為老夫覺得薪水夠用我很知足,但是本來請我來做n件事的薪水,現在變成要做n + 1 + 1 + 1⋯⋯我覺得這就怪怪的了。老師在當今「不那麼尊師重道」的年代,其實就是也一份職業而已,然後要求要有教育熱忱、要有教育愛這是不是太情緒勒索?

■老夫現在也不像前些年對於教師節沒有放假耿耿於懷(去年的 #教師節禮物 酸圖還上新聞),沒放假的教師節當天,或多或少還可以接收到學生說句教師節快樂、寫個卡片說「以後他絕對不要當老師,因為老師太辛苦了。」(嗯?)

至於公部門的教師節電子卡片,那就算了吧,只希望不要常常聽到別人說:「喔,當老師很爽齁,有寒暑假。」更何況,老夫是兼行政,寒暑假跟各行各業一樣每天打卡上下班,是爽什麼芋仔蕃薯。

#厭世教師 #厭世行政

#個人值得驕傲的是沒有荒廢本職 #直到現在學生還是覺得老夫上課很認真內容很豐富

【延伸閱讀】

去年的 #教師節禮物 酸圖:https://www.facebook.com/....../a.57....../55310780736470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葉133-avatar-img
2023/09/27
老師您辛苦了~
avatar-img
蛙的靠北小宇宙的沙龍
7會員
86內容數
2024/09/29
「感動很肉感,金錢很骨感。 當一公斤魚肉差十元五元,我會被拋棄。」 假設若分成三部曲,作者 #林楷倫 的第一本書《#偽魚販指南》像是自我介紹,讓讀者去認識為了繼承家業、為了幫父親還債、唸到了交大最後還是回來賣魚的自己,還有他賣魚的甘苦談(那個魚之占卜篇可能作者常常被嘴,但我覺得很有趣。),以及藉
Thumbnail
2024/09/29
「感動很肉感,金錢很骨感。 當一公斤魚肉差十元五元,我會被拋棄。」 假設若分成三部曲,作者 #林楷倫 的第一本書《#偽魚販指南》像是自我介紹,讓讀者去認識為了繼承家業、為了幫父親還債、唸到了交大最後還是回來賣魚的自己,還有他賣魚的甘苦談(那個魚之占卜篇可能作者常常被嘴,但我覺得很有趣。),以及藉
Thumbnail
2024/08/31
最近,台南 #國華街 店家招牌的改造(註),引起了一些討論:「改成統一的大小規格,就失去原本的味道了。」什麼是「原本的味道」? 「美」之所以難以有統一的標準,是因為「美」有各種切入探討的角度,可以從歷史人文的角度切入看聚落的建築風格,可以像這次招牌改造一樣從「統一、反覆」美的形式原理原則切入,
Thumbnail
2024/08/31
最近,台南 #國華街 店家招牌的改造(註),引起了一些討論:「改成統一的大小規格,就失去原本的味道了。」什麼是「原本的味道」? 「美」之所以難以有統一的標準,是因為「美」有各種切入探討的角度,可以從歷史人文的角度切入看聚落的建築風格,可以像這次招牌改造一樣從「統一、反覆」美的形式原理原則切入,
Thumbnail
2024/08/26
引報導內文: 「⋯⋯ 11名書法家親筆揮毫,筆墨風格各有千秋,展現藝文米鄉氣息,備受藝術家蔣勳、編舞家林懷民讚譽,堪稱全台最美路牌。⋯⋯ (中略)⋯⋯步履匆匆的旅人也不禁為此駐足。」 涉及到公共安全的範疇,#易辨性 就非常重要,要讓用路人(特別是駕駛)能夠立即地辨認出來、易讀、易懂才能迅速地
Thumbnail
2024/08/26
引報導內文: 「⋯⋯ 11名書法家親筆揮毫,筆墨風格各有千秋,展現藝文米鄉氣息,備受藝術家蔣勳、編舞家林懷民讚譽,堪稱全台最美路牌。⋯⋯ (中略)⋯⋯步履匆匆的旅人也不禁為此駐足。」 涉及到公共安全的範疇,#易辨性 就非常重要,要讓用路人(特別是駕駛)能夠立即地辨認出來、易讀、易懂才能迅速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心血來潮的想要去做,但是做事之前如果能夠加以停看聽,多多觀察和聽聽多方說法與做法,這就是佛法生活的第一步,避免讓自己踏入錯誤的一步,還有犯下錯誤
Thumbnail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心血來潮的想要去做,但是做事之前如果能夠加以停看聽,多多觀察和聽聽多方說法與做法,這就是佛法生活的第一步,避免讓自己踏入錯誤的一步,還有犯下錯誤
Thumbnail
今天是教師節,先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盡量能)快樂! 教育的困難與可能的原因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當一位老師,比二、三十年前要來的辛苦太多。不只是在台灣,就連前陣子不斷上國際新聞的韓國老師自殺事件,也一再顯示出現代教育的困難。 少子化而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寶貝,我覺得根本不是最大的原因。
Thumbnail
今天是教師節,先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師們:教師節(盡量能)快樂! 教育的困難與可能的原因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當一位老師,比二、三十年前要來的辛苦太多。不只是在台灣,就連前陣子不斷上國際新聞的韓國老師自殺事件,也一再顯示出現代教育的困難。 少子化而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寶貝,我覺得根本不是最大的原因。
Thumbnail
如果教學現場的「陳舊要求」仍舊令你感到驚訝,那麼,許多家長覺得「成績重於一切」,國中教育現場仍舊非常「考試領導教學」這件事,難道就不令你感到驚訝?「老師」真的是我們該咎責的那個群體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Thumbnail
如果教學現場的「陳舊要求」仍舊令你感到驚訝,那麼,許多家長覺得「成績重於一切」,國中教育現場仍舊非常「考試領導教學」這件事,難道就不令你感到驚訝?「老師」真的是我們該咎責的那個群體嗎?至少我不這麼認為。
Thumbnail
上週拜讀了 厭世哲學家 兩篇寫於教師節前夕的文章,老夫有感而發,回想踏入教職的這n年來的心路歷程: ■剛從某師範大學畢業踏進校園時,也曾經想像過要怎麼樣進行課程,能讓學生會覺得既有趣且又學習到東西,也曾嘗試如何把學到的教育理論實務化,用於經營班級、接住每個孩子。後來才發現什麼春風化雨真的是想太多;
Thumbnail
上週拜讀了 厭世哲學家 兩篇寫於教師節前夕的文章,老夫有感而發,回想踏入教職的這n年來的心路歷程: ■剛從某師範大學畢業踏進校園時,也曾經想像過要怎麼樣進行課程,能讓學生會覺得既有趣且又學習到東西,也曾嘗試如何把學到的教育理論實務化,用於經營班級、接住每個孩子。後來才發現什麼春風化雨真的是想太多;
Thumbnail
在每一個準備課程的夜晚,總是左思右想,應該要再多閱讀哪些書籍,參考哪些課程,擷取哪些時事案例。 因此,常常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焦慮。 過去,我總覺得,這是求好心切,大概轉念思考,放下完美主義就會有答案了。但,心裡始終明白,有絲毫的不踏實,不是件好事。 痛苦,往往來自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在每一個準備課程的夜晚,總是左思右想,應該要再多閱讀哪些書籍,參考哪些課程,擷取哪些時事案例。 因此,常常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焦慮。 過去,我總覺得,這是求好心切,大概轉念思考,放下完美主義就會有答案了。但,心裡始終明白,有絲毫的不踏實,不是件好事。 痛苦,往往來自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當只有教育理想的菜鳥栽進教育現場
Thumbnail
當只有教育理想的菜鳥栽進教育現場
Thumbnail
昨天第一次看到「非自願性上課」的學生們寫出來的心得報告,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不過看了三遍,還是決定笑笑好了w
Thumbnail
昨天第一次看到「非自願性上課」的學生們寫出來的心得報告,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不過看了三遍,還是決定笑笑好了w
Thumbnail
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一個有趣的漫畫梗圖,裡頭的主角人物因為厭惡上學,每天鬧鐘響了都死命不肯下床,搞到媽媽只能很無奈地敲房門。 「快起床,準備上學了!」 「我不要!」 「面對現實!」 「我不要!」 「別傻了,你是老師呀!」 「……」
Thumbnail
之前在臉書上看到一個有趣的漫畫梗圖,裡頭的主角人物因為厭惡上學,每天鬧鐘響了都死命不肯下床,搞到媽媽只能很無奈地敲房門。 「快起床,準備上學了!」 「我不要!」 「面對現實!」 「我不要!」 「別傻了,你是老師呀!」 「……」
Thumbnail
幾年前突然回到學校當起學生,其實是讀興趣的,那張學歷並沒有為工作帶來實際效益,但那卻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有一回課後和教授聊天時,突然被問到:你知道現在小學的美術老師在幹嘛?我心想,美術老師就是教孩子勞作繪畫或者其他藝術相關創作。不過,教授很凝重地說:在準備材料包!沒錯,他們在為每個孩子準備
Thumbnail
幾年前突然回到學校當起學生,其實是讀興趣的,那張學歷並沒有為工作帶來實際效益,但那卻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求學時光。 有一回課後和教授聊天時,突然被問到:你知道現在小學的美術老師在幹嘛?我心想,美術老師就是教孩子勞作繪畫或者其他藝術相關創作。不過,教授很凝重地說:在準備材料包!沒錯,他們在為每個孩子準備
Thumbnail
自學生PU的些許學校體制回憶。
Thumbnail
自學生PU的些許學校體制回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