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菩提道次第廣論─校園風暴之一 投訴與調查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心血來潮的想要去做,但是做事之前如果能夠加以停看聽,多多觀察和聽聽多方說法與做法,這就是佛法生活的第一步,避免讓自己踏入錯誤的一步,還有犯下錯誤。

 

    近日又有人分享一篇方格子校園事件證人說詞的文章。整篇文章從家長投訴老師,學校忙碌調查開始,又諸多引用許多美國法院的法官說詞,這些專業法律名詞,專業心理名詞儼然已經成為許多家長心中的護身符,縱然許多校園事件不是老師的錯,已經成為老師的錯。在好友的社交動態下我寫下:「厭惡心證」。

 

    現在就來用我的風格說說:校園風暴學校調查事件,為什麼反而越來越多的老師受害?

 

不知道大家有看我之前寫的「常識寫作與知識寫作」,好吧,我承認,大多數的人都不會看,因為看不懂。也或者,大家都懂所以不想看。也許有更多人會說什麼常識什麼知識,還需要你來寫嗎?對,就是需要我來寫,我不寫,你以為你的常識是對的,你以為你的知識是有幫助的,這些都是:「厭惡心證」。

 

    在這一篇文章中,寫了很多學校老師被家長投訴的事情,其中作者提到家長投訴老師不需要證據一事,學校就可以成立調查,這調查期間老師的教學情況是不是會受到影響?長時間以來,我們對於家長投訴老師這件事總是圍繞著學生,因為學生就是證人。又學生屬於未成年證人,如何證明?因此也變成家長與老師及校長之間的角力戰。文中作者引出很多法律條文,甚至於醫學上的名詞都出現了。我要說的是:學校是教育場所,教育人才的地方,如今卻變成許多家長的角力戰場,老師何罪?學生無辜?

 

    在我的寫作專題有一個「講不完的教育」主題,一百篇裡有提到教育問題,深刻的我不敢說很深刻,但至少面對教育問題我點出很多疑問,也提出了我的看法,只是不知道是教育學者教育專家,還是有很多人眼盲,心盲就算了,耳盲也一併發生了,也就是充耳不聞,許多教育問題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問題,家長本身也是一個問題,學生在家長與老師之間成了夾心餅乾,學生為了求生存法則,當然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證詞。

 

    當我看到有人傳給我的這一篇教育職場文章時,我很快地寫下:「厭惡心證」。這個厭惡心證不單單只是教育職場,任何一個職場環境都適合這個厭惡心證法則。我們自己也曾在各種不同領域上工作上班的人,試想問大家在一般公司裡有沒有一種情況,當團體裡有人不喜歡某一個人,就會帶領大家一起不喜歡,從工作上,私領域裡對那個人處處刁難,陷害他,不要說你沒有,也許你就是被陷害的那一個,這就是厭惡心證,明明你沒有那麼不喜歡一個人,就因為大家不喜歡或是帶頭的人不喜歡於是心理面跟著不喜歡那個人,為什麼?因為這是職場的厭惡心證生存法則,逼得你做一個惡人。有所謂:『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教育不同於一般職場,教育是需要非常有愛心的人士,對教育有崇高理想的人來做,而今,學校教育變成了在職場上不如意的人的避風港,對於教育熱誠完全沒有,一旦有認真教學的老師就變成不合群的老師,對於教學上稍微嚴格一點,自然就成為其他老師的眼中釘,甚至成為家長與學生投訴的對象,一個良善的教育環境,哪裡來的投訴鬥爭老師,家長為孩子好,老師也是為學生好,也就是說家長與老師要互相觀察,互相關照,為自己的孩子為自己的學生長大以後有一番作為,即使不是很大作為,也不至於危害社會,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但是,現今家長對於學校老師群無信任之感,這是教育環境所致,老師對家長也無盡責,為什麼?是因為學生嗎?對,就是學生,最大問題就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學生本來就是未成年,本身性格發展未完全,所以需要在學校受教育,讓其人格發展齊全,不過外在因素增加不少早熟的學生,讓老師很難轉其觀念正確,行為正常。家長是最大主因。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要堅持自己的觀點,要多觀察,多修行,看看別人的行為做法在定論,若是憑一主觀又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投訴,舉證他人,是不是又陷入另一個問題存在。走上法律,調查事件,對他人身心儼然成為另一個傷害,換個角度,當你被人投訴時,是否也極力辯解呢?

 

你被投訴時可以為自己辯解,同樣地他人也可以為自己辯解,你說他人辯解是強詞,他也可以說你辯解是無賴,這樣的一來一往教育有比較好嗎?


※菩提道次第廣論─ 謝立婷引善循環─此篇 全文公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50會員
395內容數
1.各類自然文化與社會政治議題 2.各類生活關察文 3.講不完的教育專題文章 4.各類主題徵文 5.菩提道次第廣論 6.現代詩 7.現代小說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6/06
這篇文章描述了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困難時堅定自信的方法。它強調了在面對打擊時如何改變自己的修為和行為,以維持自信心。此外,文章還闡述了佛教觀點,說明瞭佛菩薩對自信心的重視,以及如何培養和保持自信心。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5/02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2024/04/29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到底這是不是導師要做為導生的事? 幫學生掃地 為學生篆刻他名字的專屬印石 為每個學生錄製一份光碟 為班上編一首歌 在寒流來襲的下午,為全班學生訂購熱奶茶 為每個學生分析他每次考試的成績 送學生紅包 把午餐學生懶得吃的水果小番茄洗淨放在水果盆中讓學生方便吃 親手煮甜湯給學生喝 為班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Thumbnail
大L老師,曾跟導生有衝突,心結難解,所以對全班學生做分類,定義"敵我",畫清界線,讓學生清楚明白,不要隨便越界。 ☙ ❦ ❧ 大M老師,好惡分明,對導生有好之,有惡之,多次私下對其他同仁透露對不喜歡的導生之厭惡。 ☙ ❦ ❧ 老師也是人,也有情緒,也有愛恨情仇,很人性,很正常。 學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導師管教學生是職責,管到學生家裡去就是逾責! 而且我何德何能啊!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但如果學生在學校的行為是果,在家裡的情形是因,那,可以逾責以對症下藥嗎? 例如, ❦ 請家長不要對孩子太兇,兇過頭,他(她)叛逆的方式之一,就是拒絕學習、擺爛成績,這是無聲的抗
Thumbnail
導師管教學生是職責,管到學生家裡去就是逾責! 而且我何德何能啊!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但如果學生在學校的行為是果,在家裡的情形是因,那,可以逾責以對症下藥嗎? 例如, ❦ 請家長不要對孩子太兇,兇過頭,他(她)叛逆的方式之一,就是拒絕學習、擺爛成績,這是無聲的抗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