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社區案例

2023/10/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你有沒有那種感覺,有時候,碰到問題或者遇到那些似曾相識的trouble場景時,你會感受到自己就是引發問題的主體,甚或有時候自己的存在就是問題!以我個人為例,過去自己總是覺得自己年紀還輕、熬夜也無所謂,健康檢查沒問題、拼酒撐一下還好,但隨著逐漸步入五十歲,漸漸意識到關節與肌肉的退化(可能我長期沒運動也有關係),總之把高齡化視為一種社會問題,跟自己無關。但那只是像鴕鳥一樣,反正你我早晚都會老,終究要面對並試著解決問題,何不一開始就勇敢?

話說回來,當我們在追求家庭生活與工作有平衡良好關係的同時,為了顧三餐討生活,也就常常會略關於維護生活型態與健康。所以,其實健康議題不分年齡,況且高齡者並不是獨自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個體,高齡議題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只是早或晚覺察而已。你也應該關心與思考「當我自己到了五十五歲時、六十五歲時要如何與家人子女、朋友社區之間能獲得彼此的社會互動與支持」,因此建構一個高齡者與非高齡者彼此互動與支持的社會結構是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必須去思考的課題,若能藉由社會實踐尋求高齡者自我的社會定位與價值,那麼我想整個社會的進步會更加成熟。

我國2021年的高齡政策白皮書指出指導原則為「提升長者支持」與「強化社會能力」以面對逐漸高齡化的臺灣社會。白皮書內明確指陳高齡者之社會角色絕非單純只是受助者,應重視其社會價值與社會連結,甚或高齡課題不能也不該只聚焦在高齡群體上,而應當要思考高齡群體與其他年齡群體的互動關係(衛生福利部,2021);另一方面,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等政策關鍵字也經常出現在你我日常的閱聽內容之中。

當人口結構老化也就是說少子高齡化是短時間內難以改善的狀況時,若只依賴年輕世代肯定難以解決各個層面所碰到的困境。跨世代間共同協作似乎就是解決方案之一了。未完待續



20會員
129內容數
超高齡社會、gerontology、失智、認知症、青銀共創、高齡生活模式、QoL生活品質提升的價值共創模型、高齡就業活動、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概念、生存價值、存在意義、退休黃金人口、gerotech、社區公共參與、城鄉合作、地方創生、無障礙旅遊、日本UT= 任何人都能隨意參加旅行、IC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