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學生與艱澀知識的橋樑」—教科書的定位、現況和學生所期待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邀訪:李瑞霖;採訪/紀錄:陳宇慈、林軒如;撰文:林軒如

「那些課本上找不到索引的字/譬如愛情 被淹沒在龐大的字母中/和我們的思緒糾結纏繞 偶爾/掩身在我們倉促的筆跡後 含蓄探頭/他們是矇懂的含羞草 像我們/不擅言詞 只能發出短促的單音」—薛憶婷〈我們的課本〉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師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

在實際上課時,現場教師通常有三種選擇:教科書、出版社講義、自編講義。然而,此次五位受訪者所經歷的使用習慣大相徑庭,難以整理出一致的規律。不過,大多同學都提及國文課本的留白空間適合抄寫筆記,課間使用率高,偶而會輔以老師的自編講義做統整;英文課本的內容則「完全不足以應付大考」—故在課本之外,參考書、雜誌、出版社考卷和自編講義都是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紅茶與怡甄不約而同地提及現今課本注重敘述式地呈現社會學科。紅茶的經驗裡,社會課本有著對前因後果的敘述,但若以備考效率而言,則會優先選用精簡且統整過的講義,如此一來便考驗學生對事件脈絡的掌握度;怡甄則說道,雖曾經聽聞身邊老師或同儕不適應,覺得文句太多,但自己認為「敘述很重要,如果因此而勸退一些教師和學生,不去使用課本是可惜的。」

對實體教科書的期待則大致可分為「銜接」、「解惑」和「引導」。Arthur與林同學期待教科書可以多連結各求學階段的內容,幫助穩固知識架構。在解惑方面,多個同學提到某些課本中的qr code詳解不一定能真的解答學生疑惑,只是重述一遍解答,希望能精進詳解內容;而在新課綱上路之時編審過趕而衍生的習題內容錯漏直到今天也困擾著師生們,同樣是多數受訪者重視的改善方向。最後,如何引導學生在接收知識之餘,也有延伸思考的機會,也是學生們希望看見的。

數位形式的教科書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等相關法於2019年四月上路,其中規範了電子(數位)教科書的運用,希望能降低學生學習的負擔,並以小五至國三的英語科為首要施行對象。而台灣的「生生有平板」政策上路後,數位電子書更成為一種硬需求。此次的訪談對象包含曾經歷過「生生有平板」政策、自己也時常使用平板學習的紅茶同學(中山女高);以及直到高中時才擁有方便的電腦與吃到飽網路、平時多以實體書學習的怡甄同學。

raw-image

來源:学習者用デジタル教科書について—文部科学省 

「取得電子檔很困難」升高三的紅茶說道。依據他的經驗,教科書電子檔須主動向出版社索取,曠日費時;高三用的複習講義則是完全沒有電子檔。他提到,運用平板能夠及時切換資料畫面、放大圖例且便於筆記,學習效率更好;也觀察身邊同學使用平板學習的比例漸增,因此期待出版社「能更方便的令學生取用教科書電子檔」。      

怡甄同學則提及,對於沒有平板、手寫板的自己以及身邊同學而言,pdf檔的形式並不方便。課本除了被閱讀,也被期待著能在上課時作為記錄老師講解的載體。另外,她舉出國小常見的光碟為例,希望以可互動式的設計呈現習題,方便擁有不同型態裝置的同學作答。

尚待實現的學習輔助方案

紅茶身為深刻體會數位學習優點的高三生,希望未來實體與數位課本能自由擇一,由出版社幫忙匯入檔案。並細心地考量到pdf檔案可能有容易盜用的問題,因此相關防範配套也需要業者的設計。台北的林同學則提到,希望未來教科書的設計能像「均一教育平台」的感覺。同時對用眼過度也感到擔憂,因此期待能有與閱讀器相容的電子教科書。仁仁則提到,未來可以為學生進行個人化錯題分析,幫助看清自己不熟悉的內容,也以大數據呈現全體考生常見的知識盲區,對課業準備能有更清晰的方向。   

從簡短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實體書以及電子學習各有其擁護者,同時,受訪同學雖有自己的偏好,卻也並非全盤否認另種學習方式。教科書進化的方向也許還有待更多第一線使用者的真實心聲來塑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何有效學習課綱制訂的課程內容,並圓滿個人化的學習需求」是學生們心中在意的事情。      

「所有的言語 答案/都靜放在我們的課本裡/等待我們翻起這一切的序幕」—薛憶婷〈我們的課本〉


參考資料:

  1. 111學測國寫〈當我打開課本〉盼108課綱考生反思學習意義—翻轉教育
  2. 學測國寫作文〈當我打開課本〉挨批爛題目 作家認出「情意題」無價值—鏡週刊
  3. 只要「打開課本」,就能點燃對知識的熱情?──我在監考學測時,看見考生們「不可思議」的表情—換日線
  4. 學測國寫「當我打開課本」評分曝光 這4科是考生最愛—聯合報
  5. 「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懶人包!帶你攻略教育部最貴數位教學計畫—翻轉教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VID-19籠罩世界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遙遠,但在疫情推播助瀾之下的數位發展,已悄然延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得以一窺2021年5月全國三級警戒下,學子們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學習面貌。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自從歌手徐佳瑩唱了〈#身騎白馬〉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之後: 「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 過中原 放下西涼沒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大家對於「我身騎白馬」一詞更是琅琅上口。 這首歌不是為一段歷史故事讚頌,而是談愛情 「而你卻 靠近了 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 或向前走 突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 夜晚適合書寫,不為什麼目的, 就是塗鴉。 文學的長巷裡,左擁右抱, 恨不得貪抓一切, 連牆縫中的塵埃都捏緊在指間。 然後,沒預期地生出了許多芽, 是文學的芽, 它們在空中捲著, 在樹上攀著, 有時候是游絲, 在光影中兀自浮動。 ■ 愛聽歌, 愛在歌詞翻箱倒篋, 在流行音樂的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在浮世的光影裡,每天有許多日常且平易的畫面,在你我的眼前飄晃而過,像是海浪般,一波一波,交疊襲來,令人目不暇給,卻又常常遺忘。於是,到底哪些片刻及片段,會刻印在腦海裡,住進你的心裡,撞擊思維,且讓人低迴不已。 每回車子加油後,不論髒不髒,總是會著意地順便洗車。某次和加油站店長小
*鬍子老師 某豪 「觀點」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視界)。 我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自然著迷於攝影,每當眼睛遊移於相機觀景窗與實際風景時,總覺得兩者存在著許多無法言喻的差異。 各位應該都有使用手機幫忙拍團體照的經驗,但往往拍出來之後會聽到:「我怎麼看起來這麼胖!」、「我腿變得好短!」諸如此類的抱怨聲,其實
*鬍子老師 某豪 我承認自己是男人的沙文主義者、傳統的父權觀,但自從接受人文主義思想以及性別平權的立法與主張的洗禮之後,讓我在藝術教育這塊領域的觀念也為之改變。 在我的教學職涯中,類似這樣的觀念改變不勝枚舉: 回想第一次在大專院校兼課時開了一門「#流行藝術的創意點子」,受到當時學生的啟發,讓我和他們
COVID-19籠罩世界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遙遠,但在疫情推播助瀾之下的數位發展,已悄然延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得以一窺2021年5月全國三級警戒下,學子們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學習面貌。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自從歌手徐佳瑩唱了〈#身騎白馬〉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之後: 「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 過中原 放下西涼沒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大家對於「我身騎白馬」一詞更是琅琅上口。 這首歌不是為一段歷史故事讚頌,而是談愛情 「而你卻 靠近了 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 或向前走 突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 夜晚適合書寫,不為什麼目的, 就是塗鴉。 文學的長巷裡,左擁右抱, 恨不得貪抓一切, 連牆縫中的塵埃都捏緊在指間。 然後,沒預期地生出了許多芽, 是文學的芽, 它們在空中捲著, 在樹上攀著, 有時候是游絲, 在光影中兀自浮動。 ■ 愛聽歌, 愛在歌詞翻箱倒篋, 在流行音樂的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在浮世的光影裡,每天有許多日常且平易的畫面,在你我的眼前飄晃而過,像是海浪般,一波一波,交疊襲來,令人目不暇給,卻又常常遺忘。於是,到底哪些片刻及片段,會刻印在腦海裡,住進你的心裡,撞擊思維,且讓人低迴不已。 每回車子加油後,不論髒不髒,總是會著意地順便洗車。某次和加油站店長小
*鬍子老師 某豪 「觀點」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視界)。 我從事藝術教育工作,自然著迷於攝影,每當眼睛遊移於相機觀景窗與實際風景時,總覺得兩者存在著許多無法言喻的差異。 各位應該都有使用手機幫忙拍團體照的經驗,但往往拍出來之後會聽到:「我怎麼看起來這麼胖!」、「我腿變得好短!」諸如此類的抱怨聲,其實
*鬍子老師 某豪 我承認自己是男人的沙文主義者、傳統的父權觀,但自從接受人文主義思想以及性別平權的立法與主張的洗禮之後,讓我在藝術教育這塊領域的觀念也為之改變。 在我的教學職涯中,類似這樣的觀念改變不勝枚舉: 回想第一次在大專院校兼課時開了一門「#流行藝術的創意點子」,受到當時學生的啟發,讓我和他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我的雅思考試經驗。我是在2023年12月參加的考試,所以經驗還算熱騰騰的。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考生在考雅思前的常見問題,給大家參考。 1. 我是如何找教材資源 關於找教材資源,因為預算關係,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去補習或找線上課程。有個APP叫做小紅書,相信大家都知道,小紅書上有很多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想必很多剛接觸日文的人都會很想知道一個問題:「要用什麼教材來學習?」 市面上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教科書,從基礎到為各個等級設計的教科書、模擬考題都有。有的可以用來自學,有的只適合上課用。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台灣中學英語教育由於長期考試導向,學習者往往將過多時間投注在教科書的內容學習,過度側重單純的單字記憶、過度依賴單一教材。理想的語言學習情境應該是大量的泛讀 (extensive reading )輸入,再搭配精讀(intensive reading )反饋。但教學現場的現實面是中學學生面對龐大升學壓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眾所週知上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課本」。到了學校若是發現忘記帶課本,小則罰站、記點、罰抄,遇上不太講情面的老師,可能直接被請出課堂。 課本,是重要的學習媒介。不同的課堂,打開不同的課本,不論是國文、數學、地理、自然、歷史,跟著老師的說明,台下的人,只要還沒⋯⋯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開始大量閱讀,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的。那時,我就讀於屏東高中的數理資優班,並受到國文老師李靜妤的深刻影響。她在高中的第一堂國文課上說了一句話,至今仍然銘記於心: 「高中生要多去書店,了解書店裡有什麼書。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對他遇到問題的詳細解答,你現在或許還沒遇到那些問題,但先去了解哪些問題有哪些答
今天要來分享的是我的雅思考試經驗。我是在2023年12月參加的考試,所以經驗還算熱騰騰的。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考生在考雅思前的常見問題,給大家參考。 1. 我是如何找教材資源 關於找教材資源,因為預算關係,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去補習或找線上課程。有個APP叫做小紅書,相信大家都知道,小紅書上有很多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想必很多剛接觸日文的人都會很想知道一個問題:「要用什麼教材來學習?」 市面上有非常多各式各樣的教科書,從基礎到為各個等級設計的教科書、模擬考題都有。有的可以用來自學,有的只適合上課用。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台灣中學英語教育由於長期考試導向,學習者往往將過多時間投注在教科書的內容學習,過度側重單純的單字記憶、過度依賴單一教材。理想的語言學習情境應該是大量的泛讀 (extensive reading )輸入,再搭配精讀(intensive reading )反饋。但教學現場的現實面是中學學生面對龐大升學壓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眾所週知上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課本」。到了學校若是發現忘記帶課本,小則罰站、記點、罰抄,遇上不太講情面的老師,可能直接被請出課堂。 課本,是重要的學習媒介。不同的課堂,打開不同的課本,不論是國文、數學、地理、自然、歷史,跟著老師的說明,台下的人,只要還沒⋯⋯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