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學生與艱澀知識的橋樑」—教科書的定位、現況和學生所期待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邀訪:李瑞霖;採訪/紀錄:陳宇慈、林軒如;撰文:林軒如

「那些課本上找不到索引的字/譬如愛情 被淹沒在龐大的字母中/和我們的思緒糾結纏繞 偶爾/掩身在我們倉促的筆跡後 含蓄探頭/他們是矇懂的含羞草 像我們/不擅言詞 只能發出短促的單音」—薛憶婷〈我們的課本〉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師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

在實際上課時,現場教師通常有三種選擇:教科書、出版社講義、自編講義。然而,此次五位受訪者所經歷的使用習慣大相徑庭,難以整理出一致的規律。不過,大多同學都提及國文課本的留白空間適合抄寫筆記,課間使用率高,偶而會輔以老師的自編講義做統整;英文課本的內容則「完全不足以應付大考」—故在課本之外,參考書、雜誌、出版社考卷和自編講義都是常客。

值得一提的是,紅茶與怡甄不約而同地提及現今課本注重敘述式地呈現社會學科。紅茶的經驗裡,社會課本有著對前因後果的敘述,但若以備考效率而言,則會優先選用精簡且統整過的講義,如此一來便考驗學生對事件脈絡的掌握度;怡甄則說道,雖曾經聽聞身邊老師或同儕不適應,覺得文句太多,但自己認為「敘述很重要,如果因此而勸退一些教師和學生,不去使用課本是可惜的。」

對實體教科書的期待則大致可分為「銜接」、「解惑」和「引導」。Arthur與林同學期待教科書可以多連結各求學階段的內容,幫助穩固知識架構。在解惑方面,多個同學提到某些課本中的qr code詳解不一定能真的解答學生疑惑,只是重述一遍解答,希望能精進詳解內容;而在新課綱上路之時編審過趕而衍生的習題內容錯漏直到今天也困擾著師生們,同樣是多數受訪者重視的改善方向。最後,如何引導學生在接收知識之餘,也有延伸思考的機會,也是學生們希望看見的。

數位形式的教科書

日本的「学校教育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等相關法於2019年四月上路,其中規範了電子(數位)教科書的運用,希望能降低學生學習的負擔,並以小五至國三的英語科為首要施行對象。而台灣的「生生有平板」政策上路後,數位電子書更成為一種硬需求。此次的訪談對象包含曾經歷過「生生有平板」政策、自己也時常使用平板學習的紅茶同學(中山女高);以及直到高中時才擁有方便的電腦與吃到飽網路、平時多以實體書學習的怡甄同學。

raw-image

來源:学習者用デジタル教科書について—文部科学省 

「取得電子檔很困難」升高三的紅茶說道。依據他的經驗,教科書電子檔須主動向出版社索取,曠日費時;高三用的複習講義則是完全沒有電子檔。他提到,運用平板能夠及時切換資料畫面、放大圖例且便於筆記,學習效率更好;也觀察身邊同學使用平板學習的比例漸增,因此期待出版社「能更方便的令學生取用教科書電子檔」。      

怡甄同學則提及,對於沒有平板、手寫板的自己以及身邊同學而言,pdf檔的形式並不方便。課本除了被閱讀,也被期待著能在上課時作為記錄老師講解的載體。另外,她舉出國小常見的光碟為例,希望以可互動式的設計呈現習題,方便擁有不同型態裝置的同學作答。

尚待實現的學習輔助方案

紅茶身為深刻體會數位學習優點的高三生,希望未來實體與數位課本能自由擇一,由出版社幫忙匯入檔案。並細心地考量到pdf檔案可能有容易盜用的問題,因此相關防範配套也需要業者的設計。台北的林同學則提到,希望未來教科書的設計能像「均一教育平台」的感覺。同時對用眼過度也感到擔憂,因此期待能有與閱讀器相容的電子教科書。仁仁則提到,未來可以為學生進行個人化錯題分析,幫助看清自己不熟悉的內容,也以大數據呈現全體考生常見的知識盲區,對課業準備能有更清晰的方向。   

從簡短的訪談中可以感受到「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實體書以及電子學習各有其擁護者,同時,受訪同學雖有自己的偏好,卻也並非全盤否認另種學習方式。教科書進化的方向也許還有待更多第一線使用者的真實心聲來塑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何有效學習課綱制訂的課程內容,並圓滿個人化的學習需求」是學生們心中在意的事情。      

「所有的言語 答案/都靜放在我們的課本裡/等待我們翻起這一切的序幕」—薛憶婷〈我們的課本〉


參考資料:

  1. 111學測國寫〈當我打開課本〉盼108課綱考生反思學習意義—翻轉教育
  2. 學測國寫作文〈當我打開課本〉挨批爛題目 作家認出「情意題」無價值—鏡週刊
  3. 只要「打開課本」,就能點燃對知識的熱情?──我在監考學測時,看見考生們「不可思議」的表情—換日線
  4. 學測國寫「當我打開課本」評分曝光 這4科是考生最愛—聯合報
  5. 「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政策懶人包!帶你攻略教育部最貴數位教學計畫—翻轉教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I · 南一教育集團的沙龍
9會員
32內容數
2025/04/09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與數位工具廣泛應用,教育模式正迎來重要變革。作為教育產業的領航者,南一教育集團自2023年起前瞻布局,優先將AI技術導入英語文學習領域,歷經8個月的開發、測試與優化,針對作文和翻譯題型開發AI批閱服務研發「AI Partner批閱系統」。
Thumbnail
2025/04/09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迅速發展與數位工具廣泛應用,教育模式正迎來重要變革。作為教育產業的領航者,南一教育集團自2023年起前瞻布局,優先將AI技術導入英語文學習領域,歷經8個月的開發、測試與優化,針對作文和翻譯題型開發AI批閱服務研發「AI Partner批閱系統」。
Thumbnail
2025/01/02
隨著科技快速進步,教育形式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紙筆教學,數位科技的融入催生了數位教科書的誕生。迥異於傳統紙本教科書,數位教科書透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數位工具、即時回饋、數據分析等特性,提供了更具互動性、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習能不分時地、學生能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學習。
Thumbnail
2025/01/02
隨著科技快速進步,教育形式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紙筆教學,數位科技的融入催生了數位教科書的誕生。迥異於傳統紙本教科書,數位教科書透過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數位工具、即時回饋、數據分析等特性,提供了更具互動性、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習能不分時地、學生能以自己的步調和方式學習。
Thumbnail
2024/11/15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於臺北世貿一館開展,主題為「邁向AI新生活」,南一書局帶來密室逃脫、VTuber直播等互動活動,提升教育的沉浸感與互動性,並宣佈與ELSA Speak合作攻佔2030雙語國家目標。南一書局致力於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個人化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走向新的教學未來。
Thumbnail
2024/11/15
2024臺灣教育科技展於臺北世貿一館開展,主題為「邁向AI新生活」,南一書局帶來密室逃脫、VTuber直播等互動活動,提升教育的沉浸感與互動性,並宣佈與ELSA Speak合作攻佔2030雙語國家目標。南一書局致力於推動數位轉型,提供個人化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走向新的教學未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Thumbnail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後許多問題爭議不斷,其中以「學習歷程檔案」占比最大。我們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背離了「適性揚材,成就每個孩子」的初衷。經過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學生回應,怕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無法對應到想要申請的校系,且有5成以上的學生希望學習歷程檔案能符合自己申請校系的指引。學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後許多問題爭議不斷,其中以「學習歷程檔案」占比最大。我們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早已背離了「適性揚材,成就每個孩子」的初衷。經過調查顯示,超過7成的學生回應,怕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無法對應到想要申請的校系,且有5成以上的學生希望學習歷程檔案能符合自己申請校系的指引。學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嗎?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界也逐漸進入了數位化時代,生生用平板計畫就是其中一項代表。這項計畫不僅提供平板電腦給學生使用,也藉此促進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數位技能。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平板教學也面臨了許多挑戰和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育界也逐漸進入了數位化時代,生生用平板計畫就是其中一項代表。這項計畫不僅提供平板電腦給學生使用,也藉此促進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數位技能。然而,在實際操作上,平板教學也面臨了許多挑戰和問題,而其中最重要的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若不是好朋友陳建霖的極力推薦,甚至將書親自專程送到我診所來,我大概是不太可能會看理想的讀本這套書。 因為這是一群懷抱著理想、充滿熱情的大學教授,為高中生編的國文課本。一般總會想,課本再怎麼編,也就是課本,脫離學生時代,對於教科書就避之惟恐不及,哪會想去讀呢? 不料隨手翻閱,卻欲罷不能,花了好幾個假日
Thumbnail
  連續兩年在5、6月的遠距教學,讓學校老師深深感到這時代已經有所不同,但接下來即將改變成真的,就是「生生用平板」,一般中小學為六班學生共用一個班級平板,而偏鄉則是一生一師一平板,所以不只是科技輔助教學,而是數位融入學習。這兩年,日本大量導入Loilonote當作數位學習的媒介,不論是遠距或混成都是
Thumbnail
  連續兩年在5、6月的遠距教學,讓學校老師深深感到這時代已經有所不同,但接下來即將改變成真的,就是「生生用平板」,一般中小學為六班學生共用一個班級平板,而偏鄉則是一生一師一平板,所以不只是科技輔助教學,而是數位融入學習。這兩年,日本大量導入Loilonote當作數位學習的媒介,不論是遠距或混成都是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當我打開課本〉只要求考生「敘述任一學科課本對你的意義,書寫你探索課本內容、知識的經驗與體會。」卻沒有硬性規定只能寫「正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們不妨把這個開放式的討論當切入點,一步一步引導國中孩子感受這一波如同海嘯的學習新浪潮。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轉線上課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然而,經歷了這週的「混成教學」,我發現,這條科技輔助教育的路,還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磕磕絆絆呢......。 理論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要同時兩者兼顧,在一節45分鐘的課程裡,如何不因五花八門的問題被打斷而能好好完成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呢?
Thumbnail
本來我以為,轉線上課程已經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了。然而,經歷了這週的「混成教學」,我發現,這條科技輔助教育的路,還是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石子,磕磕絆絆呢......。 理論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要同時兩者兼顧,在一節45分鐘的課程裡,如何不因五花八門的問題被打斷而能好好完成該堂課的教學目標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