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唸了書,是否暴露此刻的我的不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不敢說我唸過oo書,愈來愈這樣緊閉嘴巴了。

這年頭,好像沒吊個書袋給人的,不顯得你是有看法的,特別是對於「教育」這玩意,嗯......這領域。
不說個你看過誰誰誰的書,好像你說的教育觀點就是不入流,即使你真的會教育小孩,你也真的把孩子的不良行為給導正了。

..
記得以前遇到某個考官問我:
「你怎麼不用教具呢?皮亞傑說過,這年記的孩子.......」
那是去考某校,我試教數學時給問的問題。

「為何不用教具?」

我心底納悶良久:

「為何要用教具?」

我未來要面對的是高年級的孩子,在我試教的那個單元,我過去的教學經驗告訴我:這個學區的孩子並不需要每個單元的數學都要以教具輔助教學,95%以上的學生的抽象化理解已然成熟,剩下的5%孩子,需要補救教學時才用得到教具。

我要問的是:

「我是來當班級導師的,短短15分鐘的演示不就是展示面對全班時候的教學,有需要特別用教具輔助教學?」

這不是反客為主?顯得我只要教那5%的孩子? 我真想問這位考官:

你要看的是什麼?

或者更深入的問:

「做為一位考評者,你應該要看什麼?」

..
再說,皮亞傑1958年提出的理論,至今半世紀過去,多少後繼學者和實務經驗者都提出他那套論述的分期早已經不適用現代的孩子,眼前這位考官仍以「理論」去面對「實務現場」?抱殘守缺的奉行一套(也許真的是落伍)的過去的理論為神主牌,而不論今日孩童的發展是否符應?

...
後來我也去看過這位考官上課,她也沒用教具,何況她的課是更需要教具引導,應該說抽象化還沒成熟的二年級呢。我問她:您怎沒用教具?她說:

「這單元不必用啊!」

.

原來,原來真正的原因是:有什麼位子就要說說什麼話,才會顯得「我就是這有權力的人」!

所以那天他的問題其實可以翻譯翻譯:

「在這試場裡,我必須要說點什麼,才能彰顯我的角色!」

..

以前上課常聽到大學教授說些高深理論,覺得高不可攀,食之無味,不是因為理論深奧,而是在教學現場看到的根本不那一回事。理論,要嘛因為環境的不同而無法適用(特別是從國外來的);要嘛就因為時空遞嬗而不適宜(人總是在進化吧),可許多人還是用書袋來壓你,甚至還調侃說:

「老師們啊,要上進,多看書!」

莫怪乎隔壁同事憤憤不平的說:
「有本事你就來小學現場教教看啊!」

雖言此過於武斷,但是我總是謹記:

術業專攻,書袋可免,一方世界,不是用一本書道盡 一切,蓋棺論定,理論,就是一個參考值,重點還是在:知道了理論,可以應用嗎?會從理論中衍生出合宜目前環境的進化論述和實務執行技巧嗎?
...
每每聽到有人說:「我是學oo的」、「我唸過xx書的」、「我修過YY課的」,我總忍不住要花點時間專注瞧瞧他所為是否如此,往往,真的會有不讓我失望的「物外之趣」!
人生啊!
人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8會員
799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Claralk Ch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學後補強數學課的娃子們,一個接一個來請假,說是要準備籃球比賽。 我能拒絕嗎? 數學不好,心因因素比較多, 主觀上這些孩子就是一整個排斥和放棄了。 我用糖糖誘拐(騙)他們進門,然後,我的要求也只有一個: 每一次只要聽懂我講的一個原理、原則就好 題目不用做多,三題就好....沒有壓力!
Thumbnail
2025/04/28
放學後補強數學課的娃子們,一個接一個來請假,說是要準備籃球比賽。 我能拒絕嗎? 數學不好,心因因素比較多, 主觀上這些孩子就是一整個排斥和放棄了。 我用糖糖誘拐(騙)他們進門,然後,我的要求也只有一個: 每一次只要聽懂我講的一個原理、原則就好 題目不用做多,三題就好....沒有壓力!
Thumbnail
2025/04/24
當老師還要有推理的能力! 對! 早自修看到A娃嘴巴嚼呀嚼,我問他吃啥?他回我說,沒有啊,我只是在嚼舌根! 一旁的C娃也馬上附和說,老師你看錯,他的確是在嚼舌根、沒吃東西喔! 這種此地無銀的反應讓我更加肯定:A娃就是吃零食了,C娃真的是幫了老師我一個大忙。 在班,老師沒有絕對禁止
Thumbnail
2025/04/24
當老師還要有推理的能力! 對! 早自修看到A娃嘴巴嚼呀嚼,我問他吃啥?他回我說,沒有啊,我只是在嚼舌根! 一旁的C娃也馬上附和說,老師你看錯,他的確是在嚼舌根、沒吃東西喔! 這種此地無銀的反應讓我更加肯定:A娃就是吃零食了,C娃真的是幫了老師我一個大忙。 在班,老師沒有絕對禁止
Thumbnail
2025/04/18
早上小娃們在期中考,某家長來班群大聲嗆聲老師,其他老師趨前提醒:現在是考試時間,請勿影響小娃們。 但是仍然嗆聲依故,盛氣凌人、銳不可當,一副長坂坡前翼德上身模樣,狀是盛凌。 先說,你某人以家長的姿態入教室,當著所有的娃面嗆聲老師,惡言惡臉實為最差示範。 再者,娃們在考試,經提醒仍然故我,對自己
Thumbnail
2025/04/18
早上小娃們在期中考,某家長來班群大聲嗆聲老師,其他老師趨前提醒:現在是考試時間,請勿影響小娃們。 但是仍然嗆聲依故,盛氣凌人、銳不可當,一副長坂坡前翼德上身模樣,狀是盛凌。 先說,你某人以家長的姿態入教室,當著所有的娃面嗆聲老師,惡言惡臉實為最差示範。 再者,娃們在考試,經提醒仍然故我,對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當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教授的內容時,學生可能因為認為老師知識有限而對他失去信心。
Thumbnail
今日和資深導師學姐聊天, 起因是「學生學習態度之低落」, 聊著聊著, 也請教她是否能在學生小時候(高一時)就先做些什麼?讓他們不要低落? 資深導師學姐覺得,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時代翻轉太快,一切變得複雜。 高中導師能做的, 大概是, 在發覺他(她)要歪掉的時候, 趕緊伸手
Thumbnail
今日和資深導師學姐聊天, 起因是「學生學習態度之低落」, 聊著聊著, 也請教她是否能在學生小時候(高一時)就先做些什麼?讓他們不要低落? 資深導師學姐覺得, 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時代翻轉太快,一切變得複雜。 高中導師能做的, 大概是, 在發覺他(她)要歪掉的時候, 趕緊伸手
Thumbnail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Thumbnail
在路上遇到曾經同盟、試著合作要解決學生問題的導師時,都會閒聊一下小孩的近況。「最近那位學生狀況都好嗎?」我問。老師搖著頭說:「其實我只要不理他,就沒事了。」 這句話讓我瞬間勾起許多回憶。
Thumbnail
我滿心期待的重回校園,想像著在課堂上教書的美好互動。 回想前幾年帶班的經驗,已經有心理準備面對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沒想到......狀況比我想像中的還......
Thumbnail
我滿心期待的重回校園,想像著在課堂上教書的美好互動。 回想前幾年帶班的經驗,已經有心理準備面對可能會遇到的挑戰。 沒想到......狀況比我想像中的還......
Thumbnail
前文說到學生兩極化的反應,自然可以選擇不回應,或者……我要在一周內想出新的應對方式。 其實,挫折與猶豫從學期初開始累積,上學期末的評鑑顯示零星學生確實有著強大「憤怒」。但實際要去「理解」這是學生的憤怒與挫折,並不簡單。 這番話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也是學期中以前的內在工作。 終於,皆大歡喜(?)
Thumbnail
前文說到學生兩極化的反應,自然可以選擇不回應,或者……我要在一周內想出新的應對方式。 其實,挫折與猶豫從學期初開始累積,上學期末的評鑑顯示零星學生確實有著強大「憤怒」。但實際要去「理解」這是學生的憤怒與挫折,並不簡單。 這番話徹底改變了我的「觀點」,也是學期中以前的內在工作。 終於,皆大歡喜(?)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教與學,說真的,是不對等的,教導方如何正確的「輸出」,讓學習方能夠好好「輸入」,就靠各位老師的能耐了。當然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家長,所以在對小孩說:「你怎麼都聽不懂?」正因為他處在學習的盲點上,才需要協助,找出這個盲點,才會事半功倍。
Thumbnail
教與學,說真的,是不對等的,教導方如何正確的「輸出」,讓學習方能夠好好「輸入」,就靠各位老師的能耐了。當然教的人不一定是老師,也有可能是家長,所以在對小孩說:「你怎麼都聽不懂?」正因為他處在學習的盲點上,才需要協助,找出這個盲點,才會事半功倍。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Thumbnail
以一個年資尚淺的老師來說,我下這樣的標題真的很可怕(感覺隨便都會被電得七葷八素),不過紀錄和整理以前的教學經驗,實是為未來做一借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