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可怕的性侵案發生地點」是在那裡呢?

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天(6月21日),有朋友分享一則國語日報的新聞~「人權會訪查 兒少性侵 加害人近五成是教育者」,看了著實感到怵目驚心,讓我不禁想問:難道校園變成這麼可怕的地方?兒少性侵加害者中,居然有近5成是教育者(一般人將此與「老師」劃上等號)?

這未免太可怕了吧!

但檢視該計劃新聞稿和報導內容才發現,此報導中有相當多需要釐清的地方。

一、此報導中所提到的兒少性侵案發生地點,是有限定的,並非全部。

根據國家人權委員會辦理的「兒少安置機構及校園性侵」系統性訪查研究可以得知,此研究的兒少性侵案件已限縮在安置機構和校園,換言之,佔兒少性侵案比例最大宗的「家內性侵」(約佔46%)已經被排除在外(註1),至於其餘54%的「家外性侵」部份,還要扣掉其他熟人、安親班、補習班…等,僅剩學校和安置機構,因此,標題中的「兒少性侵加害人近五成是教育者」已明顯與現實不符。

二、若依據研究對象及公佈的數據推估,真正可怕的性侵案發生地應該是「安置機構」。

報導中指出,此研究發現性侵事件發生地約三成在學校內,由於此研究案的研究地點僅限學校和安置機構,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估,有約7成的性侵案是發生在安置機構。

換言之,安置機構才是此研究案凸顯出的大問題,為何報導對此完全不提?

三、加害者的身份。

報導中指出,加害人事發時的職業有四成八是教育人員。問題是,此研究中所謂的「教育人員」指的是誰?除了學校的正式教師、代理代課教師、兼任教師外,社團老師、教練、學校安親班老師…等,算不算教育人員?安置機構中的機構負責人、社工員、專任生活輔導人員、專任助理生活輔導人員等算不算「教育人員」?

以此研究的標的來看,若性侵事件發生地約三成發生在學校內,就應該有約七成發生在安置機構內,那麼報導是不是應該交代清楚,到底這些加害的「教育人員」的工作地點是在學校?還是安置機構?

還有,若是有四成八的加害人為「教育人員」,那麼,在學校或安置機構中另外5成2的加害人是什麼身份?有沒有學生?若有,比例多少?

另外,若還有其他身份者,那些人是誰?

四、樣本數的代表性?報導中指出,國家人權委員會的訪查截至今年五月,已接到超過一百二十通電話。若此120通電話分別為不同的人打來,而受訪者皆為打電話來的人,那麼,受訪者的比例(52人)未佔致電者的一半。

我想問的是,其餘未受訪的68人為何沒接受訪談?受訪對象是如何篩選的?

還有,這52位的受訪者中,有近5成介於21歲到30歲,也就是說,大約有26位受訪者在這個區間,若以平均數來看,每個年齡層的受訪者約為2~3人,這樣的比例佔其年齡層總數的比例多少?

最重要的是,這些樣本能否代表母體?以這個研究來說,此受訪的52個樣本代表的母體是什麼?

總之,以這個研究來說,國家人權委員會真正應該一併告訴社會大眾的是:

1、公佈的數字(如:加害人近5成為教育者)是怎麼算出來的?

2、所有研究對象的定義是否清楚,是否公開?

3、提供統計者是否有一併提供並解釋此研究的測量方法?

4、樣本是否優質到可以代表母體?

數字會說話,數字也會說謊。我真正想問的是,如果真的有近五成的性侵案加害者為學校老師,為何報導中不直接寫?反而使用可以聯想到老師的「教育者」、「教育人員」取代「老師」?此舉究竟意圖為何?此研究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第五點,也是最嚴重的一點,就是這52位接受訪談者的兒少性侵案有沒有依法通報?

報導中指出,發生性侵事件後,有3成2的人沒有揭露。如果將受訪談的52人當作母數來看,至少約有16人在兒少受到性侵沒有通報,請問,訪談者有沒有在知悉兒少性侵案24小時內依法通報?(註2)

要知道,此研究案的訪談人員皆為受過培訓且有證照的人員(註3),應該知道兒少性侵案沒有追訴期,且若沒有在知悉24小時內通報就可能被罰。

最後,我要提供善意提醒。在目前這個 #Me Too的氛圍下,性騷案的確能吸引眾人目光,兒少性侵案更會引起讀者義憤填膺。但是,依照我國的法律,只要是未曾通報的性侵案,知悉者若沒在24小時內通報,就要承擔隱匿兒少性平案的法律責任。

所以,不管您是多有正義感的人,在知悉兒少性侵/性騷案時(不管案件當事人目前幾歲,是否已成年),請記得,第一個動作不是找媒體,而是通報。否則,隱匿兒少性侵案的罰則為新臺幣六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註4)

註1:根據109年兒少性侵案通報統計,所有6-12歲的兒少性侵案當中,有46%為家內性侵案。(摘自親子天下報導「大野狼在哪裡?正視兒少熟人性侵問題」)

註2: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7條第1項:

醫事人員、社會工作人員、教育人員、保育人員、移民管理人員、移民業務機構從業人員、戶政人員、村里幹事、警察人員、司法人員、觀光業從業人員、電子遊戲場業從業人員、資訊休閒業從業人員、就業服務人員、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及其他執行兒童福利或少年福利業務人員,於執行職務或業務時,知有被害人,應即通報當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註3:據國家人權委員會的新聞稿指出,訪談人員有:諮商或臨床心理師、社會工作師或專任輔導教師。

註4: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00條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4會員
165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以為不適任教師是主要危害教育品質的人,事實上,不適任校長的危害更大。這篇文章探討一種將校長一職視為校園土皇帝對孩子、老師和教育的危害。
今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又開支票,要增加特教助理員編制。教育部的做法雖立意良善,卻未對症下藥,因為,目前國內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家庭教育不彰,而這部份是教育部長期不願意正視的問題。這篇文章再次呼籲教育部重視家庭教育,唯有將家庭教育做好,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才可能做好。
「勞動教育」108課綱中的一環,問題是,在教育職場中,惡雇主(校長)卻不少,這樣的校長如何能帶領全校教職員齊心辦好教育?
學校為何會出現「不適任教師」?這與校長治校無方很有關係,因為,每一個教學不力的不適任教師,其行為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校長的不斷放縱造成的。
孩子走向世界並擁有競爭力的先決條件為何?視野和競爭力。讓人擔心的是,連我國第一學府--台大--的學生,見識都如此狹隘,此狀況凸顯出我國教育過於重視智育的危機。
在目前的環境中,有越來越多家長將家庭教育的責任丟給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導致家庭教育功能不彰,而這一切,在新冠疫情的停課期間完全凸顯出來。就教育的角度,孩子唯有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助合作的狀況下,才能獲得最好的教育。
很多人以為不適任教師是主要危害教育品質的人,事實上,不適任校長的危害更大。這篇文章探討一種將校長一職視為校園土皇帝對孩子、老師和教育的危害。
今年教師節前夕,教育部長又開支票,要增加特教助理員編制。教育部的做法雖立意良善,卻未對症下藥,因為,目前國內教育的關鍵問題是家庭教育不彰,而這部份是教育部長期不願意正視的問題。這篇文章再次呼籲教育部重視家庭教育,唯有將家庭教育做好,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才可能做好。
「勞動教育」108課綱中的一環,問題是,在教育職場中,惡雇主(校長)卻不少,這樣的校長如何能帶領全校教職員齊心辦好教育?
學校為何會出現「不適任教師」?這與校長治校無方很有關係,因為,每一個教學不力的不適任教師,其行為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而是校長的不斷放縱造成的。
孩子走向世界並擁有競爭力的先決條件為何?視野和競爭力。讓人擔心的是,連我國第一學府--台大--的學生,見識都如此狹隘,此狀況凸顯出我國教育過於重視智育的危機。
在目前的環境中,有越來越多家長將家庭教育的責任丟給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導致家庭教育功能不彰,而這一切,在新冠疫情的停課期間完全凸顯出來。就教育的角度,孩子唯有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助合作的狀況下,才能獲得最好的教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我承認......其實我應該是不適合或者沒有社會化的那種人。
Thumbnail
「回到人間有條件嗎?」是我動筆時腦袋瞬間閃過的一個問題,但到最後我卻覺得,如果可以改成:「來到人間有條件嗎?」會不會更溫柔一點?...
Thumbnail
前陣子讀到存在主義學派,對「自由與責任」特別有感觸
Thumbnail
在我國,新聞只要與狼師、虐童師…等搭上關係,就特別吸睛。問題是,當我們深究報導內容會發現,有不少新聞與事有違。這篇文章就是以國語日報的一則報導為例,說明新聞報導出現的錯誤引導問題。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所呈現的鐵證,有那些? 是有助人的表現?還是有感同身受?還是? 但我只想說,要是同理在同類族群,就是同樣是地球人來說,那根本是完全見不到自閉症者難處的主要原因。 因此,這原因,就是造成〝假同理心〞的重要鐵證。 因為,這種地球人,就是典型的雙面人。
Thumbnail
當計劃不如預期進行的時候,比起「重新計畫」這個選擇,更有效的方法是刪除計畫。
Thumbnail
過去人們追求永生,窮人試圖生多一點傳遞自己的基因,富人試圖活久一點建造自己的碑銘,然而網路時代,所有人都得到了永生的機會,或至少你的一部分會被永久保存下來,在一個名為雲端的地方,而雲端在遙遠的彼方,而當所有人都拿到永生的門票時,隱藏自己就成了一種特權,而如果能夠被遺忘,你就成了上帝。
Thumbnail
這幾天,許多人都在談論男明星與女網紅分手的新聞,明星的情事被報導與攤出來討論,本來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過這次因為女方文情並茂且內容驚人的公開信鬧得沸沸揚揚。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我承認......其實我應該是不適合或者沒有社會化的那種人。
Thumbnail
「回到人間有條件嗎?」是我動筆時腦袋瞬間閃過的一個問題,但到最後我卻覺得,如果可以改成:「來到人間有條件嗎?」會不會更溫柔一點?...
Thumbnail
前陣子讀到存在主義學派,對「自由與責任」特別有感觸
Thumbnail
在我國,新聞只要與狼師、虐童師…等搭上關係,就特別吸睛。問題是,當我們深究報導內容會發現,有不少新聞與事有違。這篇文章就是以國語日報的一則報導為例,說明新聞報導出現的錯誤引導問題。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所呈現的鐵證,有那些? 是有助人的表現?還是有感同身受?還是? 但我只想說,要是同理在同類族群,就是同樣是地球人來說,那根本是完全見不到自閉症者難處的主要原因。 因此,這原因,就是造成〝假同理心〞的重要鐵證。 因為,這種地球人,就是典型的雙面人。
Thumbnail
當計劃不如預期進行的時候,比起「重新計畫」這個選擇,更有效的方法是刪除計畫。
Thumbnail
過去人們追求永生,窮人試圖生多一點傳遞自己的基因,富人試圖活久一點建造自己的碑銘,然而網路時代,所有人都得到了永生的機會,或至少你的一部分會被永久保存下來,在一個名為雲端的地方,而雲端在遙遠的彼方,而當所有人都拿到永生的門票時,隱藏自己就成了一種特權,而如果能夠被遺忘,你就成了上帝。
Thumbnail
這幾天,許多人都在談論男明星與女網紅分手的新聞,明星的情事被報導與攤出來討論,本來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過這次因為女方文情並茂且內容驚人的公開信鬧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