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跟化妝品一樣,我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藥,以下文章希望大家當作看故事書參考就好※
如果把「達成最速上榜」當作主任務,全職考生的我會有兩種日程表,一種是星期一到六的工作日,一種是星期天的休息日。
然後再解構主任務,細分成各個時間區塊任務,日程表的核心精神在於:「一個時間區塊就只專注做該區塊的任務」。
因為保持「一次只做一件事」這樣的專注力,對我而言是最有效率的解任務手段。但生活中又充滿容易讓我分心的事,所以整個計畫的第一步就是決定好固定時間應該做什麼,規定自己必須完成該時間區塊任務才可以去做別的事;老實說,看著日程表也會覺悟根本沒時間去做別的事……好處是,日程表一旦確立,往後就不用再思考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騰出的心理空間可以全數投入需要高強度腦力的任務。
至於培養出「一次只做一件事」這個習慣的關鍵,我認為是《原子習慣》一書所說的「環境設計」,其中最理想的情況就是「每件任務各在固定的空間執行」,這樣只要去到該固定空間,自然而然會只想做那件任務,比較沒機會產生雜念。
而我非常非常幸運,擁有家族贊助的一個專屬讀書空間(以下暱稱為K書中心),在書桌坐下的視線所及只有讀書工具跟參考資料,把手機切成勿擾模式收到背後看不見的地方,將讀書以外的資訊完全隔絕,就不需要靠意志力去抵抗誘惑,如此不單是幫助我專心提升效率,對體力差的我來說,等於還節省了集中精神的能源,超級雙贏。
至於晚間在家執行讀書任務時,我練成「3秒鐘內把房間桌上與讀書無關的物品全部撤下」的技能,並且用檯燈調整光源顏色跟亮度,改造出不同氣氛,達到區分用途「工作 VS 休息」的功效。利用情境連結,避免在同一個空間裡唸書時想著睡覺、睡覺時大腦又覺得還沒離開工作而關不了機,否則對我貧弱的體力根本雙重打擊。
交代完環境,開始進入日程表,我會先說明紅色區塊的主任務,之後再簡介整體日程表如何支撐主任務:
我認為「讀書方法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沒有對錯之分」。以下是我為自己量身訂做的讀書方法,完全僅供大家參考,我想傳達的是「我如何擬定一個計畫去克服我的體力、鼻炎、心魔這三大障礙,或至少跟它們和平共處」。
而「衡量自己的能力,擬定出合適的讀書計畫」可以說是我整個系列文章的宗旨。
在「一個」讀書時間區塊內,以賴川老師的財產法函授為例,目標是完成以下再細分的任務:
1、聽半堂函授,同時在補習班提供的版書筆記添加自己的註解。
2、抄法條,把剛剛學習過、跟爭點有關的關鍵法條抄一遍:
(1)必須是有意識的抄法條,適當的斷句,找出主詞/動詞/受詞/法律效果,原則 VS 例外的關係。
例如:民法第432到434條規定的保管義務,在抄法條的時候應該可以意識到義務人是承租人、其有保管租賃物的義務、違反義務的效果是損害賠償責任(契約責任)。原則上在一般毀損滅失時其負善良管理人程度的注意義務,例外是434條失火時負重大過失責任(即欠缺一般人之注意時始要負損害賠償責任)
(2)這個過程可以幫助自己掌握法條「實際」長什麼樣子,分辨出剛剛函授聽過的內容中哪些部份其實是法條文義之外,是運用法學方法衍生出的解釋、或學說的修法建議。
說直白一點就是要分清楚「現實 VS 理想」,國考測驗的是針對一個法律問題「如何解釋相關的法律條文」,那首先要掌握條文原本長成什麼模樣,才能接著依序開展文義解釋、目的性解釋等等法學方法的鋪陳。
這裡分享一句講授公司法的陳楓老師名言「千言萬語不如法條一條」尤其在民商法更是如此,點出關鍵法條,是解題的第一步,所以務必熟悉法條內容,在考場上節省翻找法條的幾分鐘,就多幾分鐘能把實質論述寫得更完整。
(3)補充:抄法條於我有如同抄佛經的安神效果,如果遇到靜不下心、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情況,抓一張廢紙起來開始抄法條就對了。
3、看解題:
賴川老師在講義會附經典考題的解題,他的解題是考場上實際寫得出來的合理篇幅,所以非常精煉,是考生背得出來的份量,但有可能才聽完課沒辦法馬上全部看懂,這時候把不懂的地方放在心裡,回去從頭開始讀這半堂的講義跟筆記內容。
遇到剛剛看解題不懂的概念,多讀兩遍,思考怎麼濃縮講義內容,用兩三句話解釋這個概念。
4、製作筆記,實質整理出專屬自己的解題模板(詳於本文第貳章論述)。
1、
因為賴川老師的財產法內容博大精深,我在白天的讀書A+B時間區塊,只能就補習班預先切割好的半堂進度,完整執行「聽函授+抄法條+看解題+作筆記」模組。由於不想犧牲筆記的完整度,也為了固定節奏每天有始有終,我選擇接受每天就是只讀半堂賴川老師的函授,讀書B時間區塊剩下的時間再自己讀其他科目參考書。
「以一天為單位,固定節奏有始有終」這個設定,是我累積大量失敗經驗後才淬鍊出來的道理。
為了最速上榜,我的讀書內容自始就以補習班函授課程為主,並且原則上採取一科讀完才換科的策略。
但我在準備初期「把計畫想得太簡單、把執行變得太複雜」,計畫太簡單的是,據聞前人說書讀過三遍就能考上,那我「如果把目標設定為一年考上」,就買個全修班函授,用總堂數按比例去分配給一年份的工作日就好啦?
自以為簡單粗暴,然而要執行的時候,假設總堂數250,要在178個工作日內完成第一輪讀書進度(計算式:x + 1/2x + 1/4x = 52*6),等於一天要執行1.40449438202堂函授。
這小數點也太難了吧!好!不然拚一點,一天1.5堂!……然後就會遇到加課爆時數,或者更可怕的是發現跟某科講師波長不合,完全聽不下去,面臨「要消耗體力精神力硬撐,或者再花錢花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材……但打算一年考上的話時間不夠用怎麼辦!?」的困境。
不斷實驗調整後,我覺悟到當天聽過的函授如果筆記沒做完,會害我很怕自己忘記內容而心懸著睡不好;並且如果把單次任務設定成可能無法在一天執行完,那就永遠要在第二天花不確定的時間收尾,這樣很難計算什麼時候能讀完這個科目,我認為這種不確定性會增加我的壓力。
為了避免恐慌的種子萌芽,一開始就不要讓它著床,因此擬定具體符合自己能力的讀書計畫是必須的,而「要在一年內準備好」顯然對我當時的能力來說,就是一個不適合的目標。「今日事今日畢」才是更適合我的最高指導原則。
2、
我後來用每天半堂的進度,花大約70個工作日讀完賴川老師的37堂財產法,可是經過這樣的重複鍛鍊,我建立好上面這個理想模組的執行細節,而且熟能生巧到變成一種自動化程序,往後套用在其他所有科目的學習,基本上都能用白天讀書A+B區塊完成「一堂函授」的進度。
3、
晚上的讀書C時間區塊,我到很後期才有能力啟動它,也就是在A+B時間區塊的執行已經完全熟練以後,我才擠得出精神跟體力再開一個任務。(親身實測:勞基法規定一天正常上班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確有科學根據!)
我剛開始準備考試的時候就是錯估自己的能耐,覺得「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的馬上每天讀十幾個鐘頭,撐不到兩個月立刻被腸胃炎擊倒,養病期間根本什麼都做不了,反而浪費時間跟體力,也大大影響心情。
所以「衡量自己的能力,擬定出合適的讀書計畫」是必須的,同時也要保持「擬定計畫是一種過程」的心態,認知到「不斷檢討調整」是非常健康的狀態。有挑戰進階的志氣,相對也要有願意讓步的彈性。
4、
「只要覺得今天自己已經盡力,那就是今天最好的練習!」光是領悟這句話就花掉我一年的時光。
可是幸好我領悟了,因為雖然「在考試日期之前做好準備」這件事很重要,但在準備之初這個目標其實很抽象,而且一直在擔心還沒到的未來、一發生計畫外的狀況就不停重新計算還剩多少時間,帶來的是無端浪費我的腦力甚至可能引發恐慌,所以「專注當下」是更適合我的作法。
在這個「達成最速上榜」的主任務中,我給自己設定了非常多的目標,但「腳踏實地穩扎穩打的渡過每一天」慢慢成為最優先考量。
每晚在睡前問自己「我今天盡力了嗎?」如果是,那就好好稱讚自己;如果不是,那就好好反省有什麼該改進的地方,也不用太喪氣,因為自己還有再次挑戰的機會,因為明天就又是一個單日任務全新的開始。
雖然我的日程表在兩年中做了很多調整,但最重要的兩個骨幹一直都在。
一是一個禮拜有一天休息日,能專心處理家務,也讓大腦沉澱,接受不同於考試資料的刺激,避免老是做相同的事情而感到疲乏。(既然一天正常上班不得超過8小時具備科學根據,那歷史更久遠的安息日應該也有它的道理!)其實這也創造了另一個有始有終的循環,眼前有個具體休息點,就給工作日的自己帶來盼望「再努力一下就可以休息了!」的產生動力。另外,跟著社會同樣在星期天休息,也幫助全職考生我維持最後一點和大眾的連結,也不至於完全忘記今夕是何夕。
第二個骨幹是把一天切割為上午、下午跟夜晚共三個時段,然後個別設定各時段應該完成的主要任務。
接下來我會以工作日為主軸,說明我的一天實際是怎麼渡過的,休息日則視需要再補充。另外,很多後面章節會詳細討論的部分,在這篇就只先做概略描述而已。
日程表之粗略要點:
06 : 30 【起床梳洗】
我是晨型人,所以司律二試早8開考那兩天沒有太痛苦。
07 : 00 【和母上大人一起準備早餐】
母上大人每天準備熱呼呼的早餐給全家吃,是地球上最不得了的超人!
07 : 20 【吃早餐】
全家人同桌吃飯,感謝父上大人負責洗碗。
07 : 40 【散步去K書中心】
用大約15分鐘沿著溝渠走,向土地公道早安,跟遇見的人們問好。路程中能夠欣賞綠蔭流水,舒緩一直努力工作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帶來愉悅美好的體驗,幫助心靜下來。並且小小的運動可以活絡血液循環,提神醒腦,準備投入高強度的讀書任務。
08 : 00 【讀書 A – 1】
詳見本文前半部。
11 : 45 【吃午餐】
我在工作日共設有3個固定鬧鈴,除了早上起床跟中午自由時間結束,還有一個就是提醒自己去吃午餐。這是拿第一年無數次腸胃炎換來的血淚教訓。善用鬧鈴打斷思緒,會比較容易跟願意從任務脫出。定時用餐讓生理時鐘規律運作,維持身體健康,解起任務更有效率。
為了效率,我甚至排定星期一三五二四六每天各別吃什麼,維持時間體感搞清楚今天禮拜幾,也把腦力消耗減到最低。又,因為要避開用餐人潮爭取縮短等候時間,而且如果沒吃到自己預設好的品項我會生氣……所以經過多方測試後,發現11:45是最佳選擇,只好忍痛切割讀書A時段。
12 : 30 【讀書 A – 2】
詳見本文前半部。
13 : 30 【自由時間】
顧名思義,但我自首這區塊常常被用在加班。而後期則是發現,即使只是閉上眼睛十分鐘都能達到快速充電消除疲勞的效果,所以基本都把這個時間區塊拿來午睡。
14 : 00 【讀書 B】
詳見本文前半部。
18 : 00 【散步回家】
再次沿著溝渠活動一下筋骨,向土地公道晚安,享受放空。
18 : 20 【和母上大人一起準備晚餐】
再度自首,這是個理想,我成功在這個時間回到家的次數其實屈指可數OAQ
18 : 40 【吃晚餐】
全家人同桌吃飯,分享今天的話題,我通常是在發表賴川老師的神蹟(?)
19 : 00 【自由時間】
同中午,希望至少可以閉上眼睛十分鐘。
19 : 30 【讀書 C】
詳見本文前半部,我到非常後期才啟動這個時間區塊。
21 : 30 【瑜珈】
這是兩年前的我想像不到的奇蹟:我成功培養出每天運動的習慣。值得花之後整個第陸章來討論。
22 : 30 【洗澡】
23 : 00 【寫日記】
為一天做總結。
值得一提的是,每週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我會在中午打掃K書中心(不選下班前執行,以免常常累到忘記),休息日也花約兩個鐘頭整理家裡。因為這是過敏性鼻炎人的生存之道,同時也是回應本文開頭所提及的「環境設計」,當目之所及都乾淨整齊,可以催眠使我的心跟大腦思考方式跟著變得有條理。
其實每天離開書桌前,我也都會把下個工作日要用的資料翻到接著開始的頁面,並且把所有讀書工具排好歸位,維持流暢動線,提高效率,也盡可能降低執行任務的阻力,讓每個上班日都有一個容易的開始。
那麼,下一章就來介紹我的讀書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