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回顧] PACDEFF 2023(二):一些雜談

更新於 2024/10/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規則的規則:越多的規則,是不是有讓我們的作業環境更安全?

有一個研究者題出了有趣的現象。Park(2022)在他的論文裡提出了一個現象:在過往二十年之間,民航規則顯著的增加許多限制。他以2001及2021年分別適用的法規當作比較參考值,以法規的”字數“作為依變項,結果顯示法規在過去二十年中膨脹的非常顯著-在2001年可能只有54萬字,但到了2021年,已經到了181萬字的數量。

法規越多,到底是增加安全,或是增加麻煩,導致更多的不安全?這確實是較一個近期的議題。

台灣有法規膨脹的問題嗎?

目前手邊並沒有實證的資料來佐證。以經驗而言,國內航空公司遵守的民航法規,較頻繁在修訂的應該就屬07-02A的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但也沒有到顯著增加的地步。甚至近期,也還有預告要修訂的內容,結果最後公告的時候發現沒修訂成被刪掉的案例。另外有需要接受IOSA查核的航空公司,則另有IOSA的規範需要符合。

所以,是否要有規定,來規範法規的要求不要增加那麼多?

這就回到為什麼要有規定這件事。規定的目的是符合作業需要。這可能是之前所辨識出來的危害,發生事件之後所進行的風險緩解措施。所以隨著我們作業越久,規定越多,某個程度上應該想成規定越來越完整才對。是有了這些規定,風險才得以降低的因素。

但為什麼會有這個論述?因為規定讓作業變得不彈性。一個比較讓人容易了解的例子像是飛時相關的法規。飛時的限制,在07-02A上至少有三四條,每一條都增加了一些定性的限制,這使得在安排上變得很縮限在一個框架裡。但從較為數值化的疲勞管理系統的角度視之,每一個當下的狀況可能都是不同,完全符合這些法規不一定比較不累,而超過這些法規的框架也不一定比較累。之前就有主張討論過,應該是以疲勞管理系統的運作方式來當作工時排班的規則,而不是只靠著僵固的法規上限來處理。

因此,我目前的看法是:隨著航空產業的持續進步,有越多的規則,是基於風險的緩減措施。增加的規定,其實是讓這些作業的要求更為完整。但很可惜的是,有些規則我們沒有找對方式,並沒有符合作業上的要求,反而增加了作業的困難。這些法規應該被找到更適合的方式替代掉。


未來的安全:技術進步及其延伸的改變管理

一個CASA的演說提到未來的安全威脅,認為技術進步可以協助我們再降低安全事件,特別是普通航空業。但增加的這些技術進步,要被包含在作業當中的時候,就需要進行適度的改變管理。

改變管理

改變管理(Change Management)是安全保證的其中一個方案:當目前在執行的東西有需要調整的時候,就要進行因改變的風險評估。一般來說,比較理想的方式是開一個風險管控表,分析一下需要執行的項目,時間到了再檢視一次,如果沒有其他意外,再把這個風險管控表結案。

但最難的是:多大的改變要列風險管控表?經常改變管理會變成一個是一個重複而儀式性的工作,只是增加了白紙黑字上的行政程序,但沒有增加了什麼風險緩解的結果。最常見的改變管理是主管換人。主管換人造成的風險分析,多半都聚焦在工作不熟悉,解決的方式就是落實業務交接。但這個就算多了這個風險管控表,也不影響本來就要做的事情,也就讓這整件事變得很像是多一個無意義的行政程序。

因此,如何有效達成改變管理,一直都是我們很關心的議題。

尋找讓生活更快樂的方式,浣熊心理師執勤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隔五年後,於2023年,我們又回頭參與了亞太地區組員資源管理(CRM)開發者會議。作為航空心理三大會的其中之一,有一個部分仍然是關心於:到底航空心理學可以提供給組織什麼?怎麼樣才可以將與人相關的問題整合在一起,對著整個組織工作,而不是對著一個功能?
時隔五年後,於2023年,我們又回頭參與了亞太地區組員資源管理(CRM)開發者會議。作為航空心理三大會的其中之一,有一個部分仍然是關心於:到底航空心理學可以提供給組織什麼?怎麼樣才可以將與人相關的問題整合在一起,對著整個組織工作,而不是對著一個功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聯準會預計今年降息共4碼,採用2-1-1策略引導市場預期,助於實現經濟軟著陸。然而,勞動市場數據持續惡化,非農職位空缺率下滑,違約率攀升,薩姆規則指標超過0.5%,顯示經濟可能進入衰退。預計明年4月前經濟風險仍高。
Thumbnail
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Thumbnail
有些人我們時常會說他們說出口的話語「一語中的」,用很精準的詞彙就能明確表達想法;有些人則是舌粲蓮花擁有絕佳的口才但細究內容卻空洞貧乏;有些人則是長篇大論仍然讓人摸不著真正想表達的內容。 到底,該怎麼說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立即理解,這並不是所謂的「說話技巧」,而是必須先保持頭腦清晰且善於思考過
規則的規則:越多的規則,是不是有讓我們的作業環境更安全?Park(2022)在他的論文裡提出了一個現象:在過往二十年之間,民航規則顯著的增加許多限制。法規在過去二十年中膨脹的非常顯著-在2001年可能只有54萬字,但到了2021年,已經到了181萬字的數量。
Thumbnail
我一個人去看電影了。像平常記憶裡的習慣一樣。一切都很好,沒有過多的悸動。 只是在「星空」落幕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非常習慣的末排座位上等著散場的人群,耳邊響起五月天唱著『一個人 想著一個人 是否就叫寂寞』時,不小心還是哭了。 是因為想起你很喜歡幾米,還是那年你時常隔著273公里的距離陪我看電影的
Thumbnail
我的職涯全在金融業度過,前後一共經歷了六家公司,都是跨國金融機構。 在其中一家公司我工作了十二年多,轉換過兩個不同地點,回想起來這家公司應該是我所待過最愉快的工作場所。 當初進入這家公司之前還經歷了一些波折,後來靠著一通電話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事還得從我在前一個公司的經歷開始說起。 我的直屬
Thumbnail
紀念安倍離世一周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回顧美國日本專家Michael Green 在2022年所出好書《安倍大戰略》一書第六章中所描述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體制如何在歷任首相的努力下一步步脫離保守官僚體系的掣肘,最後終於在安倍第二次回任首相初期便盡全功,成為一個日本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機構並協助日本應對外來挑戰
Thumbnail
另一個層面上,我學了很多新事物,跟很多不同的人聊天、聽了很多經驗談 有了很多感觸和想法 但卻總是累積在筆記本中 直到我可能過了很久在聽到同樣的事 才發現自己原來學過/讀過 但因為沒有堅持執行或時常把這些知識或想法放在腦中 導致這些知識形同虛設 甚至遺忘 等到下次聽到時又恍然大悟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聯準會預計今年降息共4碼,採用2-1-1策略引導市場預期,助於實現經濟軟著陸。然而,勞動市場數據持續惡化,非農職位空缺率下滑,違約率攀升,薩姆規則指標超過0.5%,顯示經濟可能進入衰退。預計明年4月前經濟風險仍高。
Thumbnail
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Thumbnail
有些人我們時常會說他們說出口的話語「一語中的」,用很精準的詞彙就能明確表達想法;有些人則是舌粲蓮花擁有絕佳的口才但細究內容卻空洞貧乏;有些人則是長篇大論仍然讓人摸不著真正想表達的內容。 到底,該怎麼說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立即理解,這並不是所謂的「說話技巧」,而是必須先保持頭腦清晰且善於思考過
規則的規則:越多的規則,是不是有讓我們的作業環境更安全?Park(2022)在他的論文裡提出了一個現象:在過往二十年之間,民航規則顯著的增加許多限制。法規在過去二十年中膨脹的非常顯著-在2001年可能只有54萬字,但到了2021年,已經到了181萬字的數量。
Thumbnail
我一個人去看電影了。像平常記憶裡的習慣一樣。一切都很好,沒有過多的悸動。 只是在「星空」落幕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非常習慣的末排座位上等著散場的人群,耳邊響起五月天唱著『一個人 想著一個人 是否就叫寂寞』時,不小心還是哭了。 是因為想起你很喜歡幾米,還是那年你時常隔著273公里的距離陪我看電影的
Thumbnail
我的職涯全在金融業度過,前後一共經歷了六家公司,都是跨國金融機構。 在其中一家公司我工作了十二年多,轉換過兩個不同地點,回想起來這家公司應該是我所待過最愉快的工作場所。 當初進入這家公司之前還經歷了一些波折,後來靠著一通電話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事還得從我在前一個公司的經歷開始說起。 我的直屬
Thumbnail
紀念安倍離世一周年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回顧美國日本專家Michael Green 在2022年所出好書《安倍大戰略》一書第六章中所描述日本的國家安全戰略體制如何在歷任首相的努力下一步步脫離保守官僚體系的掣肘,最後終於在安倍第二次回任首相初期便盡全功,成為一個日本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機構並協助日本應對外來挑戰
Thumbnail
另一個層面上,我學了很多新事物,跟很多不同的人聊天、聽了很多經驗談 有了很多感觸和想法 但卻總是累積在筆記本中 直到我可能過了很久在聽到同樣的事 才發現自己原來學過/讀過 但因為沒有堅持執行或時常把這些知識或想法放在腦中 導致這些知識形同虛設 甚至遺忘 等到下次聽到時又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