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 幸福閱讀三兩事

Emma Tsai-avatar-img
發佈於📻 閒嗑牙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那迂迴繞路的過程是必要的。一開始的挫折是必要的。 
若不是打磨的完全,是闖不了最後的關卡的。
我始終覺得生而為人是種有趣的設定。 
怎麼就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平均有幾十年的壽命,這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足夠讓你經歷一些擁有,又再失去。
足夠讓你發現年輕時的意氣與才能,沒法適用到老,還得在時間裡,歷練出新的功夫來。


我們還配備著眼耳鼻舌身意種種的感官,足夠讓你與外界接觸、受刺激而興奮、而哭泣;又足夠讓你與身外的世界形成往復循環──你聽見、看見、從這個世界學來的,在你言語、行動之中,又讓它在返回世界去。(只不過有的循環是良性,有的是惡性。)

  

我們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默默累積。 這人生奇妙的設定,是誰下的重手?沒有答案,就暫且不必問了。 但在這設定之中,到處埋藏著種子,你總是有足夠的機會看見、聽見些什麼。種子種到你心裡, 也許當下沒有反應,甚至是有些痛楚的。但在時間的滋養下,某一天你竟發現它抽芽了。<略>

 當你一路拾來的種子,遍地開花,那時便不是 一兩 場輸贏的事了。那便是最後那場完整的PK。』(註1) 
                                          ----以上摘俢自 張惠菁 【給 冥王星】之 完整的PK


Emma shoot @ 台南,台灣,July,2009。

Emma shoot @ 台南,台灣,July,2009。

raw-image

【給 冥王星】,作者 張惠菁
張惠菁,一九一七年生。台大歷史系畢業。 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系碩士;博士班研究。 2006年歷逢了生命中最大的變動之年,她離開工作了三年多的單位,處理了父親過世後留下的房子,搬了家,去了一趟埃及,到了上海,然後她寫了六年的專欄停掉了。 2006年是她的變動之年。 本書節錄了其2006年所寫的散文。 

我買這本書,主要動機來自於這句「獻給變動和變動中的人」。 
還有這一陣子持續而來的複雜心境。 
當然略翻過內文後,總像是受到感昭似的,有認同、有困惑,總覺得可以尋找到一些啟發。 

Film swap=Emma X Cecilia Chow@2009

Film swap=Emma X Cecilia Chow@2009

我總覺得文字之於我有安定的作用。 
我愛看書,隨著年紀漸增,看書的的頻率也日亦增加。 
老是會想起,曾經讀過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書中對於「讀書」這件事有一個我再贊同不過的理念,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了。

 「書分成兩種,一種是消遣用或資訊用的,那種只要讀到你想要的東西,比方說結局,就行了,讀完了,書也可以順便丟掉﹔另一種書是用來鍛鍊你的智慧,提供你概念,這樣的書不能當小說來讀,要把它們當作是一個在對話中的老師,要一邊讀一邊反問,一邊思考自己是不是能理解,理解後是不是能接受。這種書至少要讀三遍。」

第一次一口氣讀完,越快越好,讓你大致知道做者想要整體表達的是什麼,然後就是難的部份了。

   第二次閱讀,你要用跟作者對等的態度去讀書,作者說什麼你不要就一股腦接受,要逐一去思考批判。不管他說什麼話你都要想一想︰是這樣嗎?難道沒有漏洞嗎?可能有另一種思考方式嗎?批判過後你會有答案,如果你同意作者,那麼不用背你也忘不了﹔如果你不同意作者,你要整理出自己的思考結論,這樣書也不算白讀。每讀完一個章節,就停一下,好好回顧這一章所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再用自己的言語,把讀到的東西簡單摘要一次。要是找不出重點,有可能是你讀的不認真,要不就是作者打混,根本沒寫出個東西。就這樣,好好把書讀第二遍。

    第三次閱讀,最好是跟第二次閱讀之間空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你要常常回想起這本書,常常把書上的東西跟你看到的世界去印證,這樣子在讀第三遍之前,這本書已經變成你的朋友。第三次打開書,你對話的對象是你自己。要一邊讀一邊去體會,這些思想給了你什麼概念,跟你其他的概念是不是能起演繹作用,如果讓你就這個題目寫這些東西,你會怎麼寫 ? 第三遍應該是很愉快的,因為你不只讀它,你還掌握了它,征服了它。讀完第三遍以後,你可以很驕傲地說,我讀過了! 我知道這本書提供了如何如何的概念,我對這些概念有如何如何的看法。這樣子,書才算讀完,這本書已經屬於妳,即使把書燒掉了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把精華吸收到你的腦中。」(註2)

Film swap=Emma X Cecilia Chow@2009

Film swap=Emma X Cecilia Chow@2009


然而對於閱讀的行為的解釋。我想自然可以引用John Connolly 所著之【失物之書】中的某段文字來闡述。它是這樣的寫著: 

我認為「閱讀」這種行為能讓讀者更敏銳地感受外在世界,不閱讀的人有時正缺乏這種特質。

我知道這種說法好像自相矛盾。閱讀畢竟是孤獨的活動,表面上看來,正代表對日常生活的脫離。

可是「閱讀」啊……特別是閱讀小說,鼓勵我們用挑戰的新眼光來觀看世界。

我向來相信,小說的功能像是三裬鏡,將我們生存的現實碎解成細部,讓我們能用全然不同的方式來觀看每個部分。

小說讓我們能暫時住在他人的意識裡面,為同理心鋪路;而同理心對我來說,是好人的特點之一。 (註3) 



我同意作者所言,所以每當對生活倦怠時,閱讀成為我很好逃離的方式, 讓我暫時從現實過頭的生活中脫離….然後用新的角度回來看待生活,重新回來與現實搏鬥! 


(註1) 以上全文摘俢自 張惠菁 【給 冥王星】之 完整的PK
(註2)以上全文摘俢自 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
(註3) 以上全文摘自    John Connolly 之 【失物之書】


ps:以上3本全是好書,很推薦大家看喔~


以上舊文發佈於2009 / 06/ 16,今日重抄至此。

----------------------------------------------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ma 的意識界。
243會員
638內容數
一隻不知名的小蟲緩緩爬過我的筆記 我輕輕揉死了牠 就像週遭的人輕輕揉死我的夢想一樣 重點不在於報應或是死亡 重點是 夢想和小蟲一樣太脆弱
Emma 的意識界。的其他內容
2024/10/10
妳以為的永遠,到頭來只是一眨眼。
Thumbnail
2024/10/10
妳以為的永遠,到頭來只是一眨眼。
Thumbnail
2024/09/15
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小小的自己藏在裡面,等著被理解。 -- 張西。
Thumbnail
2024/09/15
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小小的自己藏在裡面,等著被理解。 -- 張西。
Thumbnail
2024/09/05
想起了一個人,也想起了自己是一個人。
Thumbnail
2024/09/05
想起了一個人,也想起了自己是一個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人生很長卻也很短,在這社會中常常要越級打怪,特別整理出從我出生到現在的過程點滴,讓你的人生能夠過得更好,過得精采! 1.     首先學著怎麼辨識標題
Thumbnail
人生很長卻也很短,在這社會中常常要越級打怪,特別整理出從我出生到現在的過程點滴,讓你的人生能夠過得更好,過得精采! 1.     首先學著怎麼辨識標題
Thumbnail
把那些對於過去經歷懊悔、悲傷的注意力,轉移到去理解,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點亮了你的生命。儘管看起來一事無成,但光是活著,就是最美好的。 無論日子是好是壞,都一樣要繼續過下去。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是悲傷,也都是耀眼的時刻。相信未來也是如此。
Thumbnail
把那些對於過去經歷懊悔、悲傷的注意力,轉移到去理解,正是因為這些經歷,點亮了你的生命。儘管看起來一事無成,但光是活著,就是最美好的。 無論日子是好是壞,都一樣要繼續過下去。生命中的每一刻,即使是悲傷,也都是耀眼的時刻。相信未來也是如此。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Thumbnail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