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道-05 【學習之談】沒有了考試,我們是否還願意學習?

2023/10/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攝影師:Yan Krukau: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197500/

攝影師:Yan Krukau: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197500/

你好。今天我們來談談對於學習這件事。

關於學習的文章內容,網路上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寫成書、論文來教導怎麼學習了,因此,在現今社會下,這篇文章我想用人生學的角度討論「學習」的意義,為什麼我們仍然需要學習?學習對於我們有哪些好處?以及對於我們人生長期的影響,而非眼盯著成績與技能來學習。

而下篇文章,我會詳細討論學習和考試的方法論,從實際面分享我使用的學習方法與過往的考試經驗,此外也會分享關於學習和考試的一些優質書單。


沒有了考試,我們是否還願意學習?

相信大家都很不喜歡考試,總覺得沒有了考試,我們的學習會變得更加愉快、更順利。但是,我們真要問問自己:「如果學校沒有了期中、期末考,以及大考,我們從小真的會持續刻苦學習嗎?」

在吳軍老師的《矽谷來信 第三季》中,他提到他在讀中學的故事:當時他就讀的國中班級是名符其實「一個沒有考試的班級」,只用作業成績打每個學生的分數,但縱使老師苦口婆心勸大家學習,大家還是犯懶,結果是大部分的人都放棄了,甚至連作業都交空白。

觀察自身再到這個例子,我們就不難知道:「往往沒有了考試,大部分的人都會成為受害者,只有少數人堅持自覺學習。」我記得在電視劇《孔子傳》裡頭,當孔子年輕之時向一位老師求學,他的一位老師說了一句話:「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這可不是好玩的事情,你要謹慎對待。」

學習是一件人單純靠自身的自覺性、不斷激勵自己完成終身學習是件很難的事情。有些時候,人學習是形勢所迫,不得不為之,比如學校有考試,就會逼著大家讀書。雖然有些人不情願,但是想到要可能會重補修、重考,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都白費了,只好硬著頭皮學習。可是一但這種壓力被撤銷掉,其實只有少數人能夠做到自覺地學習。吳軍老師說:而能夠做到這件事的人,十年後基本上都可以超出同齡人。

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在20世紀初的美國,能上哈佛等名校的,也都是那些能意識到讀書很重要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比如牧師的孩子、大中小學老師的孩子、企業家和政治家的孩子等等。這些家庭並不一定都很富有,但是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而到了今天,能夠上MIT和史丹佛的通常就是最聰明的孩子,能夠上哈佛或者耶魯的,都是非常具有領導力的孩子,因為今天所有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了。


在小學時期,我曾經非常厭惡學習,總覺得學習是一件為了考試的事情。且當時我的學科分數有些不盡理想,看到成績好的同學朋友好像比較多、受同學和老師的歡迎,進而導致了我進入一個厭學的階段。

但隨後到了國中、高中,我遇到一些好老師帶領我探索知識的世界,和生活產生連接,也發現一些我所景仰的人和長輩都很好學。雖然當時對於學習、考試方法還有些不擅長,但我開始漸漸喜歡上學習,並且覺得學習是一件可以讓我更好、幫助到別人的事情,儘管是我有興趣但不會考的內容,我也會想好好去研究它,或許這是我沒有被考試制度框架住的原因吧。

小結

在升學主義下,以往我都在思索學習的意義為何?而如今有一個心中能領受的答案了:「我們人類是需要各種知識的,凡是人類需要的知識,最終都會有用的。學習的意義在於探索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最後,我想為仍在學的國高中生們說,在現今的升學制度環境下,我們與其排斥考試,不如善用考試。善用讀書時間,保持好奇心,充實自己的學識,但絕對絕對不是只為了考試,考試只是一個評核標準,檢驗自己的學習狀況。這個考試至上的環境下,我們需要保持清醒、理智。在就學階段的現有的資源時間下,把握機會探索自己、了解自己所要、所不要的。

當然,保持清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常常改變思維模式、觀察人事環境的變化,並也是孤獨的一條路。 但是,當我們要成為心中那想成為的人時,這是一條我們必然會經歷的路。德不孤必有鄰,天下之大,一定會遇到相似的好友的。

學習是一門工程,考試是一門技術。我們生在充滿考試的世界中,與其懷恨,不如去活用它,但不被考試所障礙學習。


我覺得人生或學習這條路像是馬拉松比賽。剛開始,前面都是人、很擠,你很不容易追過別人,但如果時間漸漸拉長,很多人就會開始放棄、變慢、拉開距離。就像很多人在國高中表現不錯,但在後來在大學或上班後卻不再學習精進了,但如果你在此時不懈持續優化自己就會漸漸追過同儕,甚至是同輩較好學歷的人。


祝福各位長跑成功 2023/10/22。


17會員
32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