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多少人有AI職場焦慮- 集體意識- 集體無意識- <以有涯追無涯>- 自我價值,合成的快樂- 自我暗示
Microsoft微軟在2023年2~3月對31國(包含台灣)的31,000名全職勞工和自雇者調查,做成的《2023年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2023 Work Trend Index: Annual Report) 》發現,49%的受訪者擔心AI會取代他們的工作,同時也有高達70%的受訪者表示會盡可能將工作交給AI、以減輕工作負擔。
根據資誠PwC於2023年3至5月間在46國53,912名員工(含500位臺灣受訪者)的調查,全球52%員工盼未來五年內看見AI對其職業帶來正面影響。有41%的台灣受訪者認為AI將提升工作生產力與效率,高於全球結果(31%),顯示臺灣員工對AI的正面看法與關注。
每一位勞工都需具備AI技能成了趨勢,人人都必須接受「人機共處」的環境。參Linkedin網站,截至2023年3月為止,領英網站上提及GPT的美國職缺較去年同期成長79%。
值得探討的是,職場焦慮的來源,真的只是科技進展嗎?
壓力會傳染?
世界最大的人資管理諮詢公司美世Mercer對全球17000名勞工(主要在英國)所調查,做出《2023年健康隨需應變調查報告(Health on Demand Report 2023)》,發現當主管感到壓力程度 (stress level)大,通常會由上而下波及整個team,使得下屬也同時覺得壓力大。
讀者諸君,您們通常有此經驗: 老闆心情不好,整間公司上上下下都處於心情低氣壓下,家庭也是,家長情緒不好,其他人也都會不舒服。換言之,筆者推測情緒是會傳染的。
企業文化若是愉悅的,對員工支持的,鼓勵溝通的,相信員工的壓力會比較小。其實,對顧客亦若是。
Ex. 實例: 台灣的某種專科診所競爭非常激烈,診所的生存端賴忠誠的病患一再回頭光臨,才會做得穩做得長久。某該診所院長常常發脾氣出言教訓員工和助理,使得每位來上班的員工都緊張,深怕稍有閃失就會惹來一陣怒斥,候診的病患也會感受到這種整體氛圍的壓力。後來,這診所經常搬遷,因為通常在某地開業三年,病患就不太來了。
筆者以為,職場焦慮是一種集體意識,甚至是集體無意識,誠如筆者的前一篇文章提到,工業革命時代也引發了好長一陣子的勞工失業恐慌感,因為人人都害怕機器取代人類。嬰兒還在母胎時,或許父母已擔心小孩未來能不能在學校或職場高就….。
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集體無意識」,這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集體無意識不是個被遺忘的部分,而是人自己根本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榮格曾以島比喻,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於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無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無意識。
既然已經成為集體無意識了,也就是根本還沒出生就被灌輸要焦慮,筆者以為,集體人這麼多,集體意識這麼強,個人僅是一隻小蝦米,難以在短期間發揮對抗果效,個人不妨先從自己破解起。
n 莊子 <以有涯追無涯>
「知識爆炸」也是引起職場焦慮的原因之一,畢竟AI不需休眠,吃電吃網路就能不斷吸收新訊,所以學習速度比需要吃吃睡睡還要休閒娛樂的人快速很多。
知識爆炸一詞並非20世紀的產物,史前早已存在。
來看看看中國哲學的智慧吧!
讀者都聽過「生也有涯,知也無涯」這句至理名言,立志要不斷地學習,以得到浩瀚知識的小小一角。但,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莊子 l 養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翻譯: 一己的生命有限,但知識無限。
以有限的去追求無限的,非常疲困!
明知如此(拼命追無涯很累),仍要汲汲地追求,只是徒增更多疲憊罷了。
上述並不是叫我們覺得知也無涯太累就放棄學習,而是要看到第三句,知道要在更放鬆自己的情境下,smart地去追求自己需要想要的知識。善用AI當作自己的超級助理超級書僮。
這是心理學的名詞,也就是可以在得到支持的環境下抒發己見,筆者簡言之: 安心做自己。
職場上如果鼓勵每一位員工可互相坦誠地溝通討論,那一定超有效率,也會為每一位員工帶來較高的心理安全感。然而這是一場烏托邦?!
職場是一個有權力上下位的場域,上對下或許可以做到開誠布公,下對上可能嗎? 開誠布公時,會不會擔心同事抓住自己的弱點加以利用? 會不會被上司老闆盯上,說自己不認真不夠配合?
自我價值「我思故我在」,笛卡爾的名言。
「希望和失望也絕不能是善,因為恐懼是一種痛苦,希望不能脫離恐懼存在,所以希望和失望都表示知識的缺乏,和心靈的軟弱無力。」哲學家斯賓諾莎說。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個價值”
筆者以為最有價值在於每個人不同的經歷及其衍伸的創造。好比運動軌跡吧
人來地球走一遭,不就是要經歷體驗各種各樣的情境嗎?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個人再利用這個軌跡來精進自己,那就是AI絕不可能替代的靈活性。
生成式AI可以合成,我們人也可以! 我們人可以把一己經歷的點點滴滴,無論那故事情節是快樂是痛苦,說給別人聽,在講述的同時,帶來了合成的快樂---即演講家吳娟瑜所言: 說自己的故事,合成的快樂。
例如,自己實際去某個地方旅遊,實際去品嘗某一道食物,就算AI能夠模擬那些感官,個人應該會比較喜歡實際體驗的感受吧? 而且旅行後的個人種種反思與感動是無可替代的。這些都是價值。
談了這麼多,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 學習知識或職場改造層面筆者將另文敘述,此篇專注於個人心理心靈。筆者提供下列三方式:
(1)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很重要的。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先肯定自己,安住其心,才能產生力量來面對一切挑戰,包括機器的挑戰。
(2) 感恩
感恩包括欣賞,感受到一切的美好並且謝謝它,例句: 感謝今天太陽準時來上班讓天亮了,感謝我看得見光,感謝有人提供了這麼美好的音樂,感謝有人駕駛公車捷運,讓我可以輕鬆地搭乘去我想去的地方,感恩我的老闆有發薪水給我,感恩我的同事在這麼挑戰的情境下仍舊支持我協助我…
不斷感恩的練習後,會變得很敏銳,隨時感受到點點滴滴的美好。
(3) 愛
承續感恩,既然感恩了,自己就會想要回饋,那就用愛去創造去回饋吧。請帶一點智慧去實踐愛,無論是愛自己或愛別人,愛大地、愛植物、愛動物、愛礦物、愛藝術品、愛日用品,都帶一點智慧,用最適合的方式去愛它。
問自己內心: 您知道什麼是適合,您知道!
參考資料:
* Microsoft 微軟2023年工作趨勢指數年度報告(2023 Work Trend Index: Annual Report)
* 資誠PWC 《2023 全球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
* Mercer《Health on Demand Report 2023》
* MBA智庫 《集體潛意識》
* Wikipedia,笛卡爾主義
*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 許鉅秉 教授 《從「人─機互動、人─機衝突、到人─機關係管理」看管理領域的翻轉》
* 每日頭條 哲學家斯賓諾莎的21條哲理名言,解釋人生有內涵
* 吳娟瑜 2023年9月演講 《合成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