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藤蔓緩慢滋長的創傷療癒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Sumit Bisht on Unsplash

Photo by Sumit Bisht on Unsplash

見長於媒體和文化倫理學的學者 Peggy J. Bowers 博士在她的《我的療癒之旅》文章中提到:


有時,解脫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創傷的緩解是戛然而現,也是令人欣喜的,它的來源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有時轉變往往像藤蔓一樣緩慢爬行,或像潮水般悄悄湧現,當你環顧四周時,會發現過往荒蕪之處出現了成長。你會意識到波浪現在來到了膝蓋,而不在過往的腳踝處。它看起來毫不費力,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是難以察覺的,但這需要努力,緩慢、穩定和不懈的努力。


「創傷感知瑜珈」(Trauma Sensitive Yoga) 帶來的轉變和解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共時性、難以言喻的。


有一天,我的治療師以她低調的方式說道:「我認為你應該考慮去練習瑜珈,我認為它真的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自然是持懷疑態度的,這是我的武器庫中保護我免於失望的防禦手段之一。此外,我以為我知道瑜珈是什麼,但很久以前我就認定它不適合我。我見過練習瑜珈的女人們穿著顏色協調的運動服,使用著色調相近的墊子和配件,那看起來不像我。雖然我不太清楚人們究竟在瑜珈中發生了什麼事,但他們看起來都沒有流汗,它能有多難?


當這個話題在治療中偶爾出現時,我就迴避了。在遭遇兩次生命中的重大失去後,我發現自己試探性地、膽怯地站在布魯克林創傷中心的前門,沒有瑜珈服、墊子,甚至也沒有水瓶。


我必須克服的第一件事是這種感覺:「這個練習是關於運動能力的嗎?它不是。我自動反應地感到競爭、不足、不自在。我的姿勢正確嗎?老師怎麼可以這麼靈活?有人在看我嗎?(他們沒有。)」


然而從第一堂課開始,我就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練習。我的身體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只是我的身體,還有我的思想,以及我稱之為我的精神或靈魂的無形部分,是什麼讓我感到獨一無二。當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時,我意識到瑜珈正在將我的思想和身體重新黏合在一起。


我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寫一本「瑜珈日記」,記錄我每次練習的想法和經驗。現在看起來,那就像看花開的延時視頻,只是沒那麼流暢。然而,結果似乎越來越相似。


四次課程結束後,我萌起想退出的想法。但經過七次課程後,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開始看到一些模式,不僅感受到初始的緩解,而且感受到精神面貌的真正變化。在第九次課程後,我感覺自己比以前更糟了。不過幸運的是,我了解到這個最低點是正常的,正如他們所說的:「從這裡開始會變得更好。」而確實也是如此。


在我最初的瑜珈體驗中,有些事情的出現是突然的,有些事情則是相當微妙。「也許最引人注目的體悟是,在那 1 個小時裡,我並不討厭自己的身體。」


例如,在大休息時,當我第一次感覺到黑暗能量從我的指尖竄出時,我確實感到了驚訝和驚奇。我同樣震驚地發現瑜珈如何影響我的情感面,平靜和同情心淹沒了整個自我。其他的體現就像黎明般地微妙,協調的呼吸和移動產生了平靜的注意力和清晰的信心;我的覺察力增強了,我可以注意到發生的事情並繼續前進,而不會陷入恐慌、煩惱或恐懼中。


我不再聽到內在自我譴責的聲音。瑜珈確實給了它出現的時間和空間,但我不僅不蔑視這個不完美、醜陋的容器,還認為它與我如何更加開放、更加熱愛和奉獻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的身體不再像我一直認為的那樣是個障礙,而是成為與其他存在和整個世界重新連結的強大組成部分。


正如我在日記中所寫,我對瑜珈的整體看法是:「整合,而不是更多的運動能力,是一種完整感。也許我以前從未真正感受過這種感覺。」在我體驗到瑜珈練習帶來的深度療癒、整合和轉變前,我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感受。

----------------------------------------------------------


過去曾有過許多的人們來到我的課堂中,企盼著能從瑜珈中獲得協助和救贖,有許多短暫體驗就選擇離開的人們,也有許多像 Bowers 博士獲得療癒及重生的人們。不管練習或是撰寫瑜珈日誌,都需要無比的耐心和勇氣,我也期盼每個人都能慢慢長出這種屬於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創傷感知瑜珈」(Trauma Sensitive Yoga) 「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帶來的轉變和解脫,也許如藤蔓滋長般緩慢且不易察覺,但當你有朝一日回頭觀看時,你會發現藤蔓已生氣勃勃地爬滿了整個花籬。


【相關書籍】

📖 喚醒老虎
https://reurl.cc/Ryol69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edaQgx


【相關課程】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https://reurl.cc/MyVolk

🧘‍♀️ 疼痛照護瑜珈團體引導師 Level 2 認證課程
https://reurl.cc/Y0poRD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Reference:
Peggy J. Bowers. (2021). My Journey Toward Heal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raumasensitiveyoga.com/....../my-journe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球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偶爾會出現失眠的症狀,而睡眠不足的人也經常會出現身體疼痛,如偏頭痛、下背痛、持續性(慢性)疼痛等。 麻省綜合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研究人員根據近期的研究發現指出:「在睡眠不足時,特定的神經遞質會減少,會使身體對疼痛更加
2012 年的夏天,我來到了印度一個名為 CANACONA 的小鎮,準備開始接受我的 RYT 500 瑜珈師資培訓。選擇來到這個在臺灣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主要是因為自己好奇在現今世界充滿污名的「譚崔瑜珈」(Tantra Yoga)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很幸運的,我所修習的學院並沒有充斥那些光怪陸離的修煉
上個週末,我們的「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來到了脊椎關節動作與生物力學的學習。其實類似的議題,我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跟大家探討過,但似乎還是敵不過許多傳說的推波助瀾,仍然有相當多數的人們沉迷於脊椎大角度動作的練習(追求)中。 人體的關節可分為「可動關節」、「微動關節」及「不動關節」三
這幾天待在清邁,遇到了許多帶著親切和真誠笑容的人們,他們總是由衷地感謝你的到訪,並樂意與你分享生活的點滴。 經常聽到很多到訪過清邁的人們提到,在當地你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以及生活的悠閒和自在。但我不禁反思著,當我們稱羨清邁人的真摯笑容及生活的氛圍時,我們自己有多久沒有對他人展現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
曾經我與朋友討論到瑜伽領域的現況,以及許多人積極在練習高難度體位法的情形。在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瑜伽老師與練習者們,時常秀出各種令人驚訝的體位法照片,甚至鼓勵人們努力練習這些動作,但我認為對於這個部分,我們必須得更加謹慎才行。 需要考量的第一個因素原在於,我們為何而練習這樣的動作?是為了鍛
幾個禮拜前,我受邀到桃園市立圖書館分享《療癒自我的瑜珈旅程》這個主題。講座結束後,有人告訴我應該要把這段心路歷程多分享出去,相信一定會對更多人們產生幫助。我在反覆思索中,發現自己也曾經受到很多人們的故事和經歷所啟發,所以我想或許可以開始慢慢整理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故事,並分享給大家。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
全球有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偶爾會出現失眠的症狀,而睡眠不足的人也經常會出現身體疼痛,如偏頭痛、下背痛、持續性(慢性)疼痛等。 麻省綜合醫院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研究人員根據近期的研究發現指出:「在睡眠不足時,特定的神經遞質會減少,會使身體對疼痛更加
2012 年的夏天,我來到了印度一個名為 CANACONA 的小鎮,準備開始接受我的 RYT 500 瑜珈師資培訓。選擇來到這個在臺灣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主要是因為自己好奇在現今世界充滿污名的「譚崔瑜珈」(Tantra Yoga)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很幸運的,我所修習的學院並沒有充斥那些光怪陸離的修煉
上個週末,我們的「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來到了脊椎關節動作與生物力學的學習。其實類似的議題,我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跟大家探討過,但似乎還是敵不過許多傳說的推波助瀾,仍然有相當多數的人們沉迷於脊椎大角度動作的練習(追求)中。 人體的關節可分為「可動關節」、「微動關節」及「不動關節」三
這幾天待在清邁,遇到了許多帶著親切和真誠笑容的人們,他們總是由衷地感謝你的到訪,並樂意與你分享生活的點滴。 經常聽到很多到訪過清邁的人們提到,在當地你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以及生活的悠閒和自在。但我不禁反思著,當我們稱羨清邁人的真摯笑容及生活的氛圍時,我們自己有多久沒有對他人展現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
曾經我與朋友討論到瑜伽領域的現況,以及許多人積極在練習高難度體位法的情形。在網路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瑜伽老師與練習者們,時常秀出各種令人驚訝的體位法照片,甚至鼓勵人們努力練習這些動作,但我認為對於這個部分,我們必須得更加謹慎才行。 需要考量的第一個因素原在於,我們為何而練習這樣的動作?是為了鍛
幾個禮拜前,我受邀到桃園市立圖書館分享《療癒自我的瑜珈旅程》這個主題。講座結束後,有人告訴我應該要把這段心路歷程多分享出去,相信一定會對更多人們產生幫助。我在反覆思索中,發現自己也曾經受到很多人們的故事和經歷所啟發,所以我想或許可以開始慢慢整理出一些屬於自己的故事,並分享給大家。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瑜珈不只是身體柔軟度的練習,更多的內心的韌性,那必須集中心念、內觀當下,才能真正安頓自己。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年輕的時候不喜歡瑜珈,總覺得是靜態的運動,加上本身身體僵硬,幾乎很少有動作可以完美的達成,後來經過學習,才知道運用呼吸以及對動作的了解,需要配合意念,雖無法做得跟老師的動作一樣,但對身體確實產生極大的幫助,漸漸的越來越喜歡這個能夠伸展及放鬆的課程。 其實跟對老師也很重要,有些老師一直要求學員的動作
定期運動以保健康,這是老生常談人人皆知,我也不例外,深知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無奈多次嘗試後,仍難以擺脫對於運動的厭惡,總聽說運動後雖疲憊卻有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但我實在無法理解也未曾體會到,只有汗水的黏膩與味道、身體的疲憊與痠痛、喘不過氣的難受......這種種狼狽與不適,讓我難以勉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瑜珈不只是身體柔軟度的練習,更多的內心的韌性,那必須集中心念、內觀當下,才能真正安頓自己。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