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藤蔓緩慢滋長的創傷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Sumit Bisht on Unsplash

Photo by Sumit Bisht on Unsplash

見長於媒體和文化倫理學的學者 Peggy J. Bowers 博士在她的《我的療癒之旅》文章中提到:


有時,解脫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創傷的緩解是戛然而現,也是令人欣喜的,它的來源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有時轉變往往像藤蔓一樣緩慢爬行,或像潮水般悄悄湧現,當你環顧四周時,會發現過往荒蕪之處出現了成長。你會意識到波浪現在來到了膝蓋,而不在過往的腳踝處。它看起來毫不費力,因為它在某種程度上是難以察覺的,但這需要努力,緩慢、穩定和不懈的努力。


「創傷感知瑜珈」(Trauma Sensitive Yoga) 帶來的轉變和解脫,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共時性、難以言喻的。


有一天,我的治療師以她低調的方式說道:「我認為你應該考慮去練習瑜珈,我認為它真的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自然是持懷疑態度的,這是我的武器庫中保護我免於失望的防禦手段之一。此外,我以為我知道瑜珈是什麼,但很久以前我就認定它不適合我。我見過練習瑜珈的女人們穿著顏色協調的運動服,使用著色調相近的墊子和配件,那看起來不像我。雖然我不太清楚人們究竟在瑜珈中發生了什麼事,但他們看起來都沒有流汗,它能有多難?


當這個話題在治療中偶爾出現時,我就迴避了。在遭遇兩次生命中的重大失去後,我發現自己試探性地、膽怯地站在布魯克林創傷中心的前門,沒有瑜珈服、墊子,甚至也沒有水瓶。


我必須克服的第一件事是這種感覺:「這個練習是關於運動能力的嗎?它不是。我自動反應地感到競爭、不足、不自在。我的姿勢正確嗎?老師怎麼可以這麼靈活?有人在看我嗎?(他們沒有。)」


然而從第一堂課開始,我就開始意識到這不是普通的練習。我的身體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只是我的身體,還有我的思想,以及我稱之為我的精神或靈魂的無形部分,是什麼讓我感到獨一無二。當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時,我意識到瑜珈正在將我的思想和身體重新黏合在一起。


我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寫一本「瑜珈日記」,記錄我每次練習的想法和經驗。現在看起來,那就像看花開的延時視頻,只是沒那麼流暢。然而,結果似乎越來越相似。


四次課程結束後,我萌起想退出的想法。但經過七次課程後,我認為這是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開始看到一些模式,不僅感受到初始的緩解,而且感受到精神面貌的真正變化。在第九次課程後,我感覺自己比以前更糟了。不過幸運的是,我了解到這個最低點是正常的,正如他們所說的:「從這裡開始會變得更好。」而確實也是如此。


在我最初的瑜珈體驗中,有些事情的出現是突然的,有些事情則是相當微妙。「也許最引人注目的體悟是,在那 1 個小時裡,我並不討厭自己的身體。」


例如,在大休息時,當我第一次感覺到黑暗能量從我的指尖竄出時,我確實感到了驚訝和驚奇。我同樣震驚地發現瑜珈如何影響我的情感面,平靜和同情心淹沒了整個自我。其他的體現就像黎明般地微妙,協調的呼吸和移動產生了平靜的注意力和清晰的信心;我的覺察力增強了,我可以注意到發生的事情並繼續前進,而不會陷入恐慌、煩惱或恐懼中。


我不再聽到內在自我譴責的聲音。瑜珈確實給了它出現的時間和空間,但我不僅不蔑視這個不完美、醜陋的容器,還認為它與我如何更加開放、更加熱愛和奉獻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我的身體不再像我一直認為的那樣是個障礙,而是成為與其他存在和整個世界重新連結的強大組成部分。


正如我在日記中所寫,我對瑜珈的整體看法是:「整合,而不是更多的運動能力,是一種完整感。也許我以前從未真正感受過這種感覺。」在我體驗到瑜珈練習帶來的深度療癒、整合和轉變前,我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感受。

----------------------------------------------------------


過去曾有過許多的人們來到我的課堂中,企盼著能從瑜珈中獲得協助和救贖,有許多短暫體驗就選擇離開的人們,也有許多像 Bowers 博士獲得療癒及重生的人們。不管練習或是撰寫瑜珈日誌,都需要無比的耐心和勇氣,我也期盼每個人都能慢慢長出這種屬於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創傷感知瑜珈」(Trauma Sensitive Yoga) 「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帶來的轉變和解脫,也許如藤蔓滋長般緩慢且不易察覺,但當你有朝一日回頭觀看時,你會發現藤蔓已生氣勃勃地爬滿了整個花籬。


【相關書籍】

📖 喚醒老虎
https://reurl.cc/Ryol69

📖 瑜伽療癒的身心復健科學
https://reurl.cc/edaQgx


【相關課程】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https://reurl.cc/MyVolk

🧘‍♀️ 疼痛照護瑜珈團體引導師 Level 2 認證課程
https://reurl.cc/Y0poRD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Reference:
Peggy J. Bowers. (2021). My Journey Toward Healing.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raumasensitiveyoga.com/....../my-journey......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IAYT 瑜珈療癒師 蔡士傑 Janus Tsai
31會員
44內容數
2024/08/23
帶領了「疼痛照護瑜珈」至今已經整整 10 年,這些年來不管是個案也好,接受師資培訓的學員也好,經常是帶著想學習身體及呼吸上的技巧而來。人們總是希望能將疼痛的改善及治療簡單化,但事實上疼痛是複雜的,是同時受到身體、神經系統、認知、情緒、人際關係、環境氛圍…..等所以因素影響的。 如果我們只試圖
Thumbnail
2024/08/23
帶領了「疼痛照護瑜珈」至今已經整整 10 年,這些年來不管是個案也好,接受師資培訓的學員也好,經常是帶著想學習身體及呼吸上的技巧而來。人們總是希望能將疼痛的改善及治療簡單化,但事實上疼痛是複雜的,是同時受到身體、神經系統、認知、情緒、人際關係、環境氛圍…..等所以因素影響的。 如果我們只試圖
Thumbnail
2024/07/23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2024/07/23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2024/07/09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2024/07/09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在瑜伽練習中的成長與體會,從初級到中階練習者的心路歷程,紀錄當下的感受,練身也練心。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Thumbnail
「瑜珈師資培訓班」,最近超熱門的課程。   其實我有自己練瑜珈及健身運動,平時會上空中瑜珈和皮拉提斯,主要是怕自己在練習時體位不正確,透過老師的指導就可以加深自己的練習。但我有時會想,運動不是應該要自己先喜歡才會一直努力精進嗎?  瑜珈師資培訓班,曾經有想過但礙於自己很多體位不精進再加上費用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