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溝通,先學會傾聽:同理傾聽的藝術《同理心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同理心的力量》是我第一本心理學的啟蒙,在我心中更是有很特別的地位,當有人需要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他是我腦中反射性地響起的書,他在我失戀時,教我怎麼傾聽自己的內心聲音,以及怎麼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聲音,這本書引導我真正地感受自己內心聲音,讓我第一次感觸到哽咽,同理心讓我明白原來人類的心靈擁有那麼多可能性。


raw-image


直到在這本書中歷經了一趟心靈旅途,我才體悟到原來我和自己這麼遙遠,原來我也離別人的心都如此疏離,我以為我在傾聽,原來我只是在等待對方停止說話的時候,馬上說出我想講的話,我是如此地希望別人理解我,但過去的我從來不曾傾聽自己以及他人的心靈。

經歷這些年來,也實際實踐書中的心法,我想來介紹這本書,或是藉由這本書來聊聊,我認為的溝通是怎麼回事。

「一定要讓其他人有機會清楚而完整的說明他的理由,接露他們的思考和感覺。然後盡你所能地瞭解對方的目標、動機、意圖、恐懼、夢想和慾望,運用這些訊息仔細評估。」

同理心傾聽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對方自由地說,自在的挖掘自己內心的想法,而溝通這種學問,卻是在我們學習過程,常常被忽略的學問,溝通真的簡單嗎?

溝通只是兩個人把心中想法說出來嗎?

但在我的生活經驗中,經歷許多溝通上的悲劇,直接地把兩人的關係搞到崩裂,這過程累積了兩人對彼此的誤解,勇敢說真話、以及如何說真話,在這個社會成為了一個隱藏的大問題。

我也一直思考著要如何營造出說真話的氛圍,要怎麼說真話,讓我想起熊仁謙在他的Podcast聊到Netflix用的管理技術,創造一個說實話的安全網,說實話的安全網,就是在塑造一個兩人溝通的安全感氛圍。

而這個氛圍要怎麼創造出來,書中有兩個大方向:

同理傾聽與正確的評估


同理傾聽與正確評估,是我認為溝通上至關重要的行為,包含了同理心的運用,比起其他章節,學會傾聽是鍛鍊自己同理心的要素,而吸收後對於資訊的整合與理解,是一件非常消耗腦力的事情。

心理學家沙拉哈吉斯和丹尼爾偉格納描述同理心正如同爬山的過程:
「 爬山與施展同理心都是一件艱困而費力的工作……必須擁有足夠的「把手點(施力點)」

以及「路徑指標」,才能讓我們保持前進,耗費力氣繼續爬山,最後爬上山峰。」(引自書中)

同理心並非天生具備的能力,而是每個人都擁有天賦,但需要刻意練習才能夠發揮天賦。

一、 同理傾聽

傾聽看起來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很多人在傾聽的時候,常常犯下的錯誤就是,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滑著手機;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們思考等等要說什麼。

一場對話下來,我們發現彼此只是講得很開心,但對彼此卻沒有更熟悉。

我們常常聽的時候,會妄自的用過去自身的經驗或對他的認識來判斷他的情緒和想法,常常聽著聽著就在對方說話之前,插了個你的理解,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帶著成見去傾聽

「你犯錯了」、「你應該很難過吧」、「跟你說過了吧」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的獨特經驗,忘記了人是一直變動的生物,這是非常傷害別人人格的事情,彷彿說著:「我知道,你就是這樣的人」。

帶著同理心傾聽,需要放下自己對他人的認知,將專注力完全集中在傾聽上,試圖著進入對方的世界,用對方的經驗去體驗他的世界,「如果我是他,我會有什麼感受」

「你必須清楚地聽到對方說什麼、深入對方的感受,同時讓對方自己的話有被聽進去,這就是所謂『神聖的傾聽』」。(引自書中)

當我們真正深入對方的世界,你會明白給對方什麼答案一點都不重要。

「傾聽來自於其他人靈魂深處的聲音,揭露與發現這些內在聲音,這可能是人類能夠帶給其他人最偉大的幫助。」(引自書中)


那是種被理解、人與人之間真實的連結,而同理傾聽讓這個連結更加強壯。



二、 正確評估


我想傾聽者最難的是要如何引導講者如何說出他們更核心的動機以及感覺,以及在繁多的故事及細碎的事情上,找到故事與講者個性的牽引,重要的是除了說話外的細節,表情、語氣及肢體動作,並且在整個過程非常的專注。

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的溝通方式,也沒有所謂溝通的SOP,這些要旨都是需要在溝通的過程不斷地變動,而這些方式都只是一個施力點。「運用同理心時,你不能只依賴規則手冊,因為有血有肉的人總是會打破規則。真實生活常常不會遵循準備好的計劃,我們必須快速反應,準備好朝向某些我們無法預期的方向移動。」

而許多人際關係的誤會,就在於錯誤的評估。要做到正確的評估他人的想法,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觀點

要有所連結,你必須先辨認對方真正的樣子,不斷修正觀點的動作,就很像調整電台頻率,要調整到與對方相同的頻率,能量才會彼此連通。

小心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講出你認為他需要的話,而是開放他的觀點來到你的世界。


開放自己的心胸來謙虛地接納對方的情緒以及觀點,你會知道對方的課題,仍舊需要對方去處理,但你的存在就像鏡子,可以藉由說出來,而你藉由傾聽來幫助釐清梳理他自己的故事脈絡,儘管你沒有任何答案,你會知道你沒辦法給予什麼答案或建議,你能做的就是陪伴及給予能量,讓他自己去找到真正的答案。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在認真傾聽的時候,我會感受到對方在他的故事中,有多麼難過及無助,他甚至會把我當作當時的「加害者」,我在有點受傷的心情中,繼續聽完他的童年故事,其實當下,我也是非常受傷,但同時我也為他的故事感覺到一股無力感,我能夠同理。

那是一股難以化解的心結,而我其實會感覺自己非常無能為力,那無能為力讓我會不由自主的哽咽。

學習同理心,不會讓我更加心高氣傲,而是面對那些無助感,可以用更清明的意識去面對對方的困難,當我明白那些無力感的同時,也放下對跟錯的執著,我知道我心還是會因為他的攻擊而痛,但也明白他因為我的話而勾起了不好的回憶。


在那個平靜的夜晚,我放下對他的既有成見,我更加認識他的個性,儘管我仍然不知道那段談話是否有幫助他,但有了那晚的對話,讓我對彼此地信任感更深。

掌握著同理傾聽與正確評估,這兩個要點去嘗試著與人真正的連結,希望同樣的能夠幫助到每個讀者,幫助我們可以這個方法去建立更深刻的關係。

下一篇文章,是表達同理心。

PEACE.昆陽2021.1.2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69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4/09/15
DiSC是理解傾向與偏好,而不是框架一個人_張忘形 在我的認知,認識人的工具非常多,這些知識從心理學家的研究與觀察,淬鍊出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可以一定程度的快速掌握一個人的先天傾向,非常好用,但同時也非常容易變成一個偏見。 「標籤是幫助辨別,而非偏見」,這更是我看待一個人不隨意貼上標籤的自我提醒。
Thumbnail
2023/06/06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2023/06/06
是溝通還是來吵架? 「來,我們來溝通溝通!」 許多男生聽到女友講這句話時,雞皮疙瘩都長出來了,因為這句話的背後,在男生耳裡可能是:「來,我們來開檢討大會,檢視你這次賽季的分數」
Thumbnail
2022/11/26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Thumbnail
2022/11/26
偶然參加完一個聚會,我又再一次意識到自己是內向高敏者,還是會像過往一樣想要遠離太多人群的地方,讓我回憶起這些年來的學習與體悟,這篇想要淺談為什麼人難以社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如果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展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時,我們可能會說這個人很沒有「同理心」,然而「同理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要的嗎?其實除非我們離群索居,否則只要處於需要人際互動的環境,在願意理解他人的前提下去傾聽並且展現出關懷,這便是同理心的表現,也能替自己與他人帶來幸福感。 舉例來說,當我們出門
Thumbnail
這篇探討同理心的報導很有趣。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 認為,沒有同理心的人,有聽沒有到,只是個「情感聾人」(emotionally tone deaf)罷了。 作者提到雖然同理心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大部分人都未曾深層開發過這個區域,甚至有人說,你根本無法真正瞭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除非你
Thumbnail
這篇探討同理心的報導很有趣。 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 認為,沒有同理心的人,有聽沒有到,只是個「情感聾人」(emotionally tone deaf)罷了。 作者提到雖然同理心是人性的一部分,但大部分人都未曾深層開發過這個區域,甚至有人說,你根本無法真正瞭解另一個人的想法,除非你
Thumbnail
傾聽。這件事情難就難在要克服自己的本能,堅持不說話。 不要相信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未必清。 只要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持續套用在別人身上,傾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除非我們先把這樣東西放下,才有可能真正聽懂對方。 【你覺得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Thumbnail
傾聽。這件事情難就難在要克服自己的本能,堅持不說話。 不要相信旁觀者清,因為旁觀者未必清。 只要我們用自己的東西持續套用在別人身上,傾聽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除非我們先把這樣東西放下,才有可能真正聽懂對方。 【你覺得你是過來人,但人家要你過來了嗎?】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傾聽之力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那在網路世界中,你是會溝通的人嗎?在哪一個世界裡,你比較會溝通呢? 此次講座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透過「對話訊息」來關心對方。感謝中山醫大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向陪伴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輔導員分享。 此次課程地圖,如下: 溝通篇:內功心法、預備動作、小試身手 傾聽之力
Thumbnail
對話的力量實在不能低估,它能弭平差距,也能撫平傷口,重要性不言可喻。好的對話,會帶來強大的正面力量;不好的對話,破壞力亦不容小覷。
Thumbnail
對話的力量實在不能低估,它能弭平差距,也能撫平傷口,重要性不言可喻。好的對話,會帶來強大的正面力量;不好的對話,破壞力亦不容小覷。
Thumbnail
所謂的敵人,也許只是彼此在目標上無法達成共識,無法理解或包容對方的考量,或誤判了對方期望你在這段短暫關係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本書以簡單的幾項分類,將溝通中常見的狀況做出了適當的分類,透過「HEAR原則」以及四種動物模型,幫助讀者判斷並突破那些僵持不下,或劍拔弩張的溝通現場,創造溫暖並健康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所謂的敵人,也許只是彼此在目標上無法達成共識,無法理解或包容對方的考量,或誤判了對方期望你在這段短暫關係中應該扮演的角色。 本書以簡單的幾項分類,將溝通中常見的狀況做出了適當的分類,透過「HEAR原則」以及四種動物模型,幫助讀者判斷並突破那些僵持不下,或劍拔弩張的溝通現場,創造溫暖並健康的信任關係。
Thumbnail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Thumbnail
作者 賴佩霞 看書名而借閱,在其中可以看到作者心路的歷程:因為家庭關係、婚姻開始對於“非暴力溝通”有興趣,也開啟工作坊、分享回饋的道路。 關於非暴力溝通,書中指出四個重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自己看到什麼,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內心真正重視的需求,提出可行的正向請求。聽起來似乎不難,執行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