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炳哲 關鍵三部曲:《倦怠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覺得累,因為窮得只剩自己
封面設計呼應「免疫」反應

封面設計呼應「免疫」反應

讀這本的理由:

  • 書輕薄,一百多頁,好記也美觀。
  • 適合沒讀過哲學厚作又想找入門書目的累人兒!
  • 適合上班族在通勤時閱讀。
  • 主題清晰且有重複論述性(後記講稿是重點)。


神累了、老鷹累了,傷口也精疲力盡的癒合了。-卡夫卡

作者介紹:

韓炳哲 ( 한병철) 韓裔德國哲學家,曾任教柏林藝術大學。主要研究領域涵蓋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研究、美學等等跨文化領域。著有多本知名哲普書籍。

受尼采影響,思考當代存在問題,提及與批判阿甘本、艾倫貝格、佛洛伊德、福柯等人,比起理論更喜愛文學例子(尤其以表現主義與後現代派為主)。

韓炳哲 ( Byung-Chul Han,1959年 — )

韓炳哲 ( Byung-Chul Han,1959年 — )

韓炳哲沒有原創的理論,多為引用、批判與擴展他人的理論來詮釋他的想法。

關鍵三部曲包括:《倦怠社會》、《透明社會》、《愛欲之死》
倦怠有顆寬廣的心

快速重點:

他者消亡=免疫力下降

韓炳哲有一個大重點需要記得,即「他者消亡」。
什麼是他者這邊不展開詳細討論,只需要知道是歐陸哲學用詞,但有別於「其他人」。

  • 他者性的消失,意味著我們生活在否定性缺乏的時代。
  • 以「免疫功能」等等生理學來結構「他者」的概念。
  • 興奮劑社會相當形象的替代功績社會,他者替代的是細菌(而我們需要細菌)

自我與他者的界線一旦消融,意味著自我無法與「其他的」事物相遇,所以他們被吞食消耗,直到再次從中認出自我(透過沉思)


肯定的暴力 / 否定的能力

布希亞:「誰依靠相同者存活;也在相同者中喪生。」
  • 暴力的引發,不僅經由否定性,還透過肯定性;不來自他者或外者,也來自「相同者」。
  • 他者為何重要?因為每一個容許目光駐足於他者的否定性,正是它所缺乏的。也如道家的反者道之動,黑格爾的對立統一。
  • 肯定性的暴力不是剝奪排斥,而是飽和滿足,非單一而是全面。

否定辯證法是免疫力的基本特徵,免疫學上的他者就是否定。誘導出免疫反應,否定的否定(黑格爾),人們心甘情願接受一點暴力。所以他同時提到,憤怒是一種能力,能停止一個狀態,並啟動一個新狀態。

當代雖仍跟随辯證法則,但不是否定性的,而是肯定性的;它們是「過度肯定性」下產生的病理表現。發病現象為自我剝削的憂鬱、精疲力竭症候群。


規訓社會 / 功績社會

規訓社會引用至福柯,他認為過往的否定(牆、規範)結構出過強的他者,而當代為功績社會,卻矯枉過正,積極沖刷了太多限制,他者的疆土在消失。

沙特的他人即地獄(無法控制他人對你的詮釋),表達溢出的當代更是如此,所以對於地獄帶來的否定,我們得清晰那條他者的界線,得到自己的天堂。

  • 規訓社會的否定性帶來瘋子、罪犯;功績社會的肯定性帶來憂鬱患者和失敗者。
  • 憂鬱患者並不全然過著地獄的生活,他只是拼命努力地成為自己。
  • 「沒有甚麼是可能」的憂鬱,只存在於「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社會中。


兩種疲倦

  1. 基本疲倦:是生理與心裡在生活中所需要的狀態,不獻祭自我於外物。
  2. 精疲力竭者:因為肯定的暴力而活在「我執」中的人。

所以他的態度是贊同基本的疲倦

人和事物透過一個友善的連接詞呈現出連結的關係(也會累,但不耗盡),而未來所謂的倦怠社會,不是一個否定用詞,因為我們的這個社會將容納—

基本倦怠(神聖之人)與精疲力竭的(功效社會的肯定思維者)



該怎麼辦?

  1. 多沉思,沉思養出耐力,回來面對安全的他者—如:自我面對超我。
  2. 不要害怕否定,否定他者帶來相互確立,讓你更清晰是你。
  3. 不要害怕憤怒,憤怒讓語境中止,才出現新的運轉可能—如 : debug。
  4. 不要害怕拒絕,不吸收多餘的肯定暴力(當他們說:你夠—、你可能—)。
內涵不足,沒辦法等待,甚至沒有懶惰的能力!-《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S.53

小記:

本文盡量以「快記」來談論,是絕對去脈絡的展現,只希望讓讀本文的你,能實際去讀,還原文本本身。

真正讓我們感到疲累的是失去「主動」,讓你痛苦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他人作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
32會員
81內容數
紀錄我認為值得一說的。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前言   本文運用韓炳哲的《關鍵三部曲》,對於現今中國進行社會病理學分析。關鍵三部曲其整理黑格爾、海德格、傅柯、班雅明等的思想,針對社會現象提出存有式的解釋。從《倦怠社會》中描繪的,當今過度肯定性社會所產生的「他者的消失」現象,所引發「相同者地獄」的現象。再到《透明社會》所揭示的,資本主義世
Thumbnail
一、前言   本文運用韓炳哲的《關鍵三部曲》,對於現今中國進行社會病理學分析。關鍵三部曲其整理黑格爾、海德格、傅柯、班雅明等的思想,針對社會現象提出存有式的解釋。從《倦怠社會》中描繪的,當今過度肯定性社會所產生的「他者的消失」現象,所引發「相同者地獄」的現象。再到《透明社會》所揭示的,資本主義世
Thumbnail
" 我們覺得累,因為窮得只剩自己 "
Thumbnail
" 我們覺得累,因為窮得只剩自己 "
Thumbnail
年中讀的這本主要關於工作哲學的書我蠻喜歡的。書海浩瀚,有時經驗值剛好符合與一本書相應的範圍,再不同或許我就不會那麼欣賞它。但總之它值得我這個不太內卷又不太糜爛的社畜一讀,也聽說有續集,因此我來寫寫看為什麼,用自己的方式凝結一次,理理書中一些概念。
Thumbnail
年中讀的這本主要關於工作哲學的書我蠻喜歡的。書海浩瀚,有時經驗值剛好符合與一本書相應的範圍,再不同或許我就不會那麼欣賞它。但總之它值得我這個不太內卷又不太糜爛的社畜一讀,也聽說有續集,因此我來寫寫看為什麼,用自己的方式凝結一次,理理書中一些概念。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現代人渴望愛情,渴望有人能愛他完全的自我,但事實上是兩個人要一起走進他者的領域,在他者中完成全新的自我。這才是愛情本來的模樣,這才是真正的愛情才要完成的樣子。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人生四千個禮拜 作者: 奧利佛‧柏克曼 聽說在西方國家,往往在朋友閒聊間,都會問問對方的心理醫師有沒有給新的建議或是妙方釋放壓力如華人在交換菜單般的頻繁,我想這也是現代資本主義延伸的通俗病症 焦慮所導致,
Thumbnail
 《傷心咖啡店之歌》這本書的閱讀筆記應該是目前寫得最久的稿子之一
Thumbnail
 《傷心咖啡店之歌》這本書的閱讀筆記應該是目前寫得最久的稿子之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