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魔:打造你理想中的離世

2023/12/02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萬眾矚目的改編

這是一部號稱不可能改編成影視的漫畫,其實用圖像小說稱呼更細緻,去年被改編Netflix影集,我這會兒想回味來寫點東西。影集最後成果堪稱現象級優異,原著尼爾.蓋曼本人有參與製作,作者捲起袖子下場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像漫畫航海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也有兼任頗受好評的影集版製作,從而一定程度保證最後的品質。當然其實也能說時空剛好在某個世代讓視效和服道化及組織力能夠改編這些作品,有運氣使然。儘管如此,要透過有界限的媒介取得成果,還是要有起碼的底蘊才能達成,以下獻上我相對淺薄的拼裝感想。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尼爾.蓋曼(以下皆稱蓋曼)被作家史蒂芬金形容為故事寶窟,曾獲得奇幻科幻文學大獎星雲獎與雨果獎,其作品受眾深廣且產出頻率可等價令人滿足,例如繪本故事及劇本《14道門》、小說《美國眾神》及《星塵》等等。要知道傳唱幾十載的創作需要時間養成,很少有原典性質的作品是短短數字或時間範圍在數月間就能成形,勢必要有時間空間讓祂生長。這個原典指的是像聖經一般能自圓其說又堪宣發的經典,我認為睡魔的故事是接近這種,而在故事之前,以下兩部短片都是很棒的介紹,從中可感受作者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我認為對吸收故事有幫助,會簡略摘要以輔佐全文。

這部是蓋曼對藝術大學學生的演講,從中可知幾件事,一是《睡魔》(Sandman)等書造成的盛況空前,二是蓋曼對藝術與創作的磅礡想像和靈敏,舉例:創作是條長遠山路,因此可只管心向目標並檢視方向正確與否,遇理想與現實權衡時,專注在過程創造的美好,如好友金的建議:享受當下。蓋曼自認沒有謹守卻仍譜寫出絲絲入扣的篇章,從這般人生觀可窺見傳奇端倪。(個人誠摯推薦這場演講,自己甚至背誦這段節錄)

神話(Mythology)

神話是蓋曼創作的關鍵主題,講到神話就提到神,這是眾多難以交集卻可藉由論述囊括的概念,雖然我不是宗教或哲學家, 但本題與故事息息相關,越認識就越能享受核心意義。我的切入方式是:於其討論「祂」是什麼,討論「祂」不是什麼並看脈絡更容易些,即Context/前後文/故事背景與可能性,睡魔的宇宙框架跟《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共享,蓋曼在框架中定義大眾所想的是一種信仰存在(Toughtform),有超越常態的能力卻非無所不能,信眾愈相信, 存在就愈強烈,無怪乎美國眾神的故事是舊神們因為美國人轉而崇拜科技、媒體與藥物而勢弱,舊神們因此有技巧地設局希望讓人重拾信仰。而除了信仰存在的概念,蓋曼又在其宇宙定義七種實體(Entity),又稱為七位無盡使者(Endless,也譯作天使),較無受制於信仰,但仍有限制,至於規則為何是遇事成相。影集就是以夢境之王墨菲斯(Lord of Dream,Morpheus,用睡魔墨菲斯幾個字稱呼比較方便)為主角落難於人間的故事。

大家可以留意種種世界觀中,像無神論就有佛教無神論與唯心無神論,有神論又有多神論與泛神論等等,而我目前覺得比較有趣的註腳是「神在乎嗎?」,這點在宮崎駿的魔法公主或新海誠的鈴芽之旅皆有觸及,不管是與人對位的山獸神或鎮守災難之門的白貓「大臣」,都有自己的性情,之於人類是遊走在人性與神性之間的存在,可以不顧生靈的死活,更像一面鏡子,反射的表現端看鏡前的形象,你怎麼對待祂,祂就怎麼對待你,蓋曼的故事宇宙就類似這種概念,先建立些認知更容易接受之後的邏輯。

人與神,形色有差維度不同,我們正在取交集

人與神,形色有差維度不同,我們正在取交集

睡魔(Sandman)

睡魔又稱沙人,得名於歐洲民間奇談:精靈夜晚在眼睛撒沙使人入睡,顧名思義掌控夢境,對應清醒世界(Waking World)。影集故事開頭,夢境之王就意外落入二十世紀的英國術士(巫師/mage/sorcerer)手中,巫師目標是復活戰死的長子,原本打算捕捉「死亡使者」來達標卻抓到其兄弟「夢境使者」,凡人可以如此出格是不是令人害怕?巫師知錯卻認為機會難得,尋求交易欲滿足凡世願望,進而引出了故事另一個核心:「你以為的你以為不是你以為」,如果神是你的理解,又怎樣超越你的理解呢?神性的尺度與規模異於人性,不同維度的交流使這個「人神合」也如藍白合一般破局了(偷蹭話題),令墨菲斯被囚禁了一世紀直至巫師子嗣殞落,其超能力所伴隨的三樣法器也落入各界,每種法器代表祂一個面向的能力,如果你問為什麼無盡使者就這樣受制於人?為什麼要法器來對應超能力?這部讓人意識到不懂也是一種懂,它暫時不直接回答原因,留白讓想像力漸漸補上,如同開局夢境之王面對巫師的質疑:不回答,自尊也好自傲也罷反正凡心無法理解,多數與異己交流的文本皆然。好了,第一集結尾就逃出囚牢,故事卻剛開始,因為墨菲斯除了要尋回能力回復夢境秩序,還要收拾清醒世界因為夢境遭囚引發的毀滅性亂局,包括無數靈魂在清醒世界一睡不醒或無法入睡,以及座下的惡夢使者擅離職守產生的災害。

若身處地獄無法夢想天堂,地獄又何來力量?

睡魔首先回到夢之領域從造物吸取能力尋回法器—致使清醒靈魂入眠的一袋沙,全作都有趣味互文,例如聖經中亞伯該隱、墮落至地獄的天使路西法、惡魔獵人康絲坦丁,巧妙地讓人認識這個神話世界,在取回頭盔法器前,睡魔必須勝過地獄路西法的挑戰,此時競技規則我想不用太斟酌,簡言之一方提出一個概念具象化,另一方提出反制的概念,在此可謂想像力就是超能力,主角沒有意外的勝出,就我看是終究一定會有高下的對決,但算有趣,畢竟信心也屬於技巧。離開地獄前夢點出本劇的一個內核:所有靈魂都會有夢想,即使在地獄也一樣。

讓夢想成真的無限寶石

遺落人間的紅寶石可以讓夢想成真,這裡的詮釋方式庸俗卻合情,用人性的混屯襯托段落結語,素材都在一家鎮上餐館,偷走紅寶石的巫師子嗣路平教授(David Hewlis)欲帶來一個沒有謊言的世界,就地展示紅寶石的力量令餐館的小世界自相殘殺,使用者扭曲的心理連帶曲解大家的念想,墨菲斯雖然取回力量阻止,但坦白祂無法修復人性的缺陷,正變相表達出人性有神性無法企及之處,因為即使回復眼前損傷,人類也有途徑重蹈覆轍。

目的即意義

重拾能力後墨菲斯與家人「死亡」(Death)相會,本集給個人感覺是全劇最詩意美麗的一集。死亡使者在此可以代表這個宇宙對死的終極概念,據說一個人一生會遇到死亡兩次,降世與離世。而死去之際,多數人需要只是友善的言詞與面容(A Kind Word and a Friendly Face),死亡與夢境分享祂實踐職責的體悟:目的即意義(Our purpose is our function ),給予與接受其實是互相需要的概念,起初「死亡」以為自己擔的是個屎缺,但漸漸發現生命與死亡互相需要,這算是蓋曼故事對無盡使者的想像,每位無盡都有對立面,我需要你、你需要我,交織昇華成世界。這之後轉換場景呈現睡魔與路人逾千年的友誼,乍看平凡細想卻動人。個人認為這集把全作最意味深長之處濃縮起來,據知漫畫的描繪更為浪漫寫意,我並未感覺影集改編有缺陷,但也對原著更加感興趣,對我而言實是大師級的處理。

惡夢也有夢想

後半應付剩下的任務,睡魔被囚禁的空檔,座下三位夢使者離開夢境「度假」,夢有多種,就神性角度惡夢是體現黑暗面,就現實世界的科學研究而言是種修補的程序,多種面向交相輝映。(參考睡眠研究所的科普

其中陰暗面至極的惡夢使者科林斯(Corinthian),是本季的大危機,不僅協助巫師完善囚禁夢境知識,更意圖利用夢之漩渦(Vortex,夢境被囚禁時意外出現的女孩蘿絲,擁有與夢境使者同等穿越兩界的能力)脫離其受制於主子的處境。人世也因著惡夢激化殺戮等惡行,但觀察另外兩位使者(Gault/Fiddler's Green,一來綁定服務一來享受人生),祂們離境令人省思靈魂的深刻與多面,從墨非斯制止科林斯時指出,使徒亦是夢境之主的造物,表現其實也是出於造物主領域,這樣你又能否定多少祂們活出自我的意義呢?雖然沒有華麗的交鋒,但影集證明精彩的交代方式可以不全是放煙火,而是適時。

發想

許多觀眾都有給出很棒的解析,其中Buried Alien的解讀我蠻喜歡的,他指出自己看到的問題點,例如淪於政確的第三幕,並就出彩處提及一些畫龍點睛的發想,如果整合他的思路,我覺得可以更好看。若然,本劇還會是原本的佳作嗎?我不確定,但目的即意義,故事需要觀眾的思路其實如同觀眾需要故事,我倒是相信這不變的一點,睡魔故事的優秀在於讓人更深刻體會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並且還能維持那股無限可能性。

千貓之夢/克麗歐佩

主軸之外系列奉送兩個短篇,也很恰當地呈現出夢的輪廓,千貓之夢故事給的概念是墨菲斯的形象隨著視者的理解而定,因此貓看來是貓,人看來是人,人會做夢,貓也可以,接下來的問題將只是夢想多大。至於克麗歐佩則是繆思女神的故事,看完我也不確定該如何融合在本季,但確實意味深長,無怪乎寧可獨立也要成行,姑且不談其中細想,本篇與整個故事都非常優秀地描繪自由意志,你是什麼念頭,你就會得到什麼,不管因果循環的範疇如何,即使是「靈感」也能以此方式運作,善待你的心思,心思就會回報你。至此我要從寫作的夢中醒來了,我可以保證,清醒的我仍然非常喜歡本作喔!

參考與小記

馬克漢米爾(Mark Hamill,星際大戰的路克)也有來打工配音,和渡鴉(Patton Oswalt)都有傳神表演,不過劇中南瓜頭工人給我的特效感太出格,不禁讓我玩味是不是刻意為之,特此註記,另外也補上其它思路來源。

  • 網路
  • 泛神論


32會員
18內容數
此分類以觀看影集感覺與觀點為主,希望能滿足一點看官的欣賞或吐槽欲,歡迎踩在矮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