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動機
上個月的聚餐,母親要求我把留在家裡的箱子都搬走,粗略算一算,大概有10箱吧,這些箱子,從高中畢業起就一箱一箱的產生;我記得最早放的應該是高中數學、高中物理這些補習班的講義,最晚放的應該是就讀研究所期間的書和印出來讀的論文,大多都是紙張書本,再搭配一點雜物吧。我都工作多年了,家人年紀大了也需要更多的空間,確實是沒有什麼理由留在老家了。
當時為什麼要裝箱呢?又放了些什麼呢?我快速地回想著;最初剛考上大學時,就曾想丟掉高中的書,記得是我的父親覺得這些書本以後可能對我有用,要我留下它們;當時透過網路查找資料這樣的行為沒有那麼流行,要買書,就是要到實體書店,全國的作文考試都曾有「逛書店的樂趣」這樣的題目,記錄了書店一時的盛行;那麼保留書以備不時之需,也是再自然不過的想法,這種存放書的習慣就建立起來了。有了箱子,雜物有時也就會偷偷混入箱子裡。現在裡面應該是有書又有雜物的混雜景象。
那高中以前的書呢,我已經完全沒有記憶,不記得當初是怎麼處理了。這讓現在的我突然有點害怕起來,我以後還會忘記什麼呢?
啟程過去
選了一個週日的下午回到老家,看著眼前的一堆箱子,有點陌生,你說存放超過十年的箱子,裡面的東西對你有用,我是不相信啦,只是情感上,還是應該要一箱一箱地確認內容物,再一個一個地送走它們,這是我應盡的責任。這會是個相當費時的工作,所以我還是打算先搬運箱子走,運到住處後再慢慢地整理。
箱子的搬運採分批進行,現在也還沒完全搬完,我是搬完幾箱,整理完後才會再回去拿幾箱的那種人;而在這一次的搬運裡,父親怕我抬重物腰傷復發,拿幾個較新的箱子幫忙分裝,母親也心疼我搬那麼多的東西,就準備個推車,在一樓的大門前要我把不要的書當場給她,她直接把書運送給做紙張回收的婆婆。
我快速地打開了幾箱查看,優先給了她高中補習班的講義,還有部分大學時的原文書,也因此很多書是匆匆道別,本想找以前在物理講義上抄下來的筆記像是「12月14日是量子力學誕生日」、「畢氏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等等不重要卻又莫名記很久的話,但當時實在太累了,才搬運到汽車上就滿頭大汗,深怕之後沒力搬到住處或是引發腰傷,心一橫還是就直接把書丟到推車上。
在這搬運舊箱的整個過程裡,母親一直誇說:「你好厲害喔,讀了這麼多的書!」我想到的是,讀了這麼多的書,但現在用到的真的很少,許多書裡在講什麼我也記不得了。這麼多的資源投入在我身上,真的是很浪費啊!
這次搬完後休息了一週,到了開始整理的時候了,在動手之前,我早就一再提醒自己,記得要先戴上手套和口罩,打開空氣清靜機;之前一次開舊箱,我因為沒有這樣做,結果箱子裡外的灰塵不只搞到我的手很髒,皮膚也會癢,那些灰塵可能也吸進去體內,讓我整個人不太舒服。
整理方式上,我的方針是如果覺得箱子裡的東西還有用,就把它用溼紙巾擦乾淨點或清水沖洗,找個地方安置它;如果覺得這東西沒有用了,就進行垃圾分類後丟棄它。這過程裡經常會出現有些懷念,但心裡知道以後不會再用上的東西,那麼就簡單清潔後給它拍張照,再送它離開吧!好像有人說過:「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次擁抱,都將以鬆手告終。」沒辦法嘛,總是會有分離的時候。也許在回收再利用的循環裡,我們會以另個形式再見面。
準備齊全了,那現在就讓我一個箱子,一個箱子的打開處理吧!
箱子裡的每樣東西,都必然與我們人生的時光有所重疊,回想當時它所做出的貢獻、發生在它身上的事,都是一種感傷的情懷。我想分享這旅程的部分景色,也讓這些記憶保留在文字裡,這是屬於我獨一無二的旅行,漫遊在過去曾經走過的道路。
最初吸引我目光的景色是一隻錄音筆,連盒子都還在,但整個髒到嚇人,記得當初購買的時間是在大學,因為要到補習班準備考研究所,為了避免在補習時跟不上,或漏掉什麼,想說在上課的時候錄音,回宿舍後可以再重聽一次複習;再往前回憶點,也許會有這個行為是起源自國小到英文補習班時,母親給了我錄音機帶去補習班,為了回來時可以重播來學習發音,我現在還記當時和母親一起練習一句話「Move please, I can't see!」是上課時老師擋到黑板筆記,要請老師借過時,老師教的說法。
不過不管是國小時的錄音機還是大學時的錄音筆,印象裡我回家都只重聽片段沒幾次,很快地,就被自己的惰性給打倒,先告訴自己說「我補習回來已經很累了,之後再聽好了。」再來告訴自己「沒有時間啦,怎麼可能再花一樣的時間再聽一次!」最後告訴自己「我相信我自己可以的,不用重聽!」不知何時起,它們就被收藏起來,到現在我才憶起了它們的存在。
再來讓我有感觸的是一本象棋的書,書名是《夾馬炮對屏風馬專集》;看著看著,想到了國小的自己;對於象棋,我一直有一個很深的情感,在我的記憶裡,大約是從國小中低年級起,我就每天都會和外公下象棋;外公住在我家樓下,每天都會順手幫我們家從信箱拿報紙過來,再順便和我下幾盤棋,當時他送了我一本象棋書,我有空時也會看裡面的棋譜;外公總是執紅子先下,因為他說他是客人,就是這樣;他從讓車馬炮各一子開始教我,越讓越少,直到最後都不讓子;而這書名上提的「夾馬炮」,是我外公常會使用的一種開局方法,棋下久了有時運氣好我能夠取勝,唯一從來沒勝過開局是「飛象局」,不過我再也沒機會取勝了。
想到我外公,總會勾起我難過自責的記憶,想到他曾經買了一個玩具給我,我清楚記得這玩具是一個可以在地上爬行前進的阿兵哥,當時的他,應該期待的是我很開心的樣子;不記得我當時幾歲,只記得幼稚的我看到後很失望地在吵鬧,逼迫他立刻回到商店裡去換一輛遙控汽車給我,他也真的回去換遙控汽車給我。我真的很後悔,發現的太晚,想說的話也來不及說了…
回到這一本書,加深我對「夾馬炮」這種開局法的是國中的社團老師,社團名稱叫超級象棋社,記得是為了區別以下暗棋為主的社團;現在想想這名稱有點中二,當時國中的我居然還覺得很帥;老師說這個「夾馬炮」的走法以前曾經很流行過,但被破解後,就比較少人在用了;不過我反而喜歡上這種開局法,有本事就來破解我的局啊!
高中的我仍持續在下棋,但逐漸開始對下棋這件事感到迷茫了,感覺到下棋總是要分勝敗,沒有人喜歡敗的話,那麼這個活動只是在損害友情,在結仇家,不是嗎?抱持著這想法後漸漸地就沒什麼在下棋了。而這本《夾馬炮對屏風馬專集》書則是大學時,偶然在某個實體書店裡看到,稍微翻閱一下,抱著懷念象棋的情懷就帶回家了。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是我少數有從頭看的尾的書吧,也是大學時購買的,記得購買的動機是想到動漫《聖鬥士星矢》常提到希臘神話,看著這麼薄一本書,我想著「看完的話應該就掌握了所有希臘和羅馬的神話故事了吧!」就購買了,記憶裡讀的時候感到有點悶,和想像的不同,或許當時我內心期待的是看到像《聖鬥士星矢》的故事前傳之類的吧?現在仔細想想,會有這樣的想法實在是錯的離譜,也太不把動漫的創作努力當回事了。
教科書我多半是直接就送走,工作上都用不到,不然也不會封存那麼久,真的需要時就再上網查找,豈不是更有效率;有點像是以前人手一本英文字典,學校還會舉辦查字典比賽,可是現在沒再看過有人在用英文字典。在送走與留下間思考最久的,就是這一本《演算法導論》書,它是在我大學修演算法這一門課課程時,擔心看不懂原文書,所以額外買的中文翻譯本;這門學問介紹了各種程式問題,與前人提出的解決方法,學習過程中總是讓我讚嘆前人的智慧;就因為在這一門學問,使我決定往計算機科學領域發展。
不過由於我也有原文本,諸多考量後還是決定只保留原文本,原文本的留存已不是作為工具書用途,光是在書架上,就像是一個精神的支柱,記下了當時的感動,記下了一個起點,為現在的我加油打氣。
要說我記憶最模糊的,就是發現了兩隻陶笛,從它們旁邊的高中畢業紀念冊,加上看著它們,隱約有一點點與家人相處時的感觸,似若帶有快樂的情感,而我大學時就離開家到外地生活了,所以合理推測很可能是高中的時候擁有的;那為什麼同時會有兩隻陶笛呢?我不知道,好像一個是家人買的,一個是別人送我的。
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我當時沒有學會怎麼吹陶笛,只是三分鐘熱度吧。再想下去或許也很不真實了,有聽說過人的記憶並不可靠,是有可能對從未發生的事產生記憶,只能說是我回來晚了,失去的就失去了。
暫別過往
這趟時光旅程裡充滿了各種情感,有懷念,有難過,有欣慰,有害怕;我知道也不能一直停留在過去裡,整理過一陣子,也差不多該告別這段旅程;是時候讓自己有足夠的休息,要準備好才能夠再去迎接下一批箱子帶來的時光旅程。到時,我還能再找回多少的回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