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每次要按下立即發佈前的你有什麼想法,是輕而易舉、是被完美主義或拖延症拖累而變得遙不可及、是需要給予自己信心並鼓起勇氣,或是經常性回頭進行了幾番的修改與檢視。
不論你已經是資深創作者,或是創作新人,還是想創作卻還未開始,若你經常有很多想法,有無限的理想與動機,卻經常一再擱置,接下來的日子,試著成為「行動先於動機」的信奉者,讓具體行動帶領下一個行動(源自更快樂的選擇及如何成為不完美主義者),讓一次次的行動像電影分鏡一樣,構築你的自信心與成就。
以下跟各位分享,目前真正有幫助到我逐漸擺脫完美主義以及拖延心態,開始順利創作的方法:
我們對於不緊急、但是重要的事(例如:想要成為創作者,要先從發布一篇文章開始),這件事屬於人生規劃,不會有人逼迫,也不會有一個真正的截止期限,今日未能展開,就可能永遠是明天的事。
哈佛大學正向心理學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其著作《更快樂的選擇》中提到「起飛5分鐘」這個能有效幫助想要無限拖延開始的大腦的概念。我們就預設只要先做5分鐘就好,會讓我們更容易產生行動,而其實一旦開始,就幾乎能比5分鐘久,行動的狀態起來之後,就能幫助自己持續行動。
如此下來,也會認為自己更有成就,每天的小成就,會讓我們更有信心以及用更有動力去進行接下來一連串為了實現目標而需要完成的每一個小任務。這也是班夏哈教授希望我們能信仰「行動先於動機」首則的原因,行動的背後會有動機,但是我們不一定要找到或完善那個動機才能行動。
例如寫一篇讀書心得或創作一篇討論特定議題的文章,你深知這是自己想要做的事,但腦袋就是會蹦出「明天晚上再來寫」、「不然假日再寫好了」、「整本讀完再寫,觀點比較清晰」、「把所有討論這個議題的文章都看完再寫」等等想法,如果真的有按照預想的去寫,那就沒問題,但我就是那個累犯者,往往一天過一天,就會對自己產生錯誤的信念與想法,讓自己更無法享受創作的收穫與成就感,所以為什麼需要先告訴自己至少先開始,先寫個200字、先專注5分鐘就好,先產生小行動,讓此刻的小行動成為下一個行動的動機,才不會將自己置於一事無成的懊惱迴圈。
設定一個開始做這件事的最後時間,也就是如果在這個最後截止日沒有開始進行,就乾脆不要做了。做不到Now or Never的理想實踐精神(現在不做,就以後都別想做了,勸人把握良機、機不可失),設定計畫「開始的截止日」不失為一個較符合人性且有助臻於Now or Never精神的方式。
這個原理其實就是運用人面對最後期限的逼迫,總是能湧出靈感而順利完成任務的狀態而成立,舉例:原本一件事只需要3天便可完成,但如果期限是一個月後,人們就會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完成它,或在最後一天的幾個小時內去完成,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註:帕金森定律在說明「工作總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所有可用時間。」的現象(Work expand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通常人們習慣設定我哪一天要來做這件事,但當這件事本身不具備急迫性卻有重要性,可能不自覺就會認為要有一個完美的時間、地點才能開始(不自覺拉高自己開始執行的門檻),運用帕金森定律歸結出的人類行為特性,「設定最後開始時間」會比設定開始時間來得更能讓人感受到不得不行動的急迫性,特別是對長期受拖延困擾而有想做出改變的人。
可以感受得出來方格子的成長與做的每一個調整,無不是在符合他們一直以來堅信的「內容有價」以及想要幫助持續在耕耘內容的創作者的宗旨,所以希望2024年能更加善用方格子的功能。
一些未來的文章&沙龍主題:
日後,我也希望與大家分享或交流一些真正幫助我順利「開始」,並能持續產出文章的心法。歡迎新手創作者一起來互相監督、互相激發創作能量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