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跟「養小孩」的共同之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陣子沒有寫文章了,最近從自己的網站出走,想換個創作空間試試看,來到了方格子,用一種新的心情來爬格子。想幫自己的創作空間取個名字,想了很久,決定用「製片媽媽」的這個聽起來不太酷的名字來試試看,它乍聽起來很像某種團購水餃或是分享化妝品的線上社團,不過它確實就是我的最重要的兩個身份。

我是個製片,也是個媽媽

今年剛好是自己的四十歲,回頭看自己工作的這十幾年,在創立的公司裡拍了七部長片(之後可以再跟大家細說故事),然後在疫情期間生了一個小孩,邊工作邊育兒的這幾年,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慢慢抓到這兩件事情的平衡,也突然意識到這兩件事情有許多共同之處。

英文有句常講的話叫做: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這句話套用在拍片也適用,It takes a village to make a film. 「拍一部電影」跟「養一個孩子」都需要一群人的合作,你是無法獨自完成的,即便它們都是很personal的事情!拍電影講的可能是導演一輩子的故事,有點私密有點赤裸,卻需要一群人合力才有辦法完成;孩子是爸媽愛的結晶,也是很辛苦生出來的孩子,一樣需要其他家人、保母、學校老師或甚至整個社會才有辦法一起來扶養。

先生常說,養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放下的過程。真的在這幾年中體悟到許多關於「拍電影」跟「養孩子」的放下與學習,我想也許也會適用於其他創作領域或生活中吧~

放下堅持,學會相信

在成為製片與媽媽之前,我總習慣獨立完成所有事情,從小獨生女,爸媽又離異,「獨立」對我來說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必備的能力。一路完成學業與出來創業,雖幸運的有個很懂我的先生一起工作與生活,但我們也是走自己的路,所以還是常獨立完成很多事情。但拍片的時候沒辦法獨立,拍片需要夥伴的幫忙,就像小孩,生產的過程可能可以靠自己,但養育的過程必須要靠一群夥伴,於是我開始學習相信身邊的夥伴,他們是我的teammates,我需要放手相信他們,事情才有辦法完成

這個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執行起來就會頻頻跟自己內心打架。拍片算是工作,工作上有合作夥伴,這部分是比較好理解與執行的,因為有些事我真的不會做,比如說我真的不懂攝影,我需要攝影師;我不懂編劇與指導演員,所以跟導演合作就很重要。但育兒上就很容易攬在自己身上了,因為育兒的東西比如說換尿布餵奶或陪伴,我幾乎都會,在「自己都會做」的情況下要給別人幫忙,就會覺得是在麻煩別人,然後繼續攬在自己身上做,這也是常見會發生在媽媽身上的,英文裡常講的“Mom guilt”(媽媽內疚),就是覺得沒充分陪伴小孩、沒給小孩100分的照顧,就是媽媽失職。

疫情期間,我沒有找保母,一方面是怕疫情,一方面是覺得孩子還小就給陌生人照顧不太放心。但是又得工作,於是跟婆婆詢問長輩支援,公婆很樂意幫忙,但好幾次因工作雃把孩子交給公婆時,內心還是覺得愧疚。後來看到其實公婆也喜歡孩子的陪伴,才開始放下,漸漸也把公婆們視為項工作上的夥伴一樣,我不是把工作丟給他們,我們是合作,像拍片一樣我們各司其職。

放下期待,學會感受

拍電影你希望電影叫好又叫座,養小孩你希望孩子聰明又乖巧,但這些都只是「希望」,是你自己的期望值,不能代表什麼,也更不適合拿來當作KPI,因為如果拿這些期望值作KPI,很容易失望。自己創業的習慣就是常會替工作訂定KPI,就是這次這個作品我希望要達到這幾點成果,列出來激勵自己。很多時候完成後回頭看,這些KPI可能只達成其中幾項,但過程中達到了另外幾項不在這清單裡的,如果要打分數,總分可能不高,但問問自己內心感覺如何,常是mixed feelings,有成就感、高興、滿足、感動,或可能也有挫折、擔心害怕、得失心很高等等。

我有次在"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的Youtube Channel裡看到她的影片"五十而知天命,簡單卻難領會的九個人生課題",其中一個是「設定目標不如設定感受」,當時我覺得這方向很棒,於是開始練習,當我想要設定KPI的時候,先想想看我想在這過程中獲得什麼感受,我想要覺得有成就感?我想要有感動的感覺?我想要感受到自己戰勝了恐懼?我想要重新感受自由?這種打破框架的“期待”我是目前還在練習的作法,不見得每次都可以這麼順利的放下設定目標的習慣,不過確實有減少自己的期望值落差。

再次舉個養小孩的例子,今年終於在疫情過後、工作也告一段落,決定帶小孩第一次出國旅行,當時小孩快滿三歲,還是個半獸人狀態,雖然在生小孩前我跟先生已經背包客自助旅行了18個國家,包含難度很高的印度,還有騎單車環島。但要帶著一個半獸人旅行,想必很多事情會被打回原點,重新練習怎麼旅行。行前想了很多計畫與期待,後來覺得何必如此要求自己,想想看自己在這趟旅途中想要獲得什麼感受?我想要感受一家人愉快出國旅行的感覺,累積親子回憶,而這回憶是可能忘記到底去了哪裡,而是家人在一起歡笑的溫馨感受。這樣去設定後,心境也轉變了,最後也確實收集了許多大家的歡笑畫面。

每部電影作品都是個孩子,而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在創作

工作十幾年間的這七部作品,真的每部都像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有些從小就資質不錯,有些要慢慢長大後才發出光,七個孩子讓我學會等待,要看到每個孩子的真實樣沒需要時間,又或者沒有所謂的真實樣貌,每個間斷都不斷在改變。而真正養育一個人類孩子,也像在創作,一張白紙上你想用什麼顏料畫畫,你傳達給他的每日話語,它都會一五一十地呈現在畫作上,這也是養育小孩令人感到有趣卻也戒慎恐懼的地方。


我希望可以繼續在這裡,寫一些關於自己這幾年來或未來持續學習的,關於工作與育兒的筆記,也歡迎大家給我feedback或互動,讓我知道,製片媽媽不孤單~

前幾週去台東玩的畫面,都11月了台東還在夏天~

前幾週去台東玩的畫面,都11月了台東還在夏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我的四十歲解壓縮
3會員
15內容數
我是一個電影製片,至今製作了七部電影長片,也製作了一個四歲兒子。四開頭的人生,想要探索更多自己,更往內挖,用文字寫下更多想法。這會是一個解壓縮的過程,歡迎來我的資料夾裡逛逛。
2024/03/26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2024/03/26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2023/12/29
兒子很快就選擇要待在廚房區玩烹飪。我猜想他可能會玩個幾分鐘就跑去玩積木火車,但令我訝異的是他居然在廚房區專心玩了快半小時,玩到我們要離開了才結束。過程中一直有些其他孩子過來一起玩,但都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之後說一句「好無聊喔」就走開了。我觀察兒子可以很沈浸在自己的烹飪世界裡...
Thumbnail
2023/12/29
兒子很快就選擇要待在廚房區玩烹飪。我猜想他可能會玩個幾分鐘就跑去玩積木火車,但令我訝異的是他居然在廚房區專心玩了快半小時,玩到我們要離開了才結束。過程中一直有些其他孩子過來一起玩,但都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之後說一句「好無聊喔」就走開了。我觀察兒子可以很沈浸在自己的烹飪世界裡...
Thumbnail
2023/10/02
似乎每天都戰戰兢兢地面對生活與工作,覺得自己總是在海平面底下,一直努力浮出水面呼吸。後來發現原因是我面對一切的態度是:「進行順利是日常,發生問題是扣分」,所以我的分數都是負的,但如果我調整為:「發生問題是日常,進行順利是加分」。即便每天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我的分數由負轉正,開始可以在海平面上呼吸。
Thumbnail
2023/10/02
似乎每天都戰戰兢兢地面對生活與工作,覺得自己總是在海平面底下,一直努力浮出水面呼吸。後來發現原因是我面對一切的態度是:「進行順利是日常,發生問題是扣分」,所以我的分數都是負的,但如果我調整為:「發生問題是日常,進行順利是加分」。即便每天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我的分數由負轉正,開始可以在海平面上呼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1.在生小孩前做好職涯和生活的調整和規劃很重要,例如減少出差頻率。 2.有了小孩後,更會精準分配時間,利用零碎時間專注工作,工作效率反而提高。 3.夫妻要好好溝通和分工,彼此支援,不要有內疚感尋求外援。 4.帶小孩到工作場合或產地,讓小孩了解父母的工作內容。 5.適當放鬆自己,找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Thumbnail
1.在生小孩前做好職涯和生活的調整和規劃很重要,例如減少出差頻率。 2.有了小孩後,更會精準分配時間,利用零碎時間專注工作,工作效率反而提高。 3.夫妻要好好溝通和分工,彼此支援,不要有內疚感尋求外援。 4.帶小孩到工作場合或產地,讓小孩了解父母的工作內容。 5.適當放鬆自己,找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Thumbnail
產後自己選擇全職育兒一段時間,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被另一個生命主宰。有陣子總是抓著手機,邊滑螢幕邊餵奶,彷彿透過手機的小小螢幕我還能和外面的世界有所連結,彷彿我還是原本自由獨立的個體,不受任何人牽制...
Thumbnail
產後自己選擇全職育兒一段時間,生活的分分秒秒都被另一個生命主宰。有陣子總是抓著手機,邊滑螢幕邊餵奶,彷彿透過手機的小小螢幕我還能和外面的世界有所連結,彷彿我還是原本自由獨立的個體,不受任何人牽制...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親子時光,可以做什麼呢? 雙薪家庭普遍,陪伴孩子的時間更為緊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給予最適合、最歡樂、最有建設性的陪伴,是目前每個父母應多思考的議題。 傳承,是我們東方文化很重要的一環,代代相傳,到底要傳的是什麼?能留給子孫的又是什麼?什麼對他們的未來最有意義?這些一直是我們在身為人母、人父後
Thumbnail
親子時光,可以做什麼呢? 雙薪家庭普遍,陪伴孩子的時間更為緊縮,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給予最適合、最歡樂、最有建設性的陪伴,是目前每個父母應多思考的議題。 傳承,是我們東方文化很重要的一環,代代相傳,到底要傳的是什麼?能留給子孫的又是什麼?什麼對他們的未來最有意義?這些一直是我們在身為人母、人父後
Thumbnail
「我還以為他們能自己好好長大,所以才給了上等的肥料。」說出這句台詞的,是一位痛失女兒的母親,是一位麻木照顧著女兒留下的盆栽的母親,是一位忙於工作疏忽女兒而失去摯愛的母親。電影並未描繪這段背景,僅從這位母親的台詞與失落,可以見到,雖然因爲女兒離開後,她懂得不過度執著於工作了,但還是一直沒弄懂養育與關愛
Thumbnail
「我還以為他們能自己好好長大,所以才給了上等的肥料。」說出這句台詞的,是一位痛失女兒的母親,是一位麻木照顧著女兒留下的盆栽的母親,是一位忙於工作疏忽女兒而失去摯愛的母親。電影並未描繪這段背景,僅從這位母親的台詞與失落,可以見到,雖然因爲女兒離開後,她懂得不過度執著於工作了,但還是一直沒弄懂養育與關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