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跟「養小孩」的共同之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一陣子沒有寫文章了,最近從自己的網站出走,想換個創作空間試試看,來到了方格子,用一種新的心情來爬格子。想幫自己的創作空間取個名字,想了很久,決定用「製片媽媽」的這個聽起來不太酷的名字來試試看,它乍聽起來很像某種團購水餃或是分享化妝品的線上社團,不過它確實就是我的最重要的兩個身份。

我是個製片,也是個媽媽

今年剛好是自己的四十歲,回頭看自己工作的這十幾年,在創立的公司裡拍了七部長片(之後可以再跟大家細說故事),然後在疫情期間生了一個小孩,邊工作邊育兒的這幾年,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慢慢抓到這兩件事情的平衡,也突然意識到這兩件事情有許多共同之處。

英文有句常講的話叫做: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這句話套用在拍片也適用,It takes a village to make a film. 「拍一部電影」跟「養一個孩子」都需要一群人的合作,你是無法獨自完成的,即便它們都是很personal的事情!拍電影講的可能是導演一輩子的故事,有點私密有點赤裸,卻需要一群人合力才有辦法完成;孩子是爸媽愛的結晶,也是很辛苦生出來的孩子,一樣需要其他家人、保母、學校老師或甚至整個社會才有辦法一起來扶養。

先生常說,養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個放下的過程。真的在這幾年中體悟到許多關於「拍電影」跟「養孩子」的放下與學習,我想也許也會適用於其他創作領域或生活中吧~

放下堅持,學會相信

在成為製片與媽媽之前,我總習慣獨立完成所有事情,從小獨生女,爸媽又離異,「獨立」對我來說不是選擇的結果而是必備的能力。一路完成學業與出來創業,雖幸運的有個很懂我的先生一起工作與生活,但我們也是走自己的路,所以還是常獨立完成很多事情。但拍片的時候沒辦法獨立,拍片需要夥伴的幫忙,就像小孩,生產的過程可能可以靠自己,但養育的過程必須要靠一群夥伴,於是我開始學習相信身邊的夥伴,他們是我的teammates,我需要放手相信他們,事情才有辦法完成

這個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執行起來就會頻頻跟自己內心打架。拍片算是工作,工作上有合作夥伴,這部分是比較好理解與執行的,因為有些事我真的不會做,比如說我真的不懂攝影,我需要攝影師;我不懂編劇與指導演員,所以跟導演合作就很重要。但育兒上就很容易攬在自己身上了,因為育兒的東西比如說換尿布餵奶或陪伴,我幾乎都會,在「自己都會做」的情況下要給別人幫忙,就會覺得是在麻煩別人,然後繼續攬在自己身上做,這也是常見會發生在媽媽身上的,英文裡常講的“Mom guilt”(媽媽內疚),就是覺得沒充分陪伴小孩、沒給小孩100分的照顧,就是媽媽失職。

疫情期間,我沒有找保母,一方面是怕疫情,一方面是覺得孩子還小就給陌生人照顧不太放心。但是又得工作,於是跟婆婆詢問長輩支援,公婆很樂意幫忙,但好幾次因工作雃把孩子交給公婆時,內心還是覺得愧疚。後來看到其實公婆也喜歡孩子的陪伴,才開始放下,漸漸也把公婆們視為項工作上的夥伴一樣,我不是把工作丟給他們,我們是合作,像拍片一樣我們各司其職。

放下期待,學會感受

拍電影你希望電影叫好又叫座,養小孩你希望孩子聰明又乖巧,但這些都只是「希望」,是你自己的期望值,不能代表什麼,也更不適合拿來當作KPI,因為如果拿這些期望值作KPI,很容易失望。自己創業的習慣就是常會替工作訂定KPI,就是這次這個作品我希望要達到這幾點成果,列出來激勵自己。很多時候完成後回頭看,這些KPI可能只達成其中幾項,但過程中達到了另外幾項不在這清單裡的,如果要打分數,總分可能不高,但問問自己內心感覺如何,常是mixed feelings,有成就感、高興、滿足、感動,或可能也有挫折、擔心害怕、得失心很高等等。

我有次在"Sherry's Notes 雪力的心理學筆記"的Youtube Channel裡看到她的影片"五十而知天命,簡單卻難領會的九個人生課題",其中一個是「設定目標不如設定感受」,當時我覺得這方向很棒,於是開始練習,當我想要設定KPI的時候,先想想看我想在這過程中獲得什麼感受,我想要覺得有成就感?我想要有感動的感覺?我想要感受到自己戰勝了恐懼?我想要重新感受自由?這種打破框架的“期待”我是目前還在練習的作法,不見得每次都可以這麼順利的放下設定目標的習慣,不過確實有減少自己的期望值落差。

再次舉個養小孩的例子,今年終於在疫情過後、工作也告一段落,決定帶小孩第一次出國旅行,當時小孩快滿三歲,還是個半獸人狀態,雖然在生小孩前我跟先生已經背包客自助旅行了18個國家,包含難度很高的印度,還有騎單車環島。但要帶著一個半獸人旅行,想必很多事情會被打回原點,重新練習怎麼旅行。行前想了很多計畫與期待,後來覺得何必如此要求自己,想想看自己在這趟旅途中想要獲得什麼感受?我想要感受一家人愉快出國旅行的感覺,累積親子回憶,而這回憶是可能忘記到底去了哪裡,而是家人在一起歡笑的溫馨感受。這樣去設定後,心境也轉變了,最後也確實收集了許多大家的歡笑畫面。

每部電影作品都是個孩子,而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在創作

工作十幾年間的這七部作品,真的每部都像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有些從小就資質不錯,有些要慢慢長大後才發出光,七個孩子讓我學會等待,要看到每個孩子的真實樣沒需要時間,又或者沒有所謂的真實樣貌,每個間斷都不斷在改變。而真正養育一個人類孩子,也像在創作,一張白紙上你想用什麼顏料畫畫,你傳達給他的每日話語,它都會一五一十地呈現在畫作上,這也是養育小孩令人感到有趣卻也戒慎恐懼的地方。


我希望可以繼續在這裡,寫一些關於自己這幾年來或未來持續學習的,關於工作與育兒的筆記,也歡迎大家給我feedback或互動,讓我知道,製片媽媽不孤單~

前幾週去台東玩的畫面,都11月了台東還在夏天~

前幾週去台東玩的畫面,都11月了台東還在夏天~




我是一個電影製片,至今製作了七部電影長片,也製作了一個四歲兒子。四開頭的人生,想要探索更多自己,更往內挖,用文字寫下更多想法。這會是一個解壓縮的過程,歡迎來我的資料夾裡逛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兒子很快就選擇要待在廚房區玩烹飪。我猜想他可能會玩個幾分鐘就跑去玩積木火車,但令我訝異的是他居然在廚房區專心玩了快半小時,玩到我們要離開了才結束。過程中一直有些其他孩子過來一起玩,但都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之後說一句「好無聊喔」就走開了。我觀察兒子可以很沈浸在自己的烹飪世界裡...
似乎每天都戰戰兢兢地面對生活與工作,覺得自己總是在海平面底下,一直努力浮出水面呼吸。後來發現原因是我面對一切的態度是:「進行順利是日常,發生問題是扣分」,所以我的分數都是負的,但如果我調整為:「發生問題是日常,進行順利是加分」。即便每天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我的分數由負轉正,開始可以在海平面上呼吸。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兒子很快就選擇要待在廚房區玩烹飪。我猜想他可能會玩個幾分鐘就跑去玩積木火車,但令我訝異的是他居然在廚房區專心玩了快半小時,玩到我們要離開了才結束。過程中一直有些其他孩子過來一起玩,但都是這裡摸摸那裡看看之後說一句「好無聊喔」就走開了。我觀察兒子可以很沈浸在自己的烹飪世界裡...
似乎每天都戰戰兢兢地面對生活與工作,覺得自己總是在海平面底下,一直努力浮出水面呼吸。後來發現原因是我面對一切的態度是:「進行順利是日常,發生問題是扣分」,所以我的分數都是負的,但如果我調整為:「發生問題是日常,進行順利是加分」。即便每天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我的分數由負轉正,開始可以在海平面上呼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越南現象級親情作品,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一部越南觀光宣導片, 有趣也讓人反思孝順的意義。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經過了十個月,終於我讓孩子可以好好離開我,獨立參加兒童主日。 身為一個媽媽,陪伴小孩是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愛孩子,媽媽的愛有時是犧牲的愛,把自己放在很後面,看著孩子逐漸長大,成為一個能好好與我分離的個體時,就要放手,讓他獨自面對現實環境中的一切。
Thumbnail
線上教學、男性廚藝教室體現在數位及平權時代,不去公司上班便會與社會脫節的觀念顯然不成立。另外以性別區分家務責任亦是弔詭,現今雙薪家庭、多元成家等家庭結構不佔少數,已非男獵女織組成的原始社會,遑論「會煮菜可以嫁了」此類利他藐視個人價值和無稽成家必要條件的觀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生產後,一開始還有辦法認真地執行瘦身和運動計畫,還記得當媽媽外,我還是我自己,也是我先生的太太。 但,照顧孩子哪有那麼容易? 我們連照顧自己都來不及了 遑論照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