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聆聽恐懼行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通常最低級的建議就是:「你一定要聽我的,我說的準沒錯。」再高階是:「你不用相信我,自己決定、自己去經驗,聽從你的心還有更高層精神的導引。」然後最高級的是:「勿照著心中的恐懼行事。」

為什麼那是最高級的呢?不管是聽外界的聲音,或是按照自己內心的聲音,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根據經驗、記憶在行事,而當經驗跟記憶向你展演出未來可能的樣貌時,它們的基礎,通常就是恐懼,想避免某些你不要的、害怕的事情跟感受再度發生。當然你的心智也有可能是根據美好的經驗跟記憶來延展,但基本上那也可能是一種受限,不希望有這種經驗跟記憶以外的事情在未來發生,而極力要阻止其他經驗到來,同樣長久下來不是健康的。

至於聽從更高層精神的指引,在現今身心靈療癒暢行的時代,我們開始勇敢接受自己真正的想法、聲音以及感受,這是朝真正身心健康的初步開展,你開始抒發、開始了解,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但前方還有很多險區是尚未被探索到的。

通常開始聆聽內心的聲音後,會有一段初始的甜蜜期,有些人會覺得充滿活力、充滿雀躍,覺得「真實的你」在帶領你前行,過往那些框架跟窠臼,好像可以瞬間不適用,順利的話,有可能某些人就這樣步步高升往上拓展,但對於靈魂暗夜尚未結束的人,過了一段日子,破除一些舊習、展開不同的生活之後,會開始產生矛盾心情,不懂為何明明抱著嶄新的自信跟突破的精神,卻仍有一部分的自己在阻礙自己前進,或是好像「發功」發不出來的挫敗感,這時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會落入往日的舊習裡,或是受到外界、家人、社會的影響,而開始懷疑自己的步伐並退縮,但請一定要保持信心,不斷探問自己的內心,真正誠實面對自己的所有思維跟感受。

說起來一句話,但做起來真實不容易,因為從兒時起,我們就被教導哪些事「可以被接受」,哪些事「不可以被接受」,而這些無形的教條(撇除會傷天害理、造成社會重大破壞、增加個人不好業力的行為),其實已限縮了我們的想像,當想像被限制,可能性就被限制了。不敢想,哪敢做。

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靈魂載體(或能量體)能力、業力、屬性、身體條件都不同,可以將別人的大方向作為學習的對象,例如對方常行善事、常說好話,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發展屬於你的善行善念,但不要把別人當範本,逐一模仿行徑跟作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沒有人該以誰作為人生拷貝範本,那都是不健康、不長久的。

說了這麼多,究竟「勿聆聽恐懼」該如何做到?我想延續本文第一段的精神,不直接提供任何來自於我生命經驗的答案,因為訴諸文字,往往真正的精神很難被如實表達,容易遭到扭曲,所以在此想引用《徬徨少年時》中馬克斯‧德密安(使用遠流出版社中德直譯版的名稱)跟主角的一段對話所提到的「被允許的」以及「被禁止的」的討論,作為類比回答(108-109頁):

……他(馬克斯‧德密安)委婉地說:「看得出來,你內心想的比你願意說的還多。真是如此的話,你應該知道你的生活跟你的想法並不一致,這不好,思想只有在付諸於生活中實行,才有價值。你已經知道你的『被允許的世界』只不過是世界的一半,你也嘗試著隱瞞另一半的世界,正如牧師和老師們的作法一樣。你瞞不了多久的!人一但開始這麼思考,就無法對此避而不談。」
「可是,」我幾乎尖叫了起來:「世界上的確存在醜惡和禁忌的事物,這點你不能否認吧!因為它們不被世人允許,所以我們一定要棄絕它們。我知道世上有謀殺和各種不道德的行為,但只因為它們存在,我就應該效法,成為罪犯嗎?」
……馬克思勸慰地說:「你當然不能去謀殺或強姦女孩,我的意思不是如此。但是,你還未到達能夠理解『被允許的』和『被禁止的』真正意義的境地,你才開始感受到一點點真理而已,其他的還在後面……因此,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找出被允許的和被禁止的事物——找出對他而言是禁止的事物。從來沒有人會因為做了一些被禁止的事,就因此成為大惡棍。反之亦然。說穿了,不過是個懶惰的問題罷了!有些人疏於思考,懶得為自己的行為把關,只求不違反別人規定的禁令就行了,因為這樣他可以過得很輕鬆。還有些人心目中自有一套法則,有些事,雖然正經體面的人天天都在做,但對他們來說卻是禁止的。另外一些事,對他們來說是允許的,卻常常為一般人所厭惡。每個人都必須獨立思考,為自己所為負責。」


很愛探索跟學習的顯示生產者! 興趣是隨時隨地引吭高歌跟寫作。 歡迎來這片小天地,以互相尊重為前提分享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始閱讀聖經是今年中的事情。 一開始是因為受到一位靈性上的引導老師指引。三年前我開始了每日身、口、心、意的檢視與修正功課,一開始會抱著傲慢之心,認為這沒什麼難的,只要認為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但越是深入、越是誠實坦承、越是認真不逃避去做,才發現何謂「業力」、「業氣」,那是遊走於我們腦中、身體中、細胞
開始閱讀聖經是今年中的事情。 一開始是因為受到一位靈性上的引導老師指引。三年前我開始了每日身、口、心、意的檢視與修正功課,一開始會抱著傲慢之心,認為這沒什麼難的,只要認為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但越是深入、越是誠實坦承、越是認真不逃避去做,才發現何謂「業力」、「業氣」,那是遊走於我們腦中、身體中、細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不見的未知,固然值得恐懼,但其實能看見弱肉強食的真理,只為促進文明發展加速而存在,而我們昇華恐懼,妥善運用弱肉強食存在的真理,在下限,因恐懼著暴力而遠離野蠻;在上限,因害怕著看不見美好願景而遠離盲目,隨時更積極而更文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10-34 探索的通道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總是被各種聲音所包圍:家人的期望、朋友的建議、社會的標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聲音,卻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那個不怕瘋狂、不怕不切實際的聲音,信任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當自己願意選擇相信自己,並且不管他人怎麼說,其實就是在選擇活出真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不見的未知,固然值得恐懼,但其實能看見弱肉強食的真理,只為促進文明發展加速而存在,而我們昇華恐懼,妥善運用弱肉強食存在的真理,在下限,因恐懼著暴力而遠離野蠻;在上限,因害怕著看不見美好願景而遠離盲目,隨時更積極而更文明。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人的想法,千絲萬縷如天馬行空,狂放且不受任何控制,幸好想跟事實之間,要經過一個做的過程,而想跟做中間還有一扇門!這扇門可能是人間正道的認知,可能是因緣果報的懼怕,不管是什麼?我通通稱之為教養! 我從不認為因為懼怕而行的善就比單純為行善而行的善高級。我是個結果論者,我曾經論述過偽君子與真小人,偽君子
Thumbnail
10-34 探索的通道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裡,我們總是被各種聲音所包圍:家人的期望、朋友的建議、社會的標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聲音,卻是我們內心深處的那個——那個不怕瘋狂、不怕不切實際的聲音,信任自己內在的聲音,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當自己願意選擇相信自己,並且不管他人怎麼說,其實就是在選擇活出真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我們並不是要以一種懷疑的態度去面對所有關於道德的宣稱,而是去得到一種就像「即便是被欺騙也需要存在著一個思考者我」那樣基礎的關於道德的行為準則。那會是一種讓行為不發生矛盾的根本宣稱,不是你不該說謊、不是你不該殺人,那一基礎會是:「你不該做你不想做的事」。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我們常常在做任何事前,就先萌生過去失敗的經驗,認定事情一定不可能成功 但這個未必是壞事,因為這是一個人性的本質 就像我們都愛聽跟看"末日的預言" 這都只是一個防禦機制,從遠古開始都是這樣,因為隨時要注意"危險的狀況" 只要把恐懼轉變為"懂得預期各種風險的思考能力" 客觀看待負面的自己
Thumbnail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