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峇峇娘惹:推動近代東南亞發展的神祕商業貴族》不負責任推薦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會買這本書,其實是看到readmoo跑出推薦專文,因為峇峇娘惹這個詞很常看到,但又不是很清楚其具體內涵,只知道是在指稱東南亞的華裔的一種特殊群體,覺得很有興趣,就下單了。

因為作者是日本記者,他也是為了瞭解峇峇娘惹才寫這本書,本書就是他求知之旅的過程,所以看完本書跟著作者在東南亞四處走踏,訪問峇峇娘惹,大概就可以具體知道什麼是峇峇娘惹,他們並非東南亞常見的華裔,而是一種很特殊的馬華混血人,就像有唐山公沒唐山媽一樣,峇峇娘惹是唐山男人與馬來女人結合後的後代。歷史可以追朔到明朝鄭和下南洋,峇峇娘惹的雄姓祖先都是到南洋經商做貿易的漢人,通常會賺很多錢,與那些後來到東南亞作苦力的中國豬仔社經地位有很大差異,東南亞很多華裔富豪幾乎都是峇峇娘惹,雖然是商人階級,但錢多自然就會跟權牽扯不清,有些人會深入參與東南亞當地政治,而且會與當權者勾結合作,如扮演板本龍馬的角色去牽線促成東協的成立,協助荷蘭、英國,日本殖民主子統治當地土著,還有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也是峇峇娘惹,而在馬來西亞與巫統合作的馬華公會,也是以峇峇娘惹為主幹的政治團體。

看本書的過程,突然有種感覺,腦袋中的很多資訊片段好像都可以串連起來,特別是剛看完《大航海時代,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後,兩本書剛好聚焦在明清交際期間的南海貿易,大航海時代一書中無名的華人貿易商與手水應該就是本書峇峇娘惹的祖先。這些人最先落腳於馬來半島,逐漸擴散到泰國、新加坡與印尼等地。我們通常講華人控制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命脈,大多是指峇峇娘惹這群人,而非一般晚清末年大量落腳東南亞的華人移工,峇峇娘惹由於文化上融合了馬來與漢人文化,因此產生出新的混種文化,除了我們常見的娘惹菜如叻沙,或點心如娘惹糕,還有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書中有訪問到蒐集保存峇峇娘惹磁磚的峇峇娘惹後代,我立馬想到臺灣的花磚,之前看過節目的介紹,馬上就想到峇峇娘惹磁磚就是臺灣花磚嗎!節目介紹從東南亞輸入到後來改由日本製造輸入的過程,與本書的敘述相符,而金門洋樓的花磚其實就顯示洋樓的主人是峇峇娘惹的線索,換個視角來看這段歷史,金門洋樓的意義就不一樣。

這些腦袋瑣碎的資訊就這樣在我腦中連結起來。

透過本書我們也可以從峇峇娘惹的角度來看東南亞的發展歷史,透過峇峇娘惹來重新理解東南亞各國建國史與政治經濟的演變,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漢人海外移民史,不只臺灣有漳泉械鬥,閩客械鬥,漢人到東南亞也一樣很愛械鬥。

不過書中也不免帶有些偏見,出現以偏蓋全的描述,如對於峇峇娘惹文化的陰柔氣質與同性戀風氣的評斷,本書的推薦序文已有提及這個問題,不過畢竟這是一本作者寫的採訪報導文學,而非嚴謹的學術論文,也不用太追究。整體而言還是一本很推的書。





avatar-img
89會員
137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etflix最新上映的《PLUTO 冥王》,看了好幾個禮拜終於看完,我是沒看過《原子小金剛》的漫畫原作,手塚治虫的漫畫原作中,我只有在小時候看過《怪醫秦博士》,那時候阿拉蕾還叫丁小雨,多拉a夢還叫小叮噹,所以我雖然認得出小金剛的照型,但漫畫在演啥,其實不是很清楚。
本來是想找看公視台語台《派對咖孔明》的播放資訊,看完yt預告片後,逛了一下公視台語台的yt,看到《大港ê台灣》的鹿港篇,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看下去,把整系列10集看完,真好看,主持人張耀仁雖然是演員出身,不過台語口條還算順暢,不會令我反感,很多年輕藝人或油土伯講的台語都讓我聽了就想哭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蒼鷺與少年》上映前完全沒有宣傳片與劇情介紹,僅靠一張海報做宣傳,相當大膽,不過作為宮崎駿第N次告別作,其實新聞還是很有賣點,八十幾歲的宮老出來講個幾句話,掛上吉卜力的招牌,就夠了。 不過併購案新聞出來後,這種行銷策略就顯得更很有道理
本劇改編自漫畫,我原本也沒看過原作,會想看是因為看到新聞有介紹西野七瀨,劇情介紹得很有趣,然後編劇是《重啟人生》的笨蛋節奏,所以很想看,不過是DMM TV的,台灣的平台好像沒上,就去找字幕組的來看,然後一看就成主顧,趁等新集數上架時還去找漫畫來看,內容實在是直接精準命中我的電波。
Netflix最新上映的《PLUTO 冥王》,看了好幾個禮拜終於看完,我是沒看過《原子小金剛》的漫畫原作,手塚治虫的漫畫原作中,我只有在小時候看過《怪醫秦博士》,那時候阿拉蕾還叫丁小雨,多拉a夢還叫小叮噹,所以我雖然認得出小金剛的照型,但漫畫在演啥,其實不是很清楚。
本來是想找看公視台語台《派對咖孔明》的播放資訊,看完yt預告片後,逛了一下公視台語台的yt,看到《大港ê台灣》的鹿港篇,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看下去,把整系列10集看完,真好看,主持人張耀仁雖然是演員出身,不過台語口條還算順暢,不會令我反感,很多年輕藝人或油土伯講的台語都讓我聽了就想哭
我是在聽公視台語台podcast時聽到這本書的介紹,作者用著很流利的台語與主持人介紹這本書撰寫的目的與過程,覺得很有趣就下單買回來看,隔了幾個禮拜後想到就翻出這本書來看,一看驚為天人,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本土料理文化好書。
《蒼鷺與少年》上映前完全沒有宣傳片與劇情介紹,僅靠一張海報做宣傳,相當大膽,不過作為宮崎駿第N次告別作,其實新聞還是很有賣點,八十幾歲的宮老出來講個幾句話,掛上吉卜力的招牌,就夠了。 不過併購案新聞出來後,這種行銷策略就顯得更很有道理
本劇改編自漫畫,我原本也沒看過原作,會想看是因為看到新聞有介紹西野七瀨,劇情介紹得很有趣,然後編劇是《重啟人生》的笨蛋節奏,所以很想看,不過是DMM TV的,台灣的平台好像沒上,就去找字幕組的來看,然後一看就成主顧,趁等新集數上架時還去找漫畫來看,內容實在是直接精準命中我的電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潮州圖書館參加的「馬來西亞文化之旅」活動的體驗,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傳統服飾和美食,特別是娘惹峇峇的意義及其文化背景。活動中,參與者親身學習如何穿著沙龍,並品嚐色彩繽紛的娘惹糕。透過這些文化交流,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心得   雖都使用中文為書寫的語言,但在華文文學的世界中,仍可以清晰地從用字遣詞、字裡行間流漏的生活細節中,看出這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作家所書寫的作品。   本書作者黃凱德是新加坡人,生在台灣的我對新加坡的印象是地理或歷史課本上的「新加坡、韓國、香港與台灣是亞洲四小龍」這一句知識性、考試會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本BL言情小說,那麼他的次類型會是「強強、主受」,關鍵字會是「黑道、軍警、民初」--華人堂口大老與殖民政府洋人警官的虐戀情深。 他又更像是杜琪峰2005年作品《黑社會》的變形版,四九仔與當權者之間的關係:哪裡來的洪門反清復明,誰當權誰就是主子。
Thumbnail
華人移居世界各地不是新鮮事物。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一)到海外做苦工。當然許多年以後,這一段歷史被史學家形容為華人血淚史,因為華工生活淒慘,客死他鄉的個案更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Thumbnail
吃過娘惹糕、知道移居南洋的華人與當地人結婚生下的華人後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 我對娘惹文化的認知就只是這些。 到了新加坡,嚐過娘惹菜,再到與烏節路上相交的翡翠山路,看到整條巷區保存良好的娘惹老建築,覺得對娘惹文化的了解有點進階了。 面對烏節路的紅塵滾滾,這些老建築仿佛置身另一時空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2018 年 4 月,在峇里島最大的收穫,就是研究了蘇巴克(Subak)的概念。目前峇里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並不是一個景點或是遺跡,而是一個區域內的「文化形態」-蘇巴克三界和諧哲學。有點類似之前去馬來西亞麻六甲、寮國龍坡邦,整個城市的型態和建築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在潮州圖書館參加的「馬來西亞文化之旅」活動的體驗,介紹了馬來西亞的傳統服飾和美食,特別是娘惹峇峇的意義及其文化背景。活動中,參與者親身學習如何穿著沙龍,並品嚐色彩繽紛的娘惹糕。透過這些文化交流,大家對馬來西亞的多元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Thumbnail
線上翻閱日治時期酒樓霸主江山樓出版的導覽手冊(《江山樓案內》)。
Thumbnail
感謝NowNews副總編輯詹凌瑀的再度邀請 來談這本不可錯過 深入淺出 觸角遍及東南亞各國的好書 連結在下 歡迎收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XEqea8R-EeESlZ7A&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oK_LnvjtZ8l
Thumbnail
心得   雖都使用中文為書寫的語言,但在華文文學的世界中,仍可以清晰地從用字遣詞、字裡行間流漏的生活細節中,看出這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作家所書寫的作品。   本書作者黃凱德是新加坡人,生在台灣的我對新加坡的印象是地理或歷史課本上的「新加坡、韓國、香港與台灣是亞洲四小龍」這一句知識性、考試會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本BL言情小說,那麼他的次類型會是「強強、主受」,關鍵字會是「黑道、軍警、民初」--華人堂口大老與殖民政府洋人警官的虐戀情深。 他又更像是杜琪峰2005年作品《黑社會》的變形版,四九仔與當權者之間的關係:哪裡來的洪門反清復明,誰當權誰就是主子。
Thumbnail
華人移居世界各地不是新鮮事物。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一)到海外做苦工。當然許多年以後,這一段歷史被史學家形容為華人血淚史,因為華工生活淒慘,客死他鄉的個案更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Thumbnail
吃過娘惹糕、知道移居南洋的華人與當地人結婚生下的華人後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 我對娘惹文化的認知就只是這些。 到了新加坡,嚐過娘惹菜,再到與烏節路上相交的翡翠山路,看到整條巷區保存良好的娘惹老建築,覺得對娘惹文化的了解有點進階了。 面對烏節路的紅塵滾滾,這些老建築仿佛置身另一時空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2018 年 4 月,在峇里島最大的收穫,就是研究了蘇巴克(Subak)的概念。目前峇里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並不是一個景點或是遺跡,而是一個區域內的「文化形態」-蘇巴克三界和諧哲學。有點類似之前去馬來西亞麻六甲、寮國龍坡邦,整個城市的型態和建築風格被聯合國教科文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