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清創vs情緒療癒

傷口清創vs情緒療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傷口清創和情緒療癒雖然是不同領域的術語,但其實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1. 處理傷痛:傷口清創是為了治療身體上的傷害,而情緒療癒是為了處理情緒上的傷痛,無論是身體還是情緒的傷痛,都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以清除感染、促進康復和恢復健康

2. 清除毒素:在傷口清創過程中,醫生會清理傷口,去除殘留的污垢和細菌,以防止進一步的傷害和感染;情緒療癒也需要清除負面的情緒和想法,以改善心理健康並促進情緒的恢復

3. 促進康復:當傷口被清創後,會開始癒合和康復;同樣地,情緒療癒的目的是促進情緒上的康復和恢復,這可能涉及到接受自己的情緒,處理內心的創傷或痛苦,以及發展健康的情緒表達和應對方式

4. 專業幫助:傷口清創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來進行處理和治療;情緒療癒也需要專業的諮詢師或療癒師(導護師)來提供支持和引導

5. 時間和努力:傷口清創和情緒療癒都需要時間和努力,傷口不會立即癒合,需要持續的護理和處理;情緒療癒也需要時間和努力來處理情緒的創傷和恢復心理健康

最重要的一點也是大部分的人最害怕的一點,傷口清創和情緒療癒都會"痛", 以致許多人不敢(無法)面對,但因為身體上的傷口是看得見的,如果不處理,會立即受到影響,只好勉強接受,反之,情緒創傷往往難以從表面察覺,大多數人選擇將它隱藏起來,但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就如同 #Stephanie Foo 所寫的一本書的書名"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不是不爆發,只是時候未到,像是長期累積在地底的能量,到達一定程度時需要釋放,累積的能量越多,破壞力就越大,因此,情緒療癒就和傷口清創的道理相同,就是"要趁早"~

avatar-img
情緒導護師Julie的沙龍
5會員
122內容數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情緒是人類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自然反應,就如同心跳是身理的自然反應一般,當我們在看心電圖時,心跳一定會有波動,不可能平靜無波(如果成了平坦的一直線,事情反而大條了),情緒也會有高低起伏,甚至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變化,從興奮和喜悅到憂鬱和焦慮,可能也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人們每分每秒都在經歷不同的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放鬆"和"放下"是兩個與情緒相關的概念,字面上的感覺也許有些類似,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放鬆通常是指釋放身體和心靈上的緊張和壓力,透過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瑜珈...等,可以減輕壓力、降低焦慮和平撫情緒,並且有助於紓解身心的緊張狀態、促進平衡和恢復 放下則是強調釋放和接受過去的情緒、想法和
當我們面對屢勸不聽並發生了料想之中的不良狀況時,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但這句話,但也都會發現,這句話,不但不能達到正面效果,往往反而會進一步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它可能觸發了一些心理和溝通上的問題: 防禦心理:當人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指責或批評,進而引發防禦心理,導致他
"你變了"這句話,有時會令人聽起來不舒服甚至有種刺耳的感覺,因為這句話可能會讓對方感受到隱含的評價及否定,認為他們的變化是負面的,意味著以前的狀態比較好的意思,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以下幾種不良的心理反應: 自尊心受損:當對方感受到隱含的意義是他們以前的自我更好,他們的自尊心可能會受到損傷,會認
認識你的人越少越好,不要沾染不適合自己的圈子,知己一兩個足矣,沉住氣,別去巴結誰,別人的奇蹟與你無關,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去追,能讓你生氣的東西,永遠別去搭理- #稻盛和夫 常有人會把”不合群”和”孤獨”擺在一起討論,兩者之間,也許類似,但仍有所不同,但有可能會相互影響 不合群通常是指一個人在社
情緒是人類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自然反應,就如同心跳是身理的自然反應一般,當我們在看心電圖時,心跳一定會有波動,不可能平靜無波(如果成了平坦的一直線,事情反而大條了),情緒也會有高低起伏,甚至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變化,從興奮和喜悅到憂鬱和焦慮,可能也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人們每分每秒都在經歷不同的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放鬆"和"放下"是兩個與情緒相關的概念,字面上的感覺也許有些類似,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放鬆通常是指釋放身體和心靈上的緊張和壓力,透過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瑜珈...等,可以減輕壓力、降低焦慮和平撫情緒,並且有助於紓解身心的緊張狀態、促進平衡和恢復 放下則是強調釋放和接受過去的情緒、想法和
當我們面對屢勸不聽並發生了料想之中的不良狀況時,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但這句話,但也都會發現,這句話,不但不能達到正面效果,往往反而會進一步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它可能觸發了一些心理和溝通上的問題: 防禦心理:當人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指責或批評,進而引發防禦心理,導致他
"你變了"這句話,有時會令人聽起來不舒服甚至有種刺耳的感覺,因為這句話可能會讓對方感受到隱含的評價及否定,認為他們的變化是負面的,意味著以前的狀態比較好的意思,如此一來,可能會導致以下幾種不良的心理反應: 自尊心受損:當對方感受到隱含的意義是他們以前的自我更好,他們的自尊心可能會受到損傷,會認
認識你的人越少越好,不要沾染不適合自己的圈子,知己一兩個足矣,沉住氣,別去巴結誰,別人的奇蹟與你無關,得不到的東西不要去追,能讓你生氣的東西,永遠別去搭理- #稻盛和夫 常有人會把”不合群”和”孤獨”擺在一起討論,兩者之間,也許類似,但仍有所不同,但有可能會相互影響 不合群通常是指一個人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