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治療札記2】說出傷痛,我就會變好嗎?-談創傷治療的迷思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早期我接觸的心理諮商與治療的專業訓練都是談話性的治療,大部分都是教我們在晤談中助人技巧要怎麼做,像是動力取向和情緒取向(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心理治療,所以早期我做諮商都很依賴語言。一般大眾如果沒有太熟悉心理諮商在做什麼,可能就會以為把傷痛向諮商師說一說,諮商師就會幫你把問題處理好,你的情緒就會變好,甚至連多數的諮商師都容易誤解若跟創傷個案進行心理治療,就是要讓個案「說出來」,才可以讓個案的情緒有所宣洩,然後宣洩完後,傷痛就會漸漸被舒緩甚至得到療癒。

      但隨著接創傷個案的經驗越多,我就越覺得談話治療有極大的限制。特別針對極度痛苦的創傷個案,個案當下已經嚴重解離(見備註一)到似乎靈魂都已飛到晤談室外的另個時空了,或情緒強烈到他頓時失去思考與語言能力之時,「話語」在這些時刻很難有用武之地,語言只能作為治療的輔助,個案更需要的,是感覺到諮商師本身這個「人」是「存在」在那裡陪伴他的。要怎麼讓個案感覺到治療師的「存有」(presence)與陪伴?這時,個案的身體感受與生理知覺(例如:聽到治療師的說話聲音、看到治療師的表情、感受到治療師的碰觸)就會變得相當重要,所以後來我才開始學習SE(見備註二),透過身體相關活動的工作方式,先調節個案的神經系統,讓個案能先從生理上得到平靜,再從生理回饋的反應感受到心理的平靜,達到身心壓力的釋放與舒緩。

      在這邊並不是要說談話治療對於治療創傷就沒有效,請各位讀者不要誤會。不管是動力取向或EFT取向,在心理創傷的療癒上都有一定的效果。我會寫這篇文章,只是想要澄清一個迷思。在諮商晤談中,並不是個案說的話越多,就越療癒。治療師需要時刻關注當下個案的身心承受力。對於某些嚴重創傷個案來說,不到一秒的時間,很可能他的神經系統就已經有不同的變化與反應。如果光靠語言治療個案,我想治療師本人也無法一邊把評估個案狀況、一邊進行當下治療介入處遇的時間直接縮短到一秒以內。這時,適時帶入一些身體工作或對神經系統工作的技巧,不論是SE(見備註二)還是EMDR(見備註三),都是藉由身體感受或眼球移動來調節個案的神經系統,讓個案先從身體感官或知覺上得到壓力的釋放,進而改善心理壓力。

      所以,這篇文章只是想要再度申明,並不是在晤談室中說越多你過往受創的歷史,你就會療癒得越快,也不是越短次數的治療或越集中頻率的治療越有效。舉例來說,如果你花了一次晤談的時間嘩啦啦地像是倒流水帳一樣向治療師講完你這輩子很關鍵的一個創傷事件,很可能講完之後,時間到了,但整個晤談一點效用都沒有。你可能以為快速講完之後,治療師就可以開始幫你把創傷處理好,如果你是這樣想,你可能會很失望,因為創傷治療的步調、節奏跟你想得不一樣。大多數創傷的治療就是需要長期的諮商過程慢慢消化,有可能你花了兩三年的時間,你才提到你過往有一個創傷事件,然後你可能也只會提到那個事件的片段,所以很可能要再花一兩年的時光去消化那個創傷的片段;又或者,你已經花了兩三年的時光治療創傷,有可能從頭到尾你都不需要談太多過往種種創傷事件的細節,你的傷痛也可以藉由治療師的陪伴或SE還是EMDR等學派的技巧得到減緩。即便你沒有用語言說出來說你過往經歷了什麼創傷的什麼過程,你也可以從治療過程中得到療癒;相反地,如果在你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因為你自己對創傷治療的想像或治療師的迷思,太快讓你說出超出你當下情緒或神經系統承受範圍的傷痛經驗,很可能反而造成你的二度傷害,反而更阻礙治療的進程,以致於不僅達不成療效,還感到崩潰或恐懼或更不舒服。

這是為什麼,在國內,任何一位諮商師的養成訓練都須經過一年半到兩年之間實習的考核,且須具備碩士畢業的資格再能去考取高考諮商心理師的證照資格,並且在考取到諮商師證照之後,每年仍需花費不少進修費用,學習各種自己有興趣的取向與學派,進行終身學習,才有可能在社區執業,進行自費心理治療。諮商師這一輩子都會不斷接受嚴謹的訓練甚或在督導之下提供心理諮商與治療,才可能提供高品質的治療或達成卓越的療效。因為諮商師在治療室中每一瞬間的治療評估與臨床判斷,既可能可以造福個案,讓個案感受到壓力釋放、感受到被療癒,也可能造成個案的二度傷害,不但可能沒幫到個案,還可能害個案身心狀況更不穩定,甚至影響個案的性命安危,實在不可不慎。

 




 

*備註一:「解離」指的是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舉例來說,可能個案當下遭受性侵,但是卻感覺不到身體被壓著的感覺,心理上也沒有感覺到任何痛苦或害怕的情緒。

*備註二:「身體經驗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簡稱SE)可以用來處理壓力、驚嚇和創傷在身體與心理上所帶來的症狀,協助身體中的自我調節系統恢復功能,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帶到一些身體動作或感官的覺察,也可能治療師與個案會有些許的身體接觸(需先經過個案同意,並在雙方有安全感的情況下進行)。

*備註三:「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簡稱EMDR) 主張眼球移動對人們的心理狀態會產生影響,以治療師的手揮動引導個案眼動的方式進行治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治療】紀錄16 - 與醫生的談話今天出門前我在腦中擬好稿子打算要多說說這一週以來的心情,醫生首先都會問我:「這一週過得如何呀?藥是不是都可以適應啊?」如果沒問題就繼續開兩週給我。 而我正好有新的發現能和醫生聊聊,我告訴他,最近我開始嘗試寫文章了,也慢慢的在經營自己的部落格,並把以前發生的經歷寫出來。
Thumbnail
avatar
澪的房間 / Rei's Room
2024-04-11
【治療】紀錄15 - 關於一個孩子被霸凌的故事 (7)繼上篇, 腦中思考了這麼多後,上課鐘聲響起,我回到教室,假裝一切都跟二十分鐘前一樣,甚麼也沒變。那堂正好是這個女人的國文課,前面都開始的很正常。女人說著她的事,或許有人在聽,或許有人沒在聽,反正都是些不重要的話。
Thumbnail
avatar
澪的房間 / Rei's Room
2024-04-11
【治療】紀錄14 - 關於一個孩子被霸凌的故事 (6)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avatar
澪的房間 / Rei's Room
2024-04-08
【治療】紀錄13 - 關於一個孩子被霸凌的故事 (5)「冷暴力」仍然持續著,我也沒朋友,那時候剛好我原本其中一個同學跟前面那位代課老師也鬧得不愉快(老師常常針對她,她也是比較有主見的女生),所以國二她便轉學了。原本團體剩下來的三個女生便和我成了一個新的小團體(前一篇提到同甘共苦的朋友)。我也仗著身邊有同伴恢復了些許自信,我們時常牽著手一起去廁所、聊是非
Thumbnail
avatar
澪的房間 / Rei's Room
2024-04-07
治療 我生病了,我知道 我應該看醫生,我知道 可是我害怕 害怕我會好起來
avatar
My_Saturday_afternoon
2024-01-02
〈治療〉「媽媽, 答案是難過嗎?」
avatar
2023-08-03
治療痘痘,選擇對了就成功一半痘痘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疾病,自己累積了20年的看診經驗,還是常發現有不少人無法早點擺脫痘痘的糾纏其實只是因為治療「選擇」錯了。這邊指的不是狹義的臨床治療準則或流程問題,而是廣義上患者與醫師對於痘痘治療上的選擇順序。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2-11-30
《治療師的魔法手札》第一章 |魔法與它們的產地 〈上篇〉所以,「物理治療都在幹嘛?」 只要是同行一定都對這個不陌生的問題有自己的答案。
avatar
Kenny Wang
2021-03-12
《治療師的魔法手札》序章 |物理治療師?能轉職成魔法治療師嗎?四年前,在我剛申請上物理治療系時,幾位跟我要好的高中社團朋友們曾經半開玩笑地問了我一個問題。「物理治療師喔?是不是可以轉職成魔法治療師,學個治癒術之類的?」
avatar
Kenny Wang
2021-03-12
治療雖然正值魔物祭典期間,但仍有些許喜愛莊嚴沉靜氣氛的民眾會到此休憩,佇立於佈道講台周圍的,精工雕琢而成的大理石梁柱上,刻滿了曾為王國獻上性命的聖徒的大名,也提醒了群眾之所以得以在此安居樂業,皆是依靠前人的奉獻所得來的,耀眼的陽光透過了刻有創世故事的七彩琉璃,映照出令人目眩的極光色彩,民眾安靜禱告。
Thumbnail
avatar
Aydan
2021-01-07